日本为什么会侵华,其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文:康振贤

日本为什么会侵华,其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康振贤简介,贵州独山人,自由作家,长期从事民国史、抗战史研究。已出版6部专著,文章散见于全国各类报刊。2015年曾接受凤凰卫视名人面对面专访。

1921年的华盛顿九国会议后,日本开始实行大规模的裁军,造成了军人的强烈不满。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最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这些职业军人除了军事他们没有其它特长,裁军等于砸了他们的饭碗。此外,裁军前军人是社会上最受尊敬的职业。但裁军后,军人地位下降,一下变成了社会上多余的人,优秀的学生也不再报考军事院校,一些饭店甚至拒绝着军服者入内。

裁军给职业军人带来的失落感和焦躁不言而喻,生活的困扰,情绪的发酵,使军人们开始秘密集会,“天剑党”、“木曜会”、“樱花会”、“一夕会”等军人秘密组织纷纷成立,如: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等人,都是“一夕会”的成员,其中最著名的还有石原莞尔,他提出“满蒙生命线”和“以战养战”的理论,后来也是“九一八”事变的主谋。

在此同时,中国的政局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26年开始,国民革命军开始北伐,国民革命目标是要收回租界,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这对于在中国有巨大利益的各国列强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日本为什么会侵华,其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1927 年1月,北伐军强行收回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英国的撤军使日本产生了唇亡齿寒的感觉,感到中国军队强行收回租界早晚也会落到日本头上。但日本和英国不同,当时英国在世界上有数不清的租界和殖民地,而日本在海外的利益只有中国南满一块,因此日本人对中国军队强行收回租界,抱有特别的警惕。对于这点,蒋介石非常清楚,故在北伐军攻占南京后,特地邀请日本记者,暗示北伐将不包括东北地区。但国民党内激进的左派却明确说明北伐不会将东北排除在外。

当时日本若榇内阁属于温和派,尚能根据华盛顿“九国条约”的原则,对中国的革命行动采取不干涉的态度。但这却引起了日本国内强硬派的强烈不满,迫使其于1927年4月倒台。南京事件发生后,接替若榇的田中义一是个强硬派,他试图以军事的压力迫使国民党停止北伐,于是以保护侨民为由出兵山东,对北伐军进行威胁,造成“济南事变”的发生。但并没有能够阻止北伐军的进军。

在此背景下,田中义一考虑扶植张作霖在东北建立一个与国民党对立的亲日政权,以保证日本在东北的特殊利益。但田中的计划被关东军的暗杀行动所破坏。1928年张作霖(任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军队被北伐军击败,于6月3日从北京逃回东北时,专列被炸死亡,史称皇姑屯事件。1928年底,接替张作霖的张学良突然宣布“东北易帜”,接受国民党的领导,使中国实现了暂时的统一。

“东北易帜”,使田中在东北树立与国民党对立亲日政权的计划彻底破产,于是在军内的强大压力下,他无法实现对天皇严惩肇事者(皇姑屯事件)的承诺,只好辞职。接替田中的滨口首相属于温和派,对中国的内政没有采取过分的态度,但中日间的紧张关系却在逐步升级。

1929年初,张学良在东北也沿用国民党革命外交的政策,东北的国民外交协会正式向日本政府提出了收回大连、旅顺主权,收回南满铁路等四项要求,将反日独立运动推进到一个新高潮。与此同时,日本国内也掀起了反华的高潮,当时如果不是中日政府高层的克制,中日战争就会提前两年爆发。

日本为什么会侵华,其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1930年,中国向日本政府提出抗议,指出其在公文中使用“支那”这个具有歧视性的词语称呼中国。日本同意今后在公文和新闻报纸中不再使用“支那”,改用中华民国的正式名称。但这个让步并无助于平息中国人的反日情绪,1931年5月中国和朝鲜的农民在长春附近的万宝山发生了冲突,造成多人死伤。在日本的煽动下,朝鲜人的反华情绪爆发,数千愤怒的朝鲜人冲入在平壤的华人街,对中国侨民进行烧、杀、抢等暴行,造成数百中国侨民死伤的大惨案。随后“中村事件”发生,中日关系陷入冰点。

1931年,石原莞尔调任关东军参谋,开始策划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制造铁道爆破事件,嫁祸中国军队,并以保护铁路为由,突然向沈阳东北军发动猛攻。张学良身在北平不明真相,为避免日军找到借口扩大事态,主动下令东北军撤离沈阳。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关东军只有一万多人的兵力,无力攻占东北全境,遂向政府请求派遣朝鲜驻屯军增援。但若榇首相和陆军大臣协商后,决定采取不扩大事态的方针,并向驻朝鲜军司令林铣一郎下令按兵待命。然而,林铣一郎也是狂热的军国主义者,独断地派出三万多人的军队增援关东军,使关东军占领全东北成为可能。

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试图通过外交方式解决问题,并9月21日向“国际联盟”提出起诉。当时日本是“国际联盟”的常任理事国,故日本政府并不赞成关东军搞独立的“满洲国”计划,因为这种露骨地违反“九国条约”,会使日本政府在“国际联盟”失去公信,从而导致日本在国际上陷于孤立。

9月25日,日本代表在“国际联盟”宣布了日本政府的方针:一、日本对中国没有领土野心。二、日本的军事行动是为了保护当地的日本居民。三、日本军队将立刻开始撤退。陆军大臣南次郎和总参谋长都支持立刻撤军,但关东军却根本无视命令,使出了“下克上”的手法,反而在10月18日又向在锦州的东北军发动猛烈进攻。

日本为什么会侵华,其背后真相到底是什么?

在沈阳的日本总领事曾找关东军的高层交涉,试图解释政府的和平方针,但当时的关东军飞扬跋扈,有人竟拔刀威胁说:“你是不是想要干涉我们的事?”更有甚者,樱花会首领桥本欣五郎中佐、长勇少佐等人密谋,试图通过武装政变建立军人专政,并一举解决侵占中国东北和内蒙的问题。他们在民间右翼势力的协助下,预定于1931年10月21日出动近卫师团的12 个步兵中队和陆海军的16 架飞机袭击首相宫邸和警视厅,杀死首相若槻礼次郎、外务大臣币原喜重郎及内大臣牧野伸显,颁布戒严令,建立以荒木贞夫为首的法西斯政权。后因计划泄露,桥本欣五郎等主谋被捕。但荒木贞夫却得以就任下届犬养毅内阁的陆军大臣,使法西斯势力得到纵容和进一步加强。

1931年12月11日,若榇内阁由于无法解决东三省危机而倒台,犬养毅新内阁成立。犬养毅曾对流亡日本的孙中山等人进行过多方关照,并与国民政府很多上层人物都有较好的私人关系,为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东三省危机,于是秘密派出特使前往南京与中国政府高层会谈,但由于处事不密,和谈工作被曝光,激怒了军内的激进派。

1932年3月1日,在关东军的策划下,以一二八上海战事为掩护,在长春宣告“满洲国”成立。然而,“满洲国”并没有得到犬养首相当政的日本政府承认,于是更激怒了激进派军人。1932年5月15日,一伙狂热军人居然明火执仗地闯入首相官邸,将犬养首相杀害。

犬养首相被害后,使文职内阁政府变成了对军人战战兢兢的畏缩政权,使政府失去了对国家控制,导致军国主义思潮猖獗。1932年9月15日,日本政府正式承认“满洲国”,1933年3月27日,日本宣布退出“国际联盟”,从此日本走上了侵略扩张的不归路。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