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代的落幕/白先勇怎样书写“民国的结局”

文 | 甘蓝蓝

白先勇有三重身份:作家、细说红楼、传播昆曲。但都抵不上他最广为人知的标签:白崇禧的儿子。

学者许知远曾评价他:“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很少有像白先勇这样的作家,个人命运与近代历史风云之变迁息息相关。”

他出生在广西南宁,之后迁移到桂林。抗战开始,跟着全家去了南京,又去了上海。1949年后,他辗转到香港,最后到了台湾。

在台湾度过青春期,20岁又去了美国留学。

一个时代的落幕/白先勇怎样书写“民国的结局”

白先勇先生

少年时代经历最显赫的家族气派,青年时背井离乡、窘困挣扎,经历过大起大落的人,才会对世事有一种包容和悲悯。

他把自己经历过、见证过的历史写成文章,也幸好有他这一支笔,把民国最后的背影,记录在了一本《台北人》里。

白先勇曾说,他二十来岁留学美国的时候,常常夜里睡不着觉,常常想起家,“但是到底什么是我的家呢?好像应该是台北,台北是我最熟悉不过的城市,我在那儿成长,我在那儿念书,但是好像它还不是家。

是老家桂林吗?好像也不是。那么到底哪儿是家呢?”

于是他说,“这个家啊,仿佛是个不存在的一个东西,是一个在想象之中的东西。”

他在想的是这个家,是文化中国。他的签名档,就写着一句:中国传统文化是我的故乡。

而他找回故乡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台北人》。

这本书在《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中高居第七,排在钱钟书的《围城》之后,巴金的《家》之前,章诒和、杨振宁、余秋雨、林青霞,都为它感叹落泪。

一个时代的落幕/白先勇怎样书写“民国的结局”

豆瓣上有条评论说:“什么台北人,满篇都是遗老遗少,就是没有台北人。”

书里包含十四个短篇,写的全部是当年跟着国民党去了台湾的人。有经历过辛亥革命、北伐、抗日战争的高级军官、上海百乐门的舞厅大班、秦淮河边的歌女,也有开小商店的普通老百姓,更多的是被迫无奈到了台湾的老士兵。

他们曾经享尽荣华,曾经在历史的舞台上叱咤风云,但到了台湾之后,却成了遗老遗少,半生寥落。

小说的开篇,就是风情万种的尹雪艳——当年百乐门最有名的舞女。

到了台北之后,她照着在上海的老洋房的样子,布置起一个公馆。

她挑选最好的沙发、最好的绸缎,懂得如何打扮自己。她家的厨师能够做出最可口的上海菜,天天都有不同的贵客来临。

这些已经命运衰败的人,一进了尹雪艳的家门,就好像能重温旧梦。

白先勇写到:

在麻将桌上,一个人的命运往往不受控制,客人们都讨尹雪艳的口采来恢复信心及加强斗志。

尹雪艳站在一旁,叼着金嘴子的三个九,徐徐地喷着烟圈,以悲天悯人的眼光看着她这一群得意的、失意的、老年的、壮年的、曾经叱咤风云的、曾经风华绝代的客人们,狂热地互相厮杀,互相宰割。

曾经在战场、商场叱咤风云的人物们,如今只能把斗志用在尹雪艳家的麻将桌上。

这些人之中有一位吴经理,他曾经是上海滩的名人、商业巨子,到了台湾就只能当一个企业的小经理。

他常常到尹雪艳家里唱戏,最喜欢唱的,就是《四郎探母》里的那句:“我好比潜水龙,困在沙滩。”

正是这句话,道出了“台北人”的真实写照。

一个时代的落幕/白先勇怎样书写“民国的结局”

相比于风云人物的郁郁不得志,小人物身不由己的命运更加令人唏嘘。

书里有一个故事叫《花桥荣记》,花桥是桂林漓江上头一座很有名的桥,桥边有一家荣记桂林米粉店,在当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米粉店的女儿逃到台湾,就开了一家米粉店,还叫花桥荣记。这个小店自然不能和桂林的相提并论,但却慰藉了很多广西老乡的思乡之情。

女子心善,来的老顾客可以赊账,有时候一佘就是一年两年,之后结一笔总帐。

这些顾客之中有一位卢先生,斯斯文文,胡琴拉得特别好,是位老师,原来是桂林一个有钱人家里公子。

他在台湾省吃俭用,想存钱把留在广西的未婚妻也接出来,为此,他联络了香港的表哥,表哥说要五万五千块,才能带这位姑娘到台湾。

他辛辛苦苦攒了十五年,把所有积蓄给了表哥,却发现只是一个骗局。

卢先生心灰意冷,整个人彻底沉沦了,他娶了一个菜市场里面的本地人阿春,结果阿春和马仔私通。

有一天,卢先生回到家,正好碰到阿春和马仔,他被两个人揍了一顿,从此之后,他总觉得别人在耻笑他。

终于有一天,卢先生死了,找不到原因,医生只写了四个字“心脏麻痹”。

这一死,卢先生在米粉店赊的账也要不回来了。

米粉店老板娘跑到他家,看看有什么值钱的东西,结果她只找到一张照片。

白先勇在这里写到:

卢先生房里,什么值钱的东西也搜不出,我便把那幅照片带走了,我要挂在我们店里,日后有广西同乡来,我好指给他们看,从前我爷爷开的那间花桥荣记,就在漓江边,花桥桥头,那个路口子上。

一个时代的落幕/白先勇怎样书写“民国的结局”

桂林花桥

这样的悲凉,充斥着《台北人》整本小说,在一个战乱流离的背景下,每个人的境遇,都不由地背负着厚重的历史。

白先勇笔触细腻,把生活写得撩人心弦,从繁华到落魄,动容之处总能令人感伤落泪。

可以说,民国的结局,都被写在《台北人》里面了。

繁华易尽、人生无常,这八个字贯穿在白先勇的14个故事里,每一个都让人感慨、回味。

这些年,《台北人》中的故事先后被改编成电视剧、电影、舞台剧。尤其是《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永远的尹雪艳》,被翻拍多次。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