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京城一片混乱,所为何事?

【1913年11月4日】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袁世凯以大总统身份,于本日以京师大学堂戒严处查获李烈钧与国民党议员数十封来往来密电为由,借口国民党参与叛乱,下令解散国民党。下午,北洋军警即查封国民党本部。5日又包围国会,收缴国民党籍议员的证书、证章。2天之内被收缴证书、证章的议员达430余人,超过国会半数,致使国会因不足法定人数而停闭。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京城一片混乱,所为何事?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是袁世凯为了巩固统治实施的一次行动,发生时间是1913年11月4日。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操纵选举,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正式大总统。随后,袁世凯又撕下民主的伪装,复辟帝制,下令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撕毁约法。

袁世凯——二次革命,国民党被扫地出门

历史没有偶然事件,任何看似偶然事件的背后一定隐藏着必然的因素。宋教仁遇刺事件无论是否为袁世凯授意,但它已经发生了。在那样一个高喊着民主政治的年代里发生这种事情确实不应该,可见那所谓的民主也不过是领导者们一厢情愿的造反口号罢了。其次这个事件完全可以用法律的程序解决,而主张民主政治的孙先生却用武力讨伐袁世凯,这种不理智的行为正中袁世凯下怀,从此革命党被扫地出门,而袁世凯则离他的独裁统治又更近了一步。

1912年3月10日袁世凯走马上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根据当时的《总统选举法》规定,要成为正式大总统还要经过国会选举,其条件是:需要国会三分之二的议员出席选举,并且候选人要得到四分之三的选票才能正式成为大总统。而总统选举的时间定在1913年的10月16日。这也就意味着袁世凯有1年半的时间来为自己能在选举中胜出做准备。在这期间袁世凯做了以下两个准备:麻痹敌人和削藩。

当孙中山从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上卸任后,袁世凯为了防止孙中山继续闹革命和重新造反,给孙一个美差事——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理。早在孙中山和袁世凯的蜜月期时,孙中山曾畅想着自己能为国家修出二十万里的铁路来解决民生问题。先且不说袁世凯因此事称孙中山为“孙大炮”,孙先生确实有革命家的浪漫情怀。二十万里铁路是什么概念呢?2011年中国铁路的营运里程18.6万里,孙老先生的这个伟大宏愿在将近100年后也未曾实现。于是乎袁世凯督令各地方大小官员对巡视路政的孙总理做盛大招待,同时任命黄兴为汉粤川铁路督办以协助孙中山。

孙中山可不傻,他此时可以用着公款,带着一大批失业的革命党人光明正大地在全国各地宣传自己的“三民主义”了。后来孙、袁交恶,当局要清算铁道公司的账目,才发现铁路一寸未建,而视察公司却浪费白银百十万两。在那样的国情下修建20万里铁路的难度袁世凯岂会不知?孙中山的小九九袁世凯岂能不晓?可袁世凯故意劳民伤财地设下此陷阱,阴险毒辣的袁世凯和不谙政治的孙中山,二者相较之下就可见高低了。

麻痹敌人的第一个准备工作已经完美地进行着,袁世凯就开始着手做削藩的准备。我们知道历史上康熙削三藩时慎之又慎,稍有闪失就会让藩王们名正言顺地造反。袁世凯同样知道这个道理,于是在削藩这件事上袁世凯也设了两个局,一个作为炸药包,一个作为导火索,二者结合才会使这个炸弹爆炸。而这个炸药包就是袁世凯向五个国际银行团善后大借款事件,导火索就是宋教仁遇刺案。

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此时袁的国库也囊中羞涩。于是袁世凯当局就要向帝国主义列强借款。北洋政府给出借款的理由有如下两点:袁世凯当了临时大总统就要兑现当年给大清皇室每年四百万两优待费的承诺了。替前政府偿还积欠的外债和赔款。这两点情理之中的理由表面上看也无可厚非,但老谋深算的袁世凯的目的是以借款来壮大自己的军队力量,用武力将国民党彻底铲除,从而使自己在一年后的选举中胜出,最终将天下收入囊中。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袁世凯也知道向帝国列强借款意味着什么,他也清楚列强们除了赚取高额利息之外最终要全面控制中国财政的企图。但袁世凯此时别无选择,他渴望权利,而权利的欲望也让他迈出罪恶的一步,从此便走上万劫不复的道路。

1913年4月26日袁世凯派国务总理赵秉钧、外交总长陆徵祥、财政总长周学熙为全权代表和英、法、德、俄、日五国银行团在北京签订了善后借款的21条的合同。借款总额2500万英镑,年息5厘,按84%实交,47年偿清,本息共计6789万英镑,以盐税、关税为抵押。从内容上我们可以看出两点:一帝国主义在放高利贷;二盐税和关税为经济命脉,帝国主义想通过此条款全面控制中国财政。1913年初到1915年末3年时间里,北洋政府从五国财团那里实收款额998万英镑,只占借款总额的37%。在拿到这笔款项后,北洋政府拨给南京临时政府和留守府81.6万英镑,却拿出694万英镑作为北洋政府的军费,袁世凯的野心可见一斑。但是从1915年到1939年初,关、盐两税收入中偿还这项借款的本息银数共计3622万英镑,为实收款项的3.63倍。

这里说句题外话,就是最近发生的一件搞笑的事情。美国有一个组织,拿出中国北洋政府发行的善后借款债券,居然声称要求中国政府偿还本息7500亿美元!比较让人感到惊讶的是,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还接见了这个组织的负责人!而外交部的回应是直接干脆:“谁借的钱找谁要去。”

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向五国银行善后大借款的行为激起了各省代表的愤怒,更让人憎恶的是老袁拿着钱不是用来善后,而是壮大自己的军队。再加上天下人都认为宋教仁是袁世凯派人刺杀的,孙中山这才如梦初醒,他终于认清这张滑稽面孔下的真面目,愤怒之下号召各省独立起来反袁。袁世凯已经做好充足准备,就等着国民党开第一枪,这样自己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将其歼灭。导火索引燃了炸药包,二次革命一触即发。

袁世凯的北洋政府已经子弹上膛,大军随时等着老袁的一声令下就可踏平国民党。我们再看看国民党这边的实力几何。国民党大部分都是四处流荡的民兵组成,这样的部队纪律涣散、武器装备落后。他们也就敢搞搞恐怖袭击,吓唬吓唬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前清贵族。这样的国民党在北洋军前简直就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

此时的国民党占据着安徽、江西、广州三省,我们也可称之为“三藩”。“三藩”藩王分别是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州都督胡汉民。安徽柏文蔚的手下有个师长叫胡万泰,他早有叛变之心;广州的胡汉民和陈炯明向来不和,二人在反不反袁的问题上态度始终不一。这两个省的各自致命点袁世凯心里自然清楚,于是老袁主动出击,直接将两省都督罢免,三藩中的两个轻而易举地解决掉了,剩下的就剩江西的李烈钧了。于是老袁如法炮制,没想到罢免令一出,李烈钧立即宣布江西独立,并发电声讨袁世凯。随后安徽的柏文蔚、上海的陈其美、福建的许崇智、四川的熊克武亦宣布独立,并加入讨袁的大军中,只有云南的蔡锷保持中立。二次革命彻底爆发。

这样一支准备不充分、装备不精良的国民党武力声讨准备充分、兵强马壮的北洋军简直是飞蛾扑火。就拿上海陈其美的讨袁军来说,就一个江南制造局他们用了7天时间都没有攻占下来,随即指挥部被上海租界当局解散。7月28日,黄兴看到大局无望,遂离宁出走,讨袁军全局动摇。随后经历了两个月的二次革命自然全线败退,孙中山、黄兴、陈其美等被通缉,相继逃亡日本,二次革命宣告失败。1913年10月6日,国会选出袁世凯为第一任正式大总统。11月4日,袁世凯以”叛乱”罪名下令解散国民党,并驱逐国会内国民党籍议员。国会由于人数不足而无法运作,不久即被解散,国民党从此被扫地出门。袁世凯从此成为寡头总统,并于数年后称帝。

袁世凯将国民党扫地出门后便畅行无阻,他在从选举到称帝,最后沦为历史罪人的过程中有哪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呢?我们下期再讲。

刺杀事件和二次革命这种偶然事件本不应该出现在那样一个尚在探索国家政体的动乱年代,但它发生了。这可以说是民国史不幸的开端,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那些本应该军队国家化、民选议会等民主国家建立的健康举措都失去了良性发展的契机。取而代之的是军队干预国家政治,是动辄干戈四起的革命,同时也摧毁了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代议制政体,最终成为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的开端。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京城一片混乱,到底所为何事?

1913年11月4日,北洋军警大批出动,包围了国民党本部,宣读由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签署的大总统令,以叛乱的罪名勒令国民党就地解散,所有国民党籍议员及其家属立即离境。此消息一出,北京城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各个车站及交通路口都上演着国民党议员及家属仓皇离京的景象。国民党究竟经历了什么?曾经的第一大党为何顷刻间就被解散了?

01宋教仁遇刺,国民党的声誉遭受损害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发布退位诏书,宣告封建帝制时代结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与北洋军阀领袖袁世凯一起组成了中华民国政府,并由袁世凯接替孙中山担任临时大总统。

此时的中华民国正处于合作建国时期,一时间各种党派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作为同盟会创始人及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宋教仁,以同盟会为基础,吸收其他党派成员,于1912年8月25日组建了当时中国人数最众、规模最大的政党国民党,由宋教仁担任理事长,代理孙中山主持党务。在1913年2月进行的国会选举中,国民党获得的议员席位占多数,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规定,将由宋教仁出任中华民国内阁总理。

1913年3月20日傍晚,宋教仁与黄兴、廖仲恺等国民党主要成员抵达上海北站候车,准备前往北京组建内阁。就在候车过程中,几声枪响刺破夜幕,宋教仁中枪应声倒地。一时间众人慌乱逃窜,杀手趁机逃离。于右任等同行的几人,很快将宋教仁送往医院抢救,但回天乏术,宋教仁于22日因医治无效离世。宋教仁的死对于当时的国民党来说,可谓天大的损失,一时间国民党内群龙无首,甚至有人提议就此解散国民党。

内阁总理遇刺身亡的重磅消息,登上了各大新闻报刊。在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下,有关宋教仁遇刺的报道铺天盖地,全国一片哗然。在社会各界的压力之下,上海巡捕不敢懈怠,连夜搜查凶手,并最终于3月23日查明:枪手武士英在上海青帮头子应夔丞的指使下刺杀宋教仁,还发现应夔丞是受了国务总理赵秉钧与内务部秘书洪述祖之命行凶的。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京城一片混乱,所为何事?

【赵秉钧】

在案情调查初期,以国民党为主的一些人就主观认为袁世凯是这之后的幕后主使,因为袁世凯与宋教仁在政治体制方面的看法大相径庭,而国民党大选的成功使得袁世凯支持的总统制化为泡影,因此袁世凯指使他人杀害宋教仁的嫌疑很大。他们大肆登报,用极为激烈的文字抨击袁世凯,例如国民党人徐血儿就在《民立报》上登载相关文章,说:“宋先生之死,吾不敢谓为主张总统制及混合内阁者所主使,然必出于反对平民者可断言也。”虽然并没有指名道姓,但意指十分明显。然而,由于国民党人无法拿出直接证据,单靠这些文章和推测,并不能说明袁世凯就是幕后主使,但公众舆论还是出于同情心和正义支持国民党。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京城一片混乱,所为何事?

《民立报》

随着案情的一步步发展,赵秉钧和洪述祖二人浮出水面,公众舆论出于大局考虑,决定就此罢休。而国民党人并不认可这样的结果,他们的言论逐渐过激,受到公众的反对,这其中就包括此前一直处于中间派的《大公报》,报上指责国民党“以莫须有三个字,故入人罪,非但挑起两方罪恶,更是破坏民国前途”。社会舆论更是开始同情袁世凯,而国民党在宋教仁案发生后不顾一切攻击袁世凯的举动,最终惹怒了众多企图维护社会稳定的中间势力,于是国民党的社会声誉开始下滑,这导致其在此后与袁世凯政权的斗争之中节节败退。

02“二次革命”的失败,国民党军事力量遭受损害

宋教仁遇刺身亡后,确定内阁制和组建内阁之事也就不了了之,袁世凯得以大权在握,开始着手自己的专制独裁。而阻挠袁世凯专制的首要敌人就是国民党,此时支持国民党的力量虽然日渐消退,但他们手中还掌握着江西、安徽、广东几个省,要想消灭国民党,首要解决的就是消灭或掌握这几个省的军事力量。

袁世凯首先借“善后”辛亥革命为由,擅自派遣亲信周自齐拜访在中国的美、英、德、法国银行团,与他们商讨借款问题。此后,在日本、俄国加入和美国退出下,袁世凯最终以关税、盐税为担保抵押,贷得五国贷款2500万英镑(实际收款900多万)。袁世凯将这些贷款多数投入了军备建设,军事实力大大增加。在向五国银行借款的同时,袁世凯开始调兵南下,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下令罢免反对袁世凯借款的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等人职务,并于1913年7月派北洋第六师进驻江西。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京城一片混乱,所为何事?

【李烈钧】

反观国民党这边,虽然在3月26日孙中山就从日本回到了上海,并且自1913年4月至6月在上海召开了三次军事会议,着手以武装讨伐袁世凯宣布独立一事,但却因为国民党内部此时多数支持“法律倒袁”,因而全都不了了之。直到7月份袁世凯的一系列调兵行动,才刺激国民党内部开始有所行动,被罢免的李烈钧在孙中山的指示下返回江西带兵抗袁,发起“二次革命”,打出“武力倒袁”的旗帜宣布独立,此后江苏、湖南、四川等省纷纷响应。

但国民党的动作已经太晚了,得到五国银行借款的北洋军,此时实力大增,加上各独立省之间并不能齐心协力一致抗袁,例如湖南、四川宣布独立时,江西和江苏的讨袁军已经宣告战败,此外民众渴望和平已久,在“二次革命”中纷纷选择站在袁世凯一方,国民党的“二次革命”很快就遭遇失败,对南方七省的控制权全部丧失,所掌握的军事力量也所剩无几,孙中山、黄兴等人不得不再次逃亡日本。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京城一片混乱,所为何事?

【孙中山与部分参加“二次革命”的人】

03总统选举大失所望,恼怒下解散国民党

袁世凯在与国民党争夺权力的过程中接连获得优势,使得袁世凯日渐膨胀,无时无刻不在期盼自己当选正式的大总统。为了尽早选上大总统,袁世凯特意要胁被拘禁在天津的褚辅成等8名议员联名写信给议院,要求尽快进行总统选举。

1913年10月6日,中华民国首次总统大选在众议院举行,袁世凯特意安排了上万名警民围堵在众议院周围,以表现自己深受百姓爱戴。然而第一次大选中袁世凯虽然获得了半数以上选票,但和其他竞争对手一样,都未达到法定人数的3/4,不满足当选大总统的条件,选举宣告无效。

第二次竞选结果仍旧一样,均无人达到3/4的条件。因此第三次大选开始,这次与前两次不同的是,只有袁世凯和黎元洪二人竞选,而袁世凯终于以超黎元洪300多票的优势当选大总统,但除了袁世凯的羽翼外,无人祝贺。而第二天的副总统选举,却与第一天的总统选举截然不同,黎元洪仅靠一次选举就超过法定票数当选,并且受到了全场热烈祝贺。这使得袁世凯十分恼怒,他认为这一切都是国民党从中与其作对,因为在众议院中,国民党议员是占多数席位的。这一次让他下定决心要解散国民党和国会。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京城一片混乱,所为何事?

【黎元洪】

袁世凯虽然是军阀出身,但并不代表他不懂得计谋,他明白直接解散国民党会遭受民众的辱骂,所以他并没有亲自动手,而是借时任国务总理的熊希龄之手铲除国民党。袁世凯先是通电全国各省军民两长官,借口称国民党捣乱选举及《宪法》草案不适合国情,限他们5天内呈复意见。这些官员多数都是袁世凯的手下,自然都在回电中痛骂国民党,并要求解散国民党。此后又以查获李烈钧与国民党议员数十封往来密电为由,借口国民党参与叛乱,要求熊希龄下令解散国民党。在胁迫熊希龄以及其他内阁成员签字后,袁世凯于11月4日公开发表解散国民党并取消国民党籍议员的命令。作为中华民国最大的党派,国民党最终在与袁世凯的斗争中败下阵来,被扫地出门。北京街头也就出现了国民党员和家属仓皇离京的景象。

袁世凯解散国民党,京城一片混乱,所为何事?

【熊希龄】

国民党的解散虽然使得内部四分五裂,但仍有一些人继续追随革命,他们多数人受孙中山的召集,于1914年7月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华革命党,并于1919年10月10日改组为新的中国国民党。

04文史君说

国民党之所以被解散,归根结底是因为其在宋教仁案中反应过激和“二次革命”中错失机遇,使其在此前所积攒的社会声誉和军事力量化为乌有,以至于在与袁世凯的斗争中节节败退,最后丧失政治地位。民国初年各路政治势力争权夺利,使得国家陷入混乱纷争的局面,因而国家的制度建设迟滞不前,这为袁世凯复辟以及后期北洋军阀混战埋下了隐患,也宣告了民国初年宪政格局的崩毁。

05参考文献:

胡再德:《“宋教仁案”是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许顺富:《“二次革命”失败原因新论》,《江西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袁伟时:《民初宪政格局崩毁再审视——以袁世凯和国民党为中心的考察》,《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杨晓娟、杨月君:《试论“宋教仁案”舆论风潮的政治影响》,《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913年11月4日 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

1913年11月4日,为进一步扫清复辟帝制的障碍,袁世凯下令解散国民党,并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收缴其议员证书。

自从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之后,袁世凯一直深感不安。他扶持、利用进步党,打击反对派国民党。10月14日,《天坛宪法草案》脱稿,对总统权力颇多限制,令袁世凯大为不满,强令修改,但由于宪法起草委员会中国民党议员占多数,故并未采纳袁世恺所提各项要求。30日,宪法完成3读,并于11月3日提交宪法会议,准备公布。

袁世凯以大总统身份,于11月4日以京师大学堂戒严处查获李烈钧与国民党议员数十封往来密电为由,借口国民党参与叛乱,下令解散国民党。下午,北洋军警即查封国民党本部。5日又包围国会,收缴国民党籍议员的证书、证章。2天之内被收缴证书、证章的议员达430余人,超过国会半数,致使国会因不足法定人数而停闭。10日,宪法起草委员会自行解散。12日,袁世凯政府下令,取消各省议会中国民党议员的资格。14日,参议院议长王家襄、会议院议长汤化龙联合发表声明,宣布国会停会。26日,袁世凯组织御用的政治会议,以篡夺国会的职权。1914年1月10日,袁世凯宣布解散国会,将议员资遣回籍。2月28日,袁世凯又下令解散各省议会。

总统也需用手段!袁世凯挟制熊希龄解散国民党内幕

熊希龄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实业家和慈善家,袁世凯对其极其器重,1913年8月26日,熊希龄被任命为民国第四任内阁总理。

上任伊始,组建内阁班子,熊希龄宣布选人的原则是“不问党不党,只问才不才”,希望挑选出一些干实事的人才。当时人称第一流的“人才内阁”。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以军警数千人冒充“公民团”包围议会,强迫选举其为正式总统后,即着手筹划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之资格。

11月3日,袁世凯约熊希龄到总统府议事,熊刚到,就有外交使节来见袁,(这是事先安排好的)袁得先会外宾,就叫熊到他的办公室内间稍候。

熊到内间,空无一人,只见办公桌上放着调查前清行宫窃宝案的报告,熊悄悄地略加窥探,知其关系自身,面色立变苍白,神态极为不安。

原来,熊希龄任热河都统时将前清行宫的古瓷器、字画200余件据为己有,袁世凯知道后就派人暗查此事,并整理成材料备用。

外使走后,袁立传熊到外室谈话,见熊形态,便以极为关怀的口吻说:“秉三,你昨晚别是因公忙没有睡好觉吧?不然,为什么面色这样不好看,精神很显疲惫呢?”

熊婉言谢过。

袁随即严词厉色地说:

“国事不好向前推进,都因国民党凡事故意刁难掣肘,真令人痛心。我国现在是责任内阁制,如不将国民党这个障碍铲除,内阁既不能顺利执行职责,总统的权力也就不能行使了。

根据目前形势,我们要把国家治好,非立即解散国民党不可,取消国民党籍的议员资格。我的意见如此,秉三,你看怎样?”

能处此情势之下,内心恐惧万分,迫于袁的威慑,只好听命袁的摆布。袁见熊无异言,即将已准备好的大总统命令摆出,熊即俯首签署。

熊签署方毕,袁立即传令已预在邻室等候的阁员们进来,顺序副署齐备。翌日,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的大总统命令即行发表。

是日,大批军警出动,勒令所有在京的国民党籍议员及其家属立即离境。当时全城闹得乌烟瘴气,车站及交通路口,都充斥着议员及其家属仓皇离京的景象。

这就是政治家的手腕,

整个过程哪有半点争执?

所谓水到渠成,势在必得。

袁世凯挟制熊希龄破坏国会、解散国民党的圈套

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以军官数干人冒充“公民团”包围议会,强迫选举其为正式总统后,即着手筹划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之资格。

11月3日上午,袁世凯约熊希龄至总统府议事。旅方到,即有外国公使来说袁(时间抵触,当系袁预为设定)。农势,轰须先会外宾,然后再与僚属谈话。即嘱熊暂时退入袁之办公室内稍候。

熊入内室,并无一人。只见袁办公桌上,故着许世英查报避暑山庄洛宝案卷,显然袁意在于“取瑟而歌,使之闻之”。熊俏俏地略加窥探,知其关系自身,面色即变苍白,神态极为不安。

外使走后,裳文传熊到外室谈话,见旅形态,便以极为关怀的口吻对熊说:“秉三,你昨晚别是因公忙没有睡好觉吧?不然,为什么脸色这样不好看,精神很显疲惫呢?”熊婉言谢过,袁即严词厉色地说道:“国事不好向前推进,都因国民党凡事故意刁难掣肘,真令人心痛。我国现在是责任内阁制,如不将国民党这个障碍铲除,内阁既不能顺利执行职责,总统的权力也就不能行使了。

根据目前的形势,我们要把国家治好,非立即解散国民党不可,取消国民党籍的议员资格。我的意见如此,秉三,你看怎样?”熊处此情势之下,内心恐惧万分,迫于克的威慑,只好听命宏的摆布。

袁见熊元异言,即将已准备好的大总统命令推出,熊即俯首签署。熊签署方毕,袁立即传令已预在邻室等候的阁员们进来。翌日,解散国民党,取消国民党籍议员资格的大总统命令即行发表。

是日,大批军誓出动,勒令所有在京的国民党籍议员及其家届立即离境。当时全城闹得乌烟瘴气,车站及交通路口,都充斥着议员及其家属仓惶离京的景象。

以上事实,是1917年秋,熊希龄在他北京寓所中亲口对我说的,言下颇为伤心。

(摘自《读点民国史》,红旗出版社)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