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皞天:中国抗疫更需要以此为鉴深刻反思
在短短不到一年里,政府公信力一落千丈,国家法治更被践踏,整个社会赖以维系的信任基石被严重摧残,体制弊端暴露无遗。
《联合早报》2022年12月20日邓清波一文《中国的动态清零“悲壮”吗?》提出“三个判断”,充分肯定动态清零的功绩。文章的观点我大体认同,希望能通过本文补充些其他角度的观点。请容我提出“四个判断”,还原动态清零作为一项公共政策的面貌。
判断一、动态清零确实在2020年到2021年起了正向作用。
不论是这三年中国的政府工作报告,还是2021年中共建党百年时发表的《历史经验的决议》,都对中国的抗疫成就给予充分肯定。放在一年前,包括我在内的许多人,都是“动态清零”的坚定拥护者。
2021年12月30日,针对外国记者对防疫政策的质疑,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道“你们就偷着乐吧”。那时确实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清零政策最自信的高光时刻,广泛的中国人民受益于动态清零政策,希望延续清零奇迹。一时一势,2022年11月29日,赵立坚再次被问及相关问题,却一时语塞,思考良久,只用了“你谈到的有关情况与事实不符”来答复。不到一年时间,同一发言人的两个回应,彰显动态清零政策跌落神坛前的窘态。这11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动态清零出了什么问题?
判断二、2022年动态清零被拉上神坛,逐渐僵化。
动态清零对待其他毒株或许有效,但面对病死率和传播率都不同的奥密克戎时却无异于刻舟求剑。2022年中国期望用动态清零“以不变制万变”,无视了包括病毒变异在内的客观变化。遇到巨大阻力后,还要“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中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决策机制墨守成规,甚至听不得批评,政策逐渐走向僵化。
死咬着旧的做法,把某项政策先给“扣一顶伟大的大帽子”,堵上芸芸众生想去辩驳的嘴,直到火山最终喷发时再转向。这不是对待公共政策的正确态度。
政策制定层一味想凸显自己的“制度优势”,从生命账演变到政治账,最后落魄成了一笔糊涂账。当清零和政策制定层的脸面扯上关系,清零成了官员单一维度的绩效评价尺度时,政策执行就不可避免走向了“浮夸风”。
人们斗志昂扬,却只是主观上的一厢情愿,带给社会无尽的伤害。从2019年底对吹哨人李文亮噤声,再到近期放开后对感染、死亡数据的遮遮掩掩,这种害怕公众知情的“家长式领导心态”贯穿中国抗疫的始终。“政治挂帅”给中国造成的伤害历来都不能小觑。
判断三、动态清零政策给2022年的中国带来严重负面效应。
2022年,不光动态清零的顶层设计出了僵化问题,基层执行更成了政策最大的问题。中央政府和基层政府政策相互抵触,“一个唱白脸一个唱黑脸”,去年6月28日以来,中央政府推出“九不准”,三令五申不许“层层加码”。但结果却是城市越封越多、措施越来越严,防疫乱象仍然层出不穷。“上面是好的,下面执行坏了”成了一句幽默的俏皮话。政府运作不畅,结果却由百姓负担,削弱的是整个行政体系的公信力。
动态清零期间因基层封控造成的各种悲剧数不胜数,不断刷新人们的道德底线。个体的悲哀和社会的总体幸福比可能真的无关紧要,但动态清零已经严重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幸福。不光作为个体的人的自由被剥夺,社会上朝令夕改、不讲法理的事情更是多如牛毛。在短短不到一年里,政府公信力一落千丈,国家法治更被践踏,整个社会赖以维系的信任基石被严重摧残,体制弊端暴露无遗。2023年中国社会急切面临信任重建的艰巨任务。
判断四、动态清零体现中国公共政策决策机制的隐患。
正如杜能建的文章(2022年12月16日言论版)所言,政策转向是多个事件叠加的结果。没有郑州富士康的大逃亡、核酸乱象激起的民愤、各地胡乱封控激起的民变、贵州的深夜大巴车惨案、乌鲁木齐的火灾、惨不忍睹的经济数据以及挑战了整个社会道德底线的种种悲剧,动态清零恐怕仍将持续。
面对一项不当的政策,有识之士呼吁政策调整,甚至催发出近年来中国规模最大的公民运动,政策才180度U转,仓促放开。中共依靠高效的组织机制,能把官员的认识统一起来,但面对悠悠众口,如果没有充分的沟通、详实的数据、合理的解释、平等的辩论,只靠着决策层一厢情愿,恐怕无法让民众的想法统一到一个战线上来。
社会稳定对中国社会至关重要,如果一项极端政策的回头要靠各种群体事件来外部推动,决策系统内部缺乏有效的纠错机制、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又如何保证社会稳定?中共提出的“自我革命”不但应当包括反腐败,更应该包括自己批判自己的能力。
对动态清零可以夸奖,但这些溢美之词绝不适用于2022年。对待动态清零的合理态度,是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而是以此为鉴、深刻反思。中国经济学家吴敬琏近期提出,“疫情应对中暴露的某些不足,表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仍然任重道远”。确实,现在不是唱赞歌的时候,现在需要的是来自人民的批评和政府自身的反思,而这正是中共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应有之义。
“实事求是”是中共最为看重的做事态度。不论称为清零盛举或是清零浩劫,只问事实、不问立场,全面评价这三年的得失,汲取教训。当务之急是真正做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科学、透明、流程化的公共政策程序,让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这些天,许多城市发生严重的医疗挤兑,超额死亡。中国不光要面对头两年的成绩,也要面对2022年防疫的不当,更要直面当下因为准备不充分造成大量死亡的事实。动态清零有光辉的一面,也确实有悲壮的一面,这场疫情太值得中国人反思。
评论列表(13条)
疫情伊始偶有所感结象得卦为:山风“蠱”卦,惊骇无已,先哲竟顾左右而言他……事兹体大莫此为甚!
作者——鲁莽
说来就来
说走就走
说来就来了
我还没准备好
说走就走了
留下我苦恼
不该来的时候来了
我惊慌失措
不该走的时候走了
我已迷失了路标
说有就有了
说没就没了
说有就有没有也有
说没就没有也没有
没有的走了有的没走
有没的更没
有有的更有
有的没了
没了的有
不该没的没了
不该有的却有
何日还再来
不知有没有
何时还会有
不知走没走……
声明:
有些读者别多想,细思极恐怖,其实我我描写的就是一个屁,一个令人尴尬的笑柄而已。
投资吗?
不投
买房吗?
不买
消费吗?
不想
看病吗?
不敢
那你TMD到底想干什么?
大白菜升值贬值升值贬值升值贬值升值贬值升值贬值升值贬值升值贬值升值贬值…………
报复性不消费
报复性负增长
报复性不投资
脱下内裤时才能将专家的嘴巴露出来
你饿了的时候可以尝试多舔一舔自己的蛋,舔着舔着就睡着了。
在美国——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口罩利益高于一切
一把把充满善意的屠刀叫做为你好
一根根满怀正义的恶棍叫做高于一切
一纸纸自相矛盾的通知叫做统筹
一种种逍遥法外的犯罪叫做防控
一个个瞎编真相的骗子叫做专家
一群群在做梦时都不敢瞎说实话的P民叫 做群众
美国还没有从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喜悦中回味完毕,就穷了起来。
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疫情时,全民发钱,美国发生疫情后给老百姓连口罩都没发过一个,咕咚一声就没钱了,百思不得其解,难道是资本主义的优越性都体现在狗身上去了啊?
美国资本主义的优越性只是体现在一部分狗的身上
疫情中暴露某些人本该隐藏的另一面,
又一次更新了我的认知,
人非圣贤,圣贤也不见得能面面俱到,
有这么一种现象,不知怎样形容才恰当,
那就是某些人整天巴不得别人倒霉,
暂且算是包藏祸心吧,
典型的就是某些基层领导、街道干部,
明知上级的一些决策有需要完善或调整之处,
装聋作哑还是好的,
某些人竟巴不得上级领导错上加错,
似乎上级的疏漏举措,能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
往坑里推一把,推一把是一把,
你们有仇吗?
干嘛不拉一把?
间接被坑的是上级,
直接被坑的是人民群众,
损毁的是公信基石,
践踏的是公序良俗!
民以何辜?
国以何辜?
三年疫情,改写了几代人的世界观、方法论,
甚至影响到対国家的看法。
在疫情高于一切时间段,
一些人把“疫情高于一切”弄成了自己高于一切,
权力滥用,(刻意的)过度防疫……
他们何曾不知民忿为何物?
可偏偏刻意的去制造、去激发,
他们吃在锅里,拉在锅里,挑拨对立情绪,
说他们是阶级敌人也不足为过,
疫情过后,一些“志愿者”难找工作,
甚至找到工作后,因身份暴露又失去工作……
就揭示了一些问题,
那些街道干部、社区保安……
该不该惩治,先放到一边,
他们造成的隐性恶果,可能被低估了。
疫情结束了,
可一种不是“疫情”的“疫情”更可怕,
那是一种“心情”
不忍描述而又刻骨铭心的“心情”……
这不是喊一两句口号就能解决的问题。
他们是制造者,他们是传播者。
问题可能只是冰山一角,
而它的副作用将潜移默化,
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