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后的军阀格局:中央军极度膨胀,东北军受排挤

1930年,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等地方军阀之间展开了一场影响巨大的混战,此次战争改变了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的对比。此后,蒋介石真正意义上成为了全中国的领袖。

蒋介石的中央军在中原大战后极度膨胀,其部官兵压倒性的成为了各新派军阀之最。中央军是蒋介石黄埔的起家部队,北伐战争初期,黄埔军还是一个军的编制。到了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中央军扩编到了一个集团军,其直接掌握的部队竟达到了二十万人之最。1928年国民政府进行第二次北伐,中央军趁机再度扩军,最终一跃而成为了各军阀之首。

23a3e776078e6021a987b8cada7036a.png

中原大战之前,蒋介石的中央嫡系部队共有八个军,其部队番号分别为第1军、第2军、第5军、第13军、第14军、第17军、第18军、第37军,各军军长皆为蒋介石的亲信,他们是陈继承、李延年、薛岳、钱大钧、卫立煌、徐庭瑶、陈诚、毛炳文。中原大战后,中央军得到了扩编,蒋介石利用战争的优势,通过各种手段不断收编失败的地方各派军阀部队,原西北军第30军的孙连仲、原西北军第40军的庞炳勋、原川军第43军的郭汝栋皆被划归到了中央军序列。

830e052d4ecd9a16ab5ff97e9db0624.png

中原大战初,蒋介石的中央嫡系军参战人数已经达到了近五十万,如果加上北伐时期扩编的原浙军、直鲁联军、湘军、赣军等,其直接掌握的部队就已经达到了百万以上。中原大战后,中央军再度得到了扩建,蒋介石所辖的嫡系和旁系军队超过了150万人,已经成为了中国实际上的领袖。

e975302d8b34f04824316147f088ae7.png

东北军是张作霖奉军的老家底,中原大战的时候,张学良曾奉命入关,一举击败了盘踞在山西、河北等地的西北军和晋军,进而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如果没有张学良的主动入关,或许中原大战会是另一番景象。中原大战后,东北军得到了整编,其部被编为五个军,分别是第51、53、57、63、67军,五个军的军长为于学忠、万福麟、何柱国、冯占海、王以哲。东北军是张学良的嫡系部队,其部通常受到蒋介石中央军的排斥。

78ceeed5892e15e1c63cdf8bc3aa726.png

东北军之外,晋军和西北军受到了极大的削弱,中原大战初,阎锡山和冯玉祥联合,他们加起来的部队总计已经超出了一百万,然而随着战场形式的变化,西北军、晋军则全线溃败,许多晋军将领和西北军将领都临阵倒戈,投降了中央军。

中原大战后,晋军组成五个军,其编号分别是19、32、33、34、35军,各部军长为李生达、商震、徐永昌、杨爱源、傅作义,这五位将领曾经都是阎锡山的亲信,然而随着战场形势的改变,傅作义、商震等人却最终与阎锡山离心离德。

66.jpg

中原大战后,西北军被支解的更为惨重,1930年冯玉祥宣布下野,西北军随即分裂为六个分支,除庞炳勋、孙连仲、冯安邦等军被蒋介石中央军收编外,西北军分为宋哲元部、梁冠英部和韩复榘部,宋哲元部第29军战后驻扎在河北,梁冠英部第31军驻扎于河南,韩复榘的第6、12军则驻扎在了山东。

中原大战后,川军、滇军、湘军、陕军、粤军、青宁回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整编,川军序列中,除第20军的杨森和第21军的刘湘外,另有第23军的刘存厚和第24军的刘文辉,四大派系川军中,刘湘独占鳌头,实力最强。滇军中,原朱培德的部队被改编为第三军,军长为王均。湘军中,原何健和谭延闿的部队被改编为第22军和第28军,军长分别为谭道源和刘建绪。陕军序列,独有杨虎城一系,杨部有三个军,三军军长为冯钦哉、孙蔚如和邓宝珊,这三位,除孙蔚如是杨虎城的嫡系,其他二人早年都不同程度的接受了冯玉祥的改编。

1.jpg
1.jpg

宁夏回军和青海回军是地方实力派军阀,他们分别由马家军的马鸿逵和马步芳掌握。粤军是南天王陈济棠的部队,该部划有三个军的番号,余汉谋、香翰屏、李敬扬皆为陈济棠的嫡系。

除了粤军、青宁马家军外,还有黔军第25军的王家烈,桂军第7军的廖磊和第15军的夏威,夏威和廖磊等人是李宗仁、白崇禧的部下,由于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的爆发,桂军在两年之内受到了极大的削弱,原来一度横跨南北的桂军一夜之间一去不复返。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