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最臭名昭著的军阀,被日军重重包围时,说了一句有气节的话

1912年,中国进入到民国时期,但却出现军阀混战的局面,老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然而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之后,这些平日里危害一方的军阀,却能够共赴国难,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着实让人感到佩服。

大家都知道,在14年的抗战时期,有许多目不识丁的军阀,都奔赴了抗日战争。相反有些学识渊博的文化人,却最终投降了日军,其中就有这样一支军队,为保家卫国作出了突出贡献。这便是河南军阀刘镇华率领的镇嵩军,据资料揭露,其实镇嵩军只是一些土匪组成的武装部队,那么为何要叫做镇嵩军呢?这是因为当时河南都督名叫张镇芳,因此取了一个镇字,再加上这支武装部队大部分成员都是来自嵩山附近的县城,因此取了一个嵩字,这便是镇嵩军的来历。

虽然成军的时间比较早,但因为成员大多是的悍匪出身,因此军纪十分败坏,到处欺压百姓,做了许多坏事。虽然穿着军装,但却做着比土匪还要坏的事情,导致名声十分不好,周围的百姓都唯恐避之不及,其统帅首先是刘镇华。后来继任的是他的弟弟刘茂恩,两人因为部队军纪涣散,并且为非作歹,堪称是民国时最臭名昭著的军阀。

民国时最臭名昭著的军阀,被日军重重包围时,说了一句有气节的话

刘镇华为了部队的长远发展,最终开始大力整顿纪律,并且花大力气剿灭了附近的悍匪,使得镇嵩军的名声开始慢慢好转,最终终于在豫西地区站稳了脚跟。据史料记载,当时民国军阀割据混战十分频繁,刘镇华的镇嵩军毕竟实力还不够强大,因此不得不投靠实力更强大的军阀,他先后投靠过袁世凯、段祺瑞和吴佩孚。然而正在此时,刘镇华却突然精神失常,最终被迫退出了军界,虽然他退出了军界,但镇嵩军却还是存在的。于是他的弟弟,也就是刘茂恩继续统帅这支军队,后来被改编为15军,这支军队可是典型的杂牌军,受尽了白眼。但因为刘茂恩十分懂得揣摩心思,得到陈诚的欣赏,最终刘茂恩还担任了14集团军的总司令,并且兼任河南省主席。大家要知道,在杂牌军中,能够掌握一省的军政大权,还是很不容易的。

民国时最臭名昭著的军阀,被日军重重包围时,说了一句有气节的话

七七事变爆发之后,刘茂恩主动率领15军前去抗日,并先后参加了太原会战、中条山会战以及豫中会战等。特别是在中条山会战中,刘茂恩的军队被日军重重包围时,在突围无效的情况下,刘茂恩拒绝了下属要求他换便衣出逃的计划,并且说了一句有气节的话,“我是一个中国军人,为国捐躯,即使死也是光荣的,怎么能为求一己生命,丧失中国人的民族气节,让日军耻笑。”于是便打算自杀,幸好被部下拦住,1944年困兽之斗的日军,发动了臭名昭著的豫湘桂战役,当时10万中央军节节战败,根本就没有抵抗的能力。汤恩伯更是夸张,37天之内丢掉了38座城市。然而让日军没有想到的是,在他们进攻洛阳的时候,却遭到了刘茂恩15军的坚决抵抗,15军联合川军部队,几乎是以血肉之躯与日军的钢铁洪流在作战,并且足足死守14天,才最终被迫撤退。

民国时最臭名昭著的军阀,被日军重重包围时,说了一句有气节的话

笔者认为,有句话说的很好,“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在近代史上,汪精卫虽然才华横溢,但却最终投降了日军,成为了卖国贼,但像刘茂恩这样的军阀,却能够抵抗日军。上海青帮大佬杜月笙也知道爱国人人有份,只能这样说,在最危险的时刻,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色来。刘茂恩虽然是军阀,但却在抵抗日军的征途中,毫不畏惧死亡,也称得上是抗日民族英雄,值得我们尊敬。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