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最成功老爸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4157ff173d064e41cc8f386c5f81e35.png

了解历史的人都对梁启超这个名字很熟悉,他是民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可谓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梁启超还培养出了一个真正的全精英家庭,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家教传奇。

称他为“民国最成功老爸”,可是一点儿都不夸张。

梁启超的9个儿女中,长子建筑学家梁思成、次子考古学家梁思永、五子火箭专家梁思礼均为中国院士。

此外,还有著名的诗词研究专家梁思顺,图书馆学家梁思庄,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梁思忠,研究经济学的梁思达,以及后来参加革命的梁思懿和梁思宁。

子女九人中,人人成才,且各有所长,无一庸人。

而梁启超本人忙于办报、办学、写作等各种事务,多项身份压身,他是如何做到平衡工作与家庭教育的?

当我读到了《梁启超家书》,终于从中找到了答案。

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从告诉他“我爱你”开始

从1923年起到1929年去世,梁启超始终坚持给在海外的5个子女写信,在信中,他和孩子们话家常,通过聊天帮助他们确定学习方向,指导他们做学问、过生活。

这400多封家书,舐犊情深,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与孩子们的心灵对话,感情真挚,文风生动幽默,读来令人动容,又时时让人忍俊不禁。

他从来不吝于表达对于子女们的爱,并经常告诉孩子们,自己有多爱他们。

在给孩子们的信中,他如此表白: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十二分热烈……

梁启超给每个孩子都起了小名,梁思顺是“大宝贝”,梁思庄是“小宝贝”,梁思懿被爱称为“司马懿”,小儿子梁思礼则是他们家的“老baby”,谐音“老白鼻”。

家书中,他总是以“宝贝思顺”、“没出息的小庄庄”、“老baby”等等昵称与孩子们交流,亲切动人。

47f2d3c69d83c48d36882f5ccaf8cac.png

他从来不摆父亲的架子,与子女平等沟通,亲子相处模式以及教育子女的方法即便在今天看来,也是值得称赞的。

梁家的孩子,个个自信大气,幽默风趣,为人处世都坦荡磊落,这和从小就得到了父亲无条件的爱与支持分不开。

而对于直接表达对孩子的爱,至今很多爸爸还是无法做到,这一点上,真的要像梁公好好学习一下了。

爱孩子,行动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视语言的力量:请记得常常告诉孩子“我爱你”。能让他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真切切的爱。

这份从小建立的安全感,是孩子长大后独自面对未知生活的力量来源。

对待学业: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梁启超曾借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让孩子们对待学业,不要只想回报,而是耕耘好自己的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他的九个子女,大多学的不是“热门专业”,但只要他们真心喜欢,对社会有益,他就会全力支持。

二女儿梁思庄到美国初读大学时,听取了父亲的意见,选了生物学,但学着学着,思庄发现生物学实在无法引起她的兴趣,十分苦恼,于是向大哥思成诉说。

梁启超知道后,很是后悔,深知自己引导有误,赶紧写信给思庄,“不必拘泥于爹爹的话。” 思庄后来改学十分冷门的图书馆学,考入了哥伦比亚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思成在求学时出过一次车祸,很担心功课被拉下,他写信宽慰儿子:“人生之旅历途甚长,所争绝不在一年半月,万不可因此着急失望,招精神上只萎畏,汝生平处境太顺,小挫折正磨练德性之好机会”。

最难能可贵的是,梁启超的教育方法因人而异,虽子女众多,但他很清楚自己孩子们不同的个性,会根据每一个孩子的特点进行鼓励和指引。

f73b3a39bbf9ba5fe140f712d7dd873.png

比如,二女儿思庄性格内向、勤俭刻苦,他就对她极尽宽慰。得知她考试不及格,他立刻写信道:“思庄英语不及格,绝不要紧,万不可以此气馁。学问求其在我而已。将来计算总成绩不在区区一时一事也。”

怕思庄担心自己考不上大学,思想压力大,他又去信安慰:“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

梁家的子女兴趣志向不一,但都学有所长,成为各领域的佼佼者。

优秀的父母,是孩子精神和心灵上的领路人,毫无疑问,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位父亲。

对待生活:

将人生过得有趣,才是真正的高级

梁启超曾自述信仰的是“趣味主义”,他说:“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

所以他总是在家书中叮嘱孩子们做什么都开开心心,不要死读书,要锻炼身体,劳逸结合。

二女儿庄庄功课比以前多了,梁启超告诉她:“每天要拿出几点钟来,每礼拜天拿出天把来玩玩,因为做学问,有点休息,从容点,所得还会深点,所以你不要只埋头埋脑做去。”

在给梁思成的信中,他说:“我怕你因所学太专门之故,把生活也弄成近于单调,太单调的生活,容易厌倦,厌倦即为苦恼,乃至堕落之根源。”

9eeb887cfc31ff7f2a40a67c8db5f1d.png

梁启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为例,指点孩子,如何过有价值有趣味的人生。

“一个人想要交友取益,或读书取益,也要方面稍多。我是学问趣味方面极多的人,我的生活内容异常丰富,能够永久保持不厌不倦的精神。我每趣味转过新方面,便觉得像换个新生命,如朝旭升天,如新荷出水,我自觉这种生活是极可爱的,极有价值的。”

就是这样一位自信又开明的父亲,以开阔的眼界和格局,为孩子指明了一条“要读书做学问,更要学会享受人生”的大方向,培养他们过有价值的生活。

他甚至说,“孩子们要做到‘不改其乐’的工夫,才不愧为爹爹最心爱的孩子”,以此培养他们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在这样一位亦庄亦谐、亦师亦友的父亲的影响下,梁家人大多性格开朗,乐观豁达,即使在人生的某个阶段遇到了人生疾苦,也能坦然相对,从容享受生活。

家风,才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和风尚,它的形成,无关家庭贫富、父母文化程度高低,乃是父母的德行素养所决定的。

梁启超的父亲是教书匠,虽不是富贵人家,却有着书香之家的严谨家风,他也将优良家风延续到了下一代身上。

在日常生活中,他重视亲情的陶冶,常在家书中提醒儿女要孝敬、尊敬长辈,同时在“事亲以孝”上为儿女做出榜样。

虽然到他这一代,梁家已经功成名就,子女们从小条件优渥,他从不溺爱孩子,要求子女们艰苦朴素,守住家风门风,鼓励子女们在逆境中磨练品德。

他说:“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士大夫救济天下和农夫善治其十亩之田所成就一样。只要在自己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去做,便是第一等人物。”

他也常常教导孩子们要心怀天下,以报效社会为己任。告诫他们:“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人生在世,常要思报社会之恩。”

比如,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从美国学成归国后,梁启超建议他们不要前往生活舒适的清华园,而是去条件艰苦的东北大学任教。夫妇俩几十年如一日,埋头于中国历史建设的教学、研究与田野考察,后来成为中国建筑学研究的翘楚。

5b5ff53f067c4e9bdfe03a3403974d8.png

梁启超最小的儿子梁思礼,按照父亲工业救国、科技救国的思想赴美读了工科,成了中国一代火箭控制系统专家。

32e8d28cba0481d840ef3a7f2352ad2.png

长女梁思顺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极为艰辛,但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三子梁思忠身为军官,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小女儿梁思宁则投奔了新四军。

06f8e050d0e4b7831d857fa076fff17.png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有七人都曾经在哈佛、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名校深造,但学成后他们全部选择了回国报效祖国。

家风,是一个家庭内在的精神动力,更是孩子们以后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梁家后人的种种事迹为人称颂至今,他们宝贵家风的积淀与传承,正是原因所在。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无价之宝。

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因为从孩子一出生,父母就陪伴在周围,一言一行都会深刻影响孩子的思维与观念。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