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情并茂一湘人:作家、出版家、学者弘征
才情并茂的弘征——读《弘征:人和书》欧阳恩涛 弘征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具有诗人气质的作家、继往开来的出版家和博大精深的学者,他在新诗、旧诗、小说、散文、评论、书法、古籍校勘、金石书画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无论做工做编辑,还是写书搞篆刻;无论“合同工”“临时工”,还是“当社长”“作参事”,他都能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广采博收,融会贯通。他以丰厚的文化积淀、质朴的人生体验、高洁的精神品格、飘逸的生活情趣…
才情并茂的弘征——读《弘征:人和书》欧阳恩涛 弘征先生是一位博学多才具有诗人气质的作家、继往开来的出版家和博大精深的学者,他在新诗、旧诗、小说、散文、评论、书法、古籍校勘、金石书画等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无论做工做编辑,还是写书搞篆刻;无论“合同工”“临时工”,还是“当社长”“作参事”,他都能驾轻就熟、运用自如,广采博收,融会贯通。他以丰厚的文化积淀、质朴的人生体验、高洁的精神品格、飘逸的生活情趣…
花落香自在,人死灯不灭 ——妈妈的私人史(序) 文 | 李承鹏 (由李承鹏授权本站发布) 2021年7月13日,这一天,我妈心情出奇的好。 她说:给我染个发吧,我得漂漂亮亮地回去。 鹤儒给她染了发,盘了她最喜欢的民国范儿发髻。我端详着我妈:这姑娘,真美。我妈就美美地比了个小云手。 和年轻时比,她指腕之间已多出了许多皱褶,可依然曼妙生动,像是会说话。 我妈…
文/轻舟唱晚 抗战硝烟起,壮士身先卒。江山连故地,卫国把倭驱。 我家在抗战时期,和千千万万中国人民一样,为赶跑日寇竭尽全力。现就我家抗战前后几个人生片断展现给大家。 投身抗战的父亲 捐躯赴国难,誓死亦如归。我父贾忠勇,出生农家,年少时,从祖教,私塾启蒙。越三载,适逢益阳督学周仙梯(周立波父)视察督办新学,见其聪慧,破例应试入县立二校(高小)。12岁考入湖南省岳云中学,后入省立一中,立志精忠报国…
2020年12月,庚子年冬,温家宝的母亲杨志云去世,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走完了她的一生。她的儿子,大国总理温家宝,岗位上退休后,八年来一直守候在她的身边,陪伴她走完最后人生路。母亲走后,温家宝写下《我的母亲》,深情回顾母亲的一生及对自己的影响,首次公开提到母亲写给他的两封信:2003年11月,温家宝刚担任第一届总理的时候,这位母亲写道,“你今天能位居人臣,如此高的地位,没有任何靠山,家里更不用说了,…
我现在才知道,自己的内心原来如此纤弱,竟经不住一支歌、一个场景、一小段回忆。“妈妈的吻,甜蜜的吻……”在过去,没有觉得它有什么动人之处,而如今,却一听就止不住泪流满面。 我知道,并非上天对我不公,他对所有人都一样,谁都不能跟着母亲过一辈子。我44岁失掉母亲,与他人相比,应该不算不幸者。一些人很小就没有了母亲,那才是真正的不幸。但是,道理虽然明白,却常常说服不了自…
这些好人来到这个世界,就是来承担磨难的;他们像一粒糖抛进大海,永远无法改变那深重的苦涩…… ——野夫 01 我似乎活到1983年才真正认识到什么叫做死亡。那年我21岁。 在那个秋天,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个人――外婆――也是一生给我影响巨深,爱最多的亲人,终于走完了她68年的艰难岁月,忽然离我而去了。在那之后的若干年里,我几乎仍然沉浸在那种巨大的悲痛中难以自拔。 …
母亲饶世枚 1998年于长沙 回不去的小时候 作者:毛尚文 小时候 我偷拿奶奶的钱 一次几块,一次几块 “您知道钱少了吗” 长大后我问奶奶 奶奶说:“知道” 我说:“知道咋不换地方” 奶奶说:“怕你找不到” 现在…… 我却找不到奶奶了 今天,我亲爱的妈妈、孩子们的奶奶离开我们已整整三年。 妈,祝您在天国一切安好! 纪念母亲饶世枚(1937.12.3–2018.3.18)
1949年后,国内屡次的政治风波,让裘丽琳有了警觉,那个时候,他嘴边就经常念叨一句话:“迟早有个大的搁头。”这是上海话,也就是迟早有个过不了的坎的意思。裘丽琳的直觉告诉她,总觉得会一个大风波来,把一切全淹掉。于是,她开始绸缪一切。 她教育子女使用西式刀叉,包括接待待物的礼仪等……很快,除了次子周少麟外,她相继将五个子女送到香港、美国、英国去读书,她频繁往返上海、香港之间,甚至远赴英伦去看望他们,并…
文/安岛 一 1925年10月29日清晨,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卷着暴雨,从天而降,铺天盖地。它像一只巨大的怪兽,张开血盆大口,似乎想把整个风雨飘摇的新化县城吞入腹中。 此时,县城青石街尾一处破旧昏暗的曾姓民房里,一盏煤油灯露出了微弱的亮光。雨柱像一条条银蛇从瓦缝间挤了进来,狭窄的房间里,横七竖八地摆…
孙中山与原配夫人卢慕贞育有一子二女,长子孙科,1891年10月20日出生。孙中山为革命奔走呼号、夙夜匪懈的“凡四十余年”里,与儿子聚少离多,但孙氏父子感情深厚,孙中山虽不能时时陪伴在侧,仍然引导着孙科的成长。他一有闲暇便会给孙科写信,每到一处,也时常挑选适合孙科的书籍随信寄回。孙科在其《八十述略》中曾回忆道:“先父不时从各地寄来一大包、一大包的书籍要我阅读。如果他到南洋一带,寄来的几乎全是我国的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