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薪火相传 涵芬永芳 ——张元济与北京图书馆(连载35)

一、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开创者 张元济不仅是出版大家,也是二十世纪真正投身建立现代图书馆事业的代表性人物。为了社会的进步,他以他特有的文化情怀和不懈的坚持,一生创办过三个图书馆。这在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 建学堂,办图书馆,是晚清维新之士追寻西方文明,主导中国现代化的共同志业。“戊戌变法”之前,张元济创办通艺学堂,兼设资料室。加盟商务印书馆后,1903年设资料室(即涵芬楼前身),随后发…

出高等书 结学术缘 ——张元济与北京大学(连载34)

戊戌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仍在开办。十余年发展,京师大学堂在民国成立后改名北京大学,又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走向现代化,并作为现代教育最高学府一直发展到今天,而商务印书馆的创办早于京师大学堂一年。 戊戌变法失败后,张元济到上海,落脚于南洋公学,彼时,京师大学堂还未开办。在上海,张元济编译出书,然后又办《外交报》。三年后,他投身商务印书馆主持编译所,纠合同道故友,致力于教育救国。从此,张元济再没有离开这条…

神州文化托斯人 ——张元济与顾廷龙(连载33)

仅仅是个人事业取得成功,不足以称其为一个伟大的人。若还能慧眼识珠,培养出继承他所追求的事业和理想的人,使其事业的接力棒代代得以传接,才能真正称得上成功和伟大。 张元济把他的事业先后分别交给了两个人,一个是三十四岁时便接替执掌编译所的王云五,他在张元济地全力扶持下,在二十五年里逐步把商务印书馆拓展成为国内出版业老大。另一个就是顾廷龙。张元济在晚年时期,把他开创的另一项现代文化事业——私立合众图书馆,…

风华绝代 盖世成就 ——张元济与郑振铎(连载32)

郑振铎不仅是一代文学家、文献学家、文物收藏家,也是一位兼杂志、报刊、丛书的编辑大家。解放后,他曾负责文物工作,世人皆知当时“文物的事问郑振铎”是毛主席对他的肯定及厚望。他真正从学校走向社会,迈上文化舞台,是从商务开始。他一生朋友很多,而最尊崇的长辈是张元济、高梦旦。一个成了他终身敬重的长者,一个则是他的岳父。 张元济比郑振铎年长三十一岁,但郑振铎于1958年因公牺牲,去世比张元济早一年。他们是真正…

东方智者 功系人文 ——张元济与杜亚泉(连载31)

商务印书馆的编辑,大多以学识和敬业见长,商务前五十年受聘过的编译者数以千计,有学问和著作传世的比比皆是。因职业与时代因素,很少有思想家出现,但有一位除外,那就是杜亚泉,一位十分重视理性思维,敢于坚持自己的思想,而且成果十分卓越的文化大家。他被写入诸多现代思想文化史著作中,较之出版史研究,他的学说更为人关注,他是一位具有历史地位的思想家。 杜亚泉是在商务印书馆工作了二十八年的前辈学人,同仁给他的评语…

学艺之光 ——张元济与郑贞文(连载30)

张元济在六十多岁高龄,为工作上的最后一次出国出日本,取得了他意想不到的收获也完成了一场重要的文化交流活动,为此曾赋多诗以纪其盛。 而这一重要事件的策划、全程参与、陪同者,就是当时馆内的物理化学部部长由郑贞文。他在商务工作十三年(1918-1932)在晚年撰写《我所知道的商务印书馆编译所》长文,其中不仅有他工作的见闻,也有专节叙述此事,更是研究这一重要文化、出版史的最重要资料。[1] 郑贞文(189…

襄编丛刊 ——张元济与孙毓修(连载29)

十九世纪后半叶以及二十世纪初,因天朝走向崩溃,外部世界向国人展开,一大批从旧学中滋养出来的人,投入到学西文、读洋书、阅时政的道路中,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人生职业道路因之得以改变,这构成中国近代社会深刻变革的一股洪流。 如果说缪荃孙是纯旧学的代表人物,孙毓修则是当时罕见的新旧并具的人物。孙毓修是一个既有新学模样,又懂旧学,兼作收藏家的人物。他于学术上师承有自,曾拜缪荃孙为师,版本之学是他安身立命…

世代之谊 ——张元济与徐珂父子(连载28)

今日读《清稗类抄》时,一般人很少关注编者徐珂,对其印象也不过是清末旧学者。其实他不仅是张元济的挚友,还是《东方杂志》的核心成员,更是一位典型的文人。他一生寄情于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主持《东方杂志》若干年,尤好词体且十分擅长。据夏敬观回忆:“余卜居沪西康家桥,君同来为邻。”   [1] 一、    词坛骚客 徐珂(1869-1928),原名昌,字仲玉,1890 年后改字仲…

首编教科书 终传三藏经 ——张元济与蒋维乔(连载27)

张元济创办编译所伊始,第一位加盟的人物就是蒋维乔。从清末到民初,蒋维乔抱着“教育救国”的人生理想和办教育“应从编辑教科书着手”的宗旨,从事教材的编写与编辑,他一生服务于商务印书馆长达二十余年,他也是商务印书馆股东之一,中间曾客串一些事务职,是又一个为馆务鞠躬尽瘁的人。 一 蒋维乔(1873-1958年),字竹庄,号因是子,幼时家境贫寒,生活困顿,体弱多病。光绪十八年(1892)考中秀才,专心研究新…

名篇传世——张元济与夏曾佑(连载26)

夏曾佑,在民国之前是一位思想活跃而又为不少名流看重的人物,浙路运动时,他和名满天下的汤寿潜号称“浙江双壁”。[1]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对夏曾佑所撰《中国历史教科书》曾盛赞其学,在他去世后六日所写传记,开篇即说:“近十年来,社会上早已忘却有夏穗卿其人了”,“并将来打算做一篇关于穗卿的传记,把他的学术全部详细说明,但不知道我能不能。[2]”此亦谶言,他在忙碌两年后因故去世,终于没有能完成遗愿。蔡…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