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纪念币”背后的是与非
对中国近代历史进行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我是从“玩银币”之后才开始的。在收藏把玩的过程中,总会有些新奇的发现,也会产生一些困惑,有时百思而不得其解,更有甚者干脆就是自己认知的“盲区”。想要弄明白,钱币铸造的背景自然是绕不过的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钱币收藏唤起了我探究历史之谜的热情。
民国16年(1927年),福建漳州地区曾铸造过一枚“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入闽纪念”银币。币正面中央珠圈内正中钤有国民党党徽,党徽四周为对读的“国民政府”,外围上钤“民国十六年”,下钤“漳州制造”,中间左右分别钤有阿拉伯数字“2”作区隔;背面中央珠圈内钤交叉的国民党党旗和国旗,外围上钤逆时针旋读的“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入闽纪念”,下钤“贰毫银币”。刚接触这枚钱币时,我也是一脸茫然。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是谁?为何进入福建?这段历史自然需要深入地了解。
1926年7月,国民政府发动“北伐战争”时,北洋政府控制在奉系军阀张作霖的手中。当时左右时局、兴风作浪的还有占据湘、鄂、豫、冀、陕,并控制京汉铁路的直系军阀吴佩孚,以及直系后起之秀占据长江中下游的孙传芳。“北伐”就是以他们三人为主要讨伐对象。1926年9月,正当“北伐”如火如荼的进行之时,在江西战场吃紧的孙传芳,指示其部下周荫人派兵袭扰“北伐军”的大本营广东。周荫人是直系闽省督理兼第二师师长,此时统治着福建,其号称拥兵6万。孙传芳成立五省联军时,将其被编为第四方面军,并任命他为总司令。他奉命屯兵闽粤边陲,牵制和威胁广州政府。而此时在此驻防的北伐革命军是何应钦带领的第一军,却只有七千人,双方势力虽有些悬殊。但均不敢轻举妄动,都在紧张备战。随着北伐革命军在两湖战场上的胜利推进,直系闽军士气低落。加之周部士兵多为北方人,并不擅长山地作战。何应钦敏锐地嗅得战机,立即致电蒋介石,主动请缨请求率军入闽作战。获批后何应钦积极部署,其对闽军事作战准备充分,进展顺利。他还提前联系了福建民军,请求在其入闽作战时予以配合。当时周荫人在福建横征暴敛,民众“苦周久已”,已是怨声载道。 此时战事吃紧的孙传芳接连急电催促周荫人出兵,以牵制赣中作战的北伐军。周荫人不得不率部出击,他将作战部队分为三路:东路由福建漳浦、云霄、平和地区出发,企图进攻粤北饶平;中路由福建永定,经峰市进攻广东松口;西路由汀州、上杭向粤北蕉岭推进。三路人马,互为犄角。他采取“声东击西”之策,看似进攻饶平,而实际目标却是松口。不曾想,其计谋被何应钦识破。何诱敌深入,避实就虚,率重兵直捣黄龙,直接攻击了兵力薄弱的周荫人司令部和兵站所在地永定。战争开始后,对周荫人痛恨已久的当地民众,就迅速行动配合北伐军,他们割断电线,破坏交通,致使周与各部失去联络。惊慌失措的周荫人仓皇逃出永定城,而其司令部人员却几乎无一漏网地被全歼。经此一战,周荫人的部队已元气大伤。受此影响,周部西路的两个旅在蕉岭通电起义,更使其犄角战术折戟。北伐革命军占领永定后,又回师再攻松口,并一鼓作气将周荫人的主力部队歼灭。10月15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将入闽作战的北伐军合编为东路军,战功卓著的何应钦被任命为东路军总指挥。北伐军入闽作战势如破竹,留守福州的闽军城防司令李生春以及驻扎于此的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秀良,在认清大势后也“易帜反正”,直系在福建的统治彻底土崩瓦解。1926年12月9日,北伐军进占福州,“北伐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何应钦也随军进入福州。事后,漳州地方当局在漳州军械厂(地址在城区乌衣巷)铸造了“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入闽纪念”银币,予以庆祝纪念。“北伐”一直是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理想。在经历多次失败之后,他通过联合共产党人,摆脱了以往只能利用地方军阀的被动局面,使国民政府终于可以依靠自己的革命武装进行北伐。“北伐”期间,国民政府战略明确、战术得当,充分利用各军阀之间的矛盾,采取“集中力量、各个击破”的办法。战争初期就直接提出“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北伐革命军以湖南为突破口,首先将矛头首先指向了吴佩孚的附庸湖南军阀赵恒惕,策反了其部下唐生智,并通过援唐之战首战告捷,稳定了湖南战局,打开了北伐的通道。利用孙传芳想坐收渔翁之利的心理,趁其作壁上观之机,先后通过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最后攻取了武汉,将吴佩孚的军队打败。此时才感到危机的孙传芳急忙调兵10万入江西,会同其驻赣部队2万余人进攻湘鄂的北伐军。这才有了其令周荫人率部进攻广东,袭扰北伐军的后方,以及之后的福建战役的发生。福建战役的胜利,对北伐的顺利进行意义重大。福建战场是北伐进军东南五省的重要战场,战略地位仅次于江西。北伐军在入闽作战的胜利,不仅消灭了孙传芳联军的第四方面军,粉碎了其利用福建进攻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企图,还打通了北伐军由闽入浙的通道,有效地配合了北伐军在江西战场同孙传芳的决战,也为进军苏、浙、皖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在江西战场,北伐革命军也经过多次争夺,激烈战斗,终于通过南浔路战役,占领了南昌。此时,取得入闽作战胜利的北伐军东路军,挥师北上,由闽入浙。从浙江衢州向杭州方向发起进攻,一路经过多次激战攻入杭州,随后又进占了上海。1927年4月18日,经过会攻占领南京后,国民政府在此建都。长江下游之敌已被肃清,北伐取得了重大胜利。
国民革命军东路军进驻福建时,为稳定时局,在1927年1月成立了“福建临时政治会议”,开始筹建福建国民政府。并于该年4月命福州洪山桥造币厂开铸了“革命军北伐胜利纪念”币予以庆祝,随后5月国民政府福建省政府正式成立。
“革命军北伐胜利纪念”币,铸造精良、设计新颖。币正面中央珠圈内为交叉的国民党党旗和国旗,外围上钤逆时针旋读的“革命军北伐胜利纪念币”,下钤“贰毫银币”:背面中央珠圈内钤算盘、斧子、步枪、书本、镰刀图案,寓意工农商学兵团结起来一起革命,外围上下分别钤“国民政府”和“民国十六年”,左右分别钤阿拉伯数字“2”作区隔。
其实,此时铸币庆祝“北伐”胜利名不副实。奉系的张作霖还在北京把持着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只控制了半壁江山,全国甚至连形式上的统一尚未做到,“北伐”的目标还远未实现。此时铸造“革命军东路总指挥入闽纪念”尚在情理之中,但铸造“革命军北伐胜利纪念”币为时尚早。此时国民革命军的“北伐”形势,倒似乎是一派大好。取得“北伐”的彻底胜利,似乎也是指日可待。特别是在福建的战事异常顺利,确如纪念币所表现的那样,当时“工、农、兵、学、商”都已发动了起来,社会各界群众革命热情高涨,工人运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国共两党及社会各界进步力量共同努力,使得当时的北伐进展顺利。但在这一派大好的表象下,却难掩国民政府内部的争斗不断、矛盾重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取得了党政军大权的蒋介石,实行独裁的野心日渐膨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 反革命政变,逮捕并屠杀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其中大部分人都在北伐军中。4月18日,蒋在南京另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造成宁汉分裂。7月15日,在武汉国民政府的汪精卫也召开“分共”会议,正式与中国共产党决裂。8月1日,周恩来等共产党人发动了南昌起义,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虽然随着武汉政府宣布迁都南京,宁汉合流了。但国民党内矛盾依旧,蒋介石还因桂系的逼宫短暂下野。而蒋复职后,却将其亲信且在“北伐”中多有建树的何应钦撤职了。只因在蒋被桂系逼宫时,何态度暧昧致其被迫下台。按上学时教科书上的说法,“因为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北伐’失败了。” 其实确切地说,“北伐”并没失败,失败的只是国共合作的“大革命”。“北伐”完成了既定目标,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宁汉合流”后,国民革命军又进行了“二次北伐”,并在西北的冯玉祥和山西的阎锡山加入下,于1928年6月攻克北京。张作霖在撤往东北时,被日军炸死在皇姑屯。同年12月29日,其子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至此“北伐”才算胜利完成。其实公允地讲,对于“北伐”国民党更坚决,也更为积极主动,因为它的目标更明确。国民党希望彻底北伐,推翻军阀,建立党国。而中国共产党则秉承共产国际的指示“坚决反帝”,宁可中止“北伐”,也不能中止对“帝国主义”的打击。对国民党来讲,为达到“北伐”的目的,它可以与“帝国主义”达成妥协。“二次北伐”时,北伐军行至山东,日本暗助张宗昌,造成了“五三惨案”。蒋介石就为了继续“北伐”,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宁可绕过济南。虽然“北伐”最后胜利了,但在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所设想的“军政、训政和宪政”三步走战略中,也只是刚实现了“军政”,而且还只是形式上的,因为国民政府内外各种割据势力依然存在。随后不久,便爆发了“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尽管如此,“北伐”依然功不可没。因为没有“北伐”的成功,全中国连形式上的统一都做不到。待随后日本全面侵华时,各自为战的北洋军阀,根本不可能联合抗战。更难以保持国家的完整独立,结果不堪设想。“北伐”的胜利有着巨大的历史功绩和积极的历史意义,从这个角度上讲,铸币纪念依然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