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东北易帜彰显昭昭爱国之心,兵谏长官流露铮铮军人铁骨

1936年的西安事变震惊中外,这是中国人民抗战史的重大转折,这一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促成了国共合作,缓解了损耗巨大的国共内耗。

西安事变的发起者之一,少帅张学良广为人们所熟知。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说他不抵抗,手握重兵却放弃东北将其拱手送与日本;也有人说他花花公子,生性多情,有不少风流韵事流传后世;也有人说他兵谏长官,积极抗日,是国家的英雄。

4f0ebbd16c5317a3476106b46869e43.png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客观的说,张学良算的上一位不完美的英雄。1928年,张学良的父亲,赫赫有名的东北王张作霖被日军炸死。张学良悲伤之余并未丧失理智,他立刻宣布东北归属国民政府统治,不仅促使中国形式上走向统一,更缓解了日军对东北地区的侵占步伐,这足以看出张维护国家统一的愿望。后来为了解除苏联在东北的特权,张学良又开始着手收回中东铁路,遗憾的是,苏方面反应强烈,由于军事力量不足,张学良只得放弃这一计划。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反蒋势力和南京国民政府激烈对峙,双方都极力拉拢张学良,由于局势尚不明朗,张学良告病休假,不久后反蒋联军式微,张学良看准时机,出兵华北,宣布支持中央。张学良的举措,确实有维护奉系军阀利益的目的,但也有维护国家统一的考虑。

然而,由于张学良率部南下入关,又迟迟没有返回,导致东北防御空虚,这便给了日本人可乘之机。在解决东北问题上,张学良和蒋介石犯了一样的错误,不抵抗,但双方的原因不尽相同,几十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时,张学良直言:他没能看清日军的侵略目的,东北军也没有与日军一战的实力,他只能尽力不给日军再生事端的理由。

d9f03298e0e1f41e2e3dce58f1878ce.png

九一八事变中的不抵抗让张学良被国人唾骂,九一八也成了中国人心中的国耻日。但随后的西安事变,扭转了世人对张学良的看法。那一场震惊中外的兵谏堪称壮举,可以说,张学良此举是牺牲了自己,救了中国。西安事变中提出的八项救国主张基本确定了国民党在接下来的抗战中的方向,也促成了国共深入交流以致最后的合作。

囚禁蒋介石后,东北军和西北军产生了关于杀蒋还是留蒋的争执,作为兵谏的两位主要领导者,张学良和杨虎城都主张留蒋,这也导致了两人后半生的惨淡,尤其是杨虎城,在蒋介石复位后便遭到排挤最后竟是惨死在特务手下。相比之下,张学良还算幸运,从此以后,他开始了漫长的被囚禁生涯。

后世对于张学良的贬低,主要集中在他的风流生活和不抵抗政策,众多评价中,还要属李敖先生的评价较为中肯:张学良是民族英雄。张学良最伟大的是他本可以做东北王,但是张学良热爱祖国,东北有独立的本钱却没有独立,比台湾大36倍的地方不肯独立。他的爸爸为此而死。他自己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尊严,被蒋中正从36岁关到83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