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4岁成皇帝伴读,7岁出书轰动民国,却被鲁迅打假

1907年,三月晚春,山东济南历城县,一户农民家庭降生一位新成员,取名为江希张,不管是他那大字不识的祖父,还是他那才学满腹的父亲,都没有预料到这个小家伙,日后将成为享誉皇室、名震民国的大人物。

江希张的祖父是个文盲,他极度渴望的就是自己严重缺失的,所以他宁肯砸锅卖铁也要让儿子脱胎换骨,果然江希张的父亲江钟秀就成了远近闻名的知识分子。江希张的母亲也是文化圈内的人,在那个四季不分的年代里,拥有如此得天独厚的资本,江希张打小就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智慧和能力。

江希张2岁时,江钟秀就发觉儿子对文字的超强驾驭能力,倍感欣慰,因此有事没事就拉着老婆一起教江希张识文写字。等到江希张3周岁时,据说他已经能够认识八百多个字、背诵一百多首诗;4周岁时,他已经能开始吟诗作对,遣词造句之能事不比成年人差。就是不知道,他一天能写2000首诗不?

“神童”的称号逐渐被搬上台面,江希张成为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小学霸。这事一传十十传百,经过层层远播,最后飞入了山东巡抚孙宝琦的耳朵里。孙宝琦怀着好奇且质疑的态度,决定亲自考核,一探究竟。“五大为天地君亲师”,孙宝琦抛出上联。江希张不慌不忙,对道:“一生守仁义礼智信。”

完美!孙宝琦差点喊出了声。随后他又出题几个考察江希张的天赋,均得到了精确高效的回答——他被彻底折服了。打着“神童”的绝对标语,江希张被举荐给了京城皇族,孙宝琦建议他给刚上任的宣统皇帝做伴读。江希张仅比溥仪大一岁,是很适合伴读这个岗位的,于是没多久朝廷就批复了:进京!

当然,进京并不意味着进宫,江希张还需再经过复试才能达成所愿。不出所料,他顺利通过了复核,学部大臣也将名单敲定下来,最后只要再有摄政王载沣点头,江希张就可以面圣了。可是,当时的大清王朝摇摇欲坠,内外交困,载沣忙得焦头烂额,哪还有心思管这破事?江钟秀带着儿子在京城待了一个月,仍不见消息,便主动回家了。

回到家后,江钟秀希望儿子能够更上一层楼,便在江希张6周岁时指导他写成一本《四书白话解说》,就是用白话文来解说晦涩难懂的四书,该书语言浅显易懂,解说清白新奇,一经出版就轰动了当时的学府文林。封面落款的“七岁童子江希张”,更让这本书赚足了噱头。

《四书白话解说》因此遭到大量抢购,报刊争相宣传报道,江希张一时间成了名副其实的小童星。康有为看过此书直呼内行,写信称江希张为“民国第一神童”。随后,江希张趁热打铁,在11岁时又完成了另一本力作《三千大千世界图说》,同样引起了学术界的阵阵山呼海啸。

然而,鲁迅却在散文集《热风》里公开批评“鬼话与科学”:“……捣乱得更凶的,是一位神童做的《三千大千世界图说》。他拿了儒,道士,和尚,耶教的糟粕,乱作一团,又密密的插入鬼话……”一个11岁的孩子能够引起鲁迅的注意,看来鲁迅的确是看不下去了。

其实,鲁迅分析得不错,《三千大千世界图说》就是有人借神童之号冒名顶替的,根本就和江希张一点关系没有,而且写得乱七八糟,没有任何文学价值。还有,那本后轰动一时的《四书白话解说》同样有水分,江希张只完成了其中的部分内容,另外一些则是江钟秀找枪手写的。

不过,江希张却不甘与父亲欺瞒世人,随着年龄增长,他逐渐有了自主思想,想要真正地做学问。他的理想是科技救国,青年时赶赴法国留学,回国后发愤图强,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化工和轻工业专家。后来,他还重编了7岁时出版的那本书,更名为《四书新编》,同样取得了巨大成功。最终,江希张于2004年去世,享年97岁。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