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沪上顶流咖啡馆,为何聚集在这条马路上?
作为当今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咖啡文化与上海这座城市的奇妙缘分由来已久。早在百年前,淮海中路(即旧“霞飞路”)、南京西路(即旧“静安寺路”)、西藏中路、四川北路(即旧“北四川路”)等街区就已拥有相当数量的咖啡名店,其中最受各界人士喜爱的咖啡街当属淮海中路,张爱玲、曹聚仁、林微音、周璇等经常光顾于此。让我们跟随沪上历史学者陈祖恩教授的回溯,探访这条百年咖啡街的历史痕迹。
淮海路有东路、中路、西路之分,以中路为最繁华,上海人所说的“淮海路”,一般指淮海中路,即旧“霞飞路”。
淮海中路是一条具有欧陆风情的马路,繁华的街市与清新的绿地交融,典雅而又幽静。根据规划,自嵩山路以西,淮海中路两侧建筑均为砖石结构的楼房,与道路的距离不少于10公尺。沿路不得用墙篱封闭,还须种植花木。沿路种植的法国梧桐,浓荫茂密、婆娑多情。在绿色的后面,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各具特色的西洋建筑。
那时候的淮海中路也是上海最有艺术文化氛围的区域,咖啡浓郁的香气,书店里美丽的图画,戏馆里醉人的音乐,以及舞台上可爱的倩影,充满了这个街区。
浓郁而多元的异国情调
一般人以为,当年的淮海中路是一条充满法国情调的马路,其实那里也集中了许多俄侨群体,弥漫着浓郁的俄罗斯风情。来华俄侨有不少人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技术才能,在艰苦创业中很快获得成功。
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淮海中路及其周边的俄罗斯商店有几百家之多,有咖啡馆、餐厅、面包房、时装店、童装店、皮货店、鞋帽店、珠宝店、电器店、乐器店、美容厅、百货店、照相馆、钟表首饰店、家具店、药房、糖果店、花店等。由于俄罗斯人经营着淮海中路95%以上的欧洲商店,俄侨评论家波利希内尔预言:“有朝一日要编写俄侨历史时,此路必占有重要之一席。”
在“咖啡馆”三字成为上海一个时髦名词的时代,淮海中路上的俄罗斯咖啡亦成为摩登都市异国情调的一个象征。俄国人经营的咖啡馆,除了提供咖啡外,还附有各种甜食和点心,不仅吸引在上海的欧美人,也吸引中国的文化人和喜欢时尚的年轻人,成为他们聚会聊天的场所。
1929年,有人写道:“十年以前的上海,简直寻不出一家咖啡馆,现在西风东渐,咖啡馆也渐渐开设起来,霞飞路甚多,除国人经营的外,俄国、法国开设的都有,异香异色的外国女子招待,尤显出一种异国情调来。文艺界带了一点浪漫色彩的人,多喜于日影西沉华灯初上的时候,离开他们绞尽脑汁的写字台,来到霞飞路上的咖啡馆中,恢复他们一日的疲劳。”
淮海中路的热闹中心,东起重庆南路(即旧“吕班路”),西至东湖路(即旧“杜美路”)。其间有国泰大戏院、巴黎戏院等娱乐场所,至于酒吧、咖啡馆、酒菜馆等,总数在50家以上。以咖啡餐馆为主力的餐饮业,数量之多,环境之雅,设施之舒适,堪称上海之最。
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餐厅
特卡琴科兄弟咖啡餐厅创办于1927年,是上海最早的花园餐厅,也是法租界最大的欧式餐厅,花园内置有100多张咖啡桌。餐厅的舞台上几乎天天都举行各种演出和音乐会。1931年又在餐厅中央增设大舞池,顾客围坐在其四周,边用餐边欣赏舞蹈表演。每年的俄罗斯文化节,咖啡餐厅都会演出儿童剧,招待俄罗斯学校的学生。俄罗斯酒吧里亢奋的爵士乐与咖啡馆小舞台上的即兴表演,也是俄国人在异乡为谋求生存的激情呼唤。这条马路上既有高雅的俄罗斯艺术,也有斯拉夫人世俗的情热。
淮海中路的另一家花园咖啡馆,是位于西端的克金克咖啡馆,庖人为沙皇尼古拉二世之御厨,馆内有舞场。
文艺复兴咖啡馆
文艺复兴咖啡馆,位于瑞金二路(即旧“金神父路”)口,地方很大,座位很多,咖啡只要两毛一杯,是一个神秘的去处:“这里,红的灯,绿的酒,陶醉的音乐,南欧的热情,露西亚(俄罗斯)的憨直,法兰西的温馨,的确充满着神秘的风趣。”1933年,张若谷在一篇名为《俄商复兴馆》的文章中曾记录过三位上海年轻白领与一位留法女士在文艺复兴咖啡馆会面的场景:“四杯掺牛奶的冷咖啡从一个绿衣女侍者的古铜盘里,陈列在四个人前面。他们坐在靠霞飞路的窗口一只小方桌边,桌上铺着一幅细巧平贴的白布,一只水晶小瓶,几朵胭脂般的康玲馨花,一只Job烟盘,一匣高加索牌锡箔卷烟,四盏白瓷盘,盛着四杯没有热气的棕色流液。”
一个令人幻想的晚上,作家林微音坐在这家名为“文艺复兴”的俄罗斯咖啡馆的露台上,面对马路上用彩色霓虹灯织成的夜色,感叹道:“坐在文艺复兴,在楼还没有开放的时候,我就感到好像坐在船上;现在楼开放了,坐在露台上,凭着铜栏杆,上面是帆布遮着,下望霞飞路。匆忙着的是各色的车辆,各色的人,正如在水上漂游着:由这一切,我真相信我是在甲板上。”
不过,进出文艺复兴咖啡馆的,很多是俄侨,作家曹聚仁说,你要在这里组织一个莫斯科歌舞团,是一件极便当的事情,唱高音的,唱低音的,奏弦乐的,只要你叫得出名字,这里绝不会没有。而且你就是选定了一批,这里的人才还是济济得很呢。
DDS咖啡馆
DDS(译名弟弟斯、甜甜斯)也是老牌的俄商咖啡馆,有几家店铺。淮海中路的店铺营业为咖啡馆、餐厅、夜总会。两层楼,底层为餐厅,供应俄式大餐,二楼雅致富丽,聘有一班五人的乐队,中间为舞池,周边是咖啡座,供应咖啡茶点为主,时有音乐舞蹈表演,不仅吸引俄侨和欧美侨民,也是中国文人的主要聚会场所。
DDS咖啡馆也是当年潘汉年与地下党负责人会面的地方。1942年,中共南方局派胡昌治来上海为潘汉年工作。胡昌治第一次与潘汉年的助手华克之(化名张静林)见面,就在DDS。胡昌治准时到达,西装革履的张静林已经坐在火车座上,手里拿着一张当作接头暗号的报纸,边喝咖啡边看报。对上暗号后,胡昌治坐下来,侍者送上咖啡和方糖。两个人都是温文尔雅,气派潇洒,似乎是一对时髦的朋友在这间著名咖啡馆里见面聊天。张静林告知胡昌治,此次见面后,他会与他保持联系。喝完咖啡,两人付款起身,各奔东西。
卡夫卡斯总会
DDS咖啡馆的边上,是俄罗斯人经营的卡夫卡斯总会,也是这条马路上的名店,楼下设有咖啡店,适于作清谈、作凝思。画壁上绘有西伯利亚的野兽,衬以热带的森林,富有象征意味。那里有简单的三人乐队,有小巧的舞池,音乐并不完全罗宋(俄罗斯)化,也会演奏中国流行歌曲。电影明星周璇对音乐有特别的喜好,很喜欢到卡夫卡斯去,说那里的音乐好。在那里,她一定要点电影《出水芙蓉》中的小喇叭演奏,因为小喇叭手是上海最好的吹手,同时《出水芙蓉》中的小喇叭演奏,上海只有他会吹。因此,周璇常到卡夫卡斯去听音乐,乐队见她来了,立刻奏起《出水芙蓉》的插曲。
巴尔干咖啡馆
巴尔干咖啡馆,位于东华大戏院(近霞飞坊)的对面。1927年4月1日下午,张若谷与傅彦长、田汉、朱应鹏等人,在那里坐过整个半天。在他们面前,放着一大杯华沙咖啡。他们谈论文学、艺术、时事、要人、民族、世界等问题。旁边本有一位俄国学者,鬓髯花白,石膏模型一般地静坐在那里看书,经不起他们四人豪兴勃发的谈话,竟被吓走了。《大晚报》记者黄震遐曾与张若谷一起去过巴尔干咖啡馆。1928年2月,他在《申报》刊文说:“那里的清洁,招待的优美以及一种坐在里面的浓厚兴趣,尊上海真恐怕是有一无二,它对面的东华大戏院,每周一、四开演俄国的歌舞,我们要晓得希腊艺术的伟大,要观赏有活泼的舞蹈,艳美的服装,斯拉夫男女的特色美以及那优美的雅乐,清脆雄伟的歌声,非要去参观一次不可。”
新夏威夷咖啡座
新夏威夷咖啡座,在重庆南路(即旧“吕班路”)路口。1933年5月,青年作家郭兰馨在《申报》发表《都市散记》,其中有做客新夏威夷咖啡馆的记载:“推开两扇小门,露出淡淡的灯光,就有两个俄国侍者态度很好的招待,我们拣了座位,喊了两杯咖啡,一间小小的咖啡座,布置还好,靠里面是一个音乐台,时光还早,没有几位顾客,音乐响起来,红晕的灯光,衬在绿色的顶幔上,别有一种情调,几张壁画也成了异彩,凄婉的曲调,使我们埋沉在哀愁的心情中。”
泰山咖啡馆
泰山咖啡馆是后起之秀,位于思南路(即旧“蓝田路”)西首,1944年8月开幕,该馆为合伙制,资本金200万元,由大股东龚桂香任经理,其曾经营静安寺大乐咖啡馆,对于咖啡馆事业,颇有实际经验。底层分前后两部,均为火车座位,桌上装有圆镜,下有小电灯,入夜后,仅开镜下小灯,幽美异常。狭长之亭子间内亦置火车座位。二楼为餐厅,装饰富丽。三楼为烹调室。该馆为适应环境,在楼下除雇用训练有素之女侍外,尚有俄罗斯女侍二人。所聘厨师,对于烹调菲力牛排颇有研究,罗宋汤别有风味。
巴黎咖啡馆
巴黎咖啡馆,1930年2月开幕,附设于淮海中路、雁荡路(即旧“华龙路”)西面的巴黎大戏院二楼,布置静雅,设备完美,特聘名厨精制英法俄各式大菜,以及精美茶点,兼售各色酒品,并供客跳舞。
伟多利咖啡馆
伟多利咖啡馆开设于淮海中路、陕西南路(即旧“咸阳路”)口,特辟夜花园,为消暑胜地,除西点、咖啡、冷饮外,其最著名的是俄式大菜,日夜供应,风味极佳。
关于淮海中路咖啡馆的情调,署名“青霜”的作者曾在《上海报》撰文,为我们提供了另一道鲜丽的风景:
冬季的风,总使人感到寒冷。特别是在太阳西下以后,漫漫长夜,终令人思念温暖的春夜。在最寒冷的冬夜,去咖啡馆里消磨了半夜。
咖啡馆在新兴与神秘之街的霞飞路与另一条马路的转角上,淡蓝色的霓虹灯缀放的Cafe,映漾在寒夜的树叶影里,远远地望去,真的有些新诗人的诗意,旧诗人见了,也似乎有些翩然出尘的想念。
屋子里有温和的火炉子,有非常动听的音乐,有浓烈香味的咖啡,有香甜的各种糖果,有土耳其烟味的这种纸烟,壁上张贴着热烈情调的油画,电灯光因用着淡蓝色的泡子,屋子里便觉得另有一种趣味。
(来源:“档案春秋”/ 作者:陈祖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