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滩最红女作家/却将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文:林语菡
1995年,位于美国加州洛杉矶罗彻斯特大道旁的一所公寓,一连好几天都房门紧闭。房东敲了无数次门都没有回应,当房东拿出钥匙打开大门时,看到了这样一幕。
屋里几乎没有任何家具,门边的手提袋里整整齐齐地装满了各种文件和信封,屋里靠墙的行军床上,躺着一个奇瘦无比,但是神态安详的老人。
被房东发现时,已经去世一个星期。
这位老人,就是无数人口中那个”可怜可悲可叹可痛可惨”的”天才作家”——张爱玲。
作家余秋雨说: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
教育家傅雷说:她的《金锁记》颇有《狂人日记》中某些故事的风格,至少也该列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文坛传奇,却将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01
张爱玲原名叫张煐,晚清重臣李鸿章是她的曾外公。她父亲张志沂虽然是个没落贵族的公子哥,但却也是个喜欢吟诗作赋的旧式人物,她母亲黄逸梵是个思想开放的新一代女性。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张爱玲早早地就展现出在文学方面的天赋。
张爱玲3岁时,就能背诵唐诗,12岁时,她的小说就已经在杂志上发表了;19岁时,她凭借散文《天才梦》在文坛崭露头角。
众所周知,这一时期最不缺 “天赋型”选手。像林徽因、谢婉莹、陆小曼等等,都是出了名的才女。张爱玲夹杂在这么多选手中间,依然称得上惊艳。
就算没读过张爱玲的作品,但只要看过她的照片,瞬间会对她那拒人千里之外,冷漠孤傲的气质感兴趣。
她冰冷的气质,都是因为她原生家庭的冷。
张爱玲的父亲身上有许多大少爷的恶习,抽大烟、养姨太太、逛堂子,自己怎么开心怎么来。基本不怎么关注张爱玲的生活,就跟当今的那些 “甩手掌柜”父亲一个样。
张爱玲的母亲是名门千金,虽然奉了父母之命嫁给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可她没有臣服封建思想。丈夫的花天酒地,她选择视若无睹。她读外语、学钢琴,在张爱玲4岁时,她全然不顾孩子需要母爱,下定决心出国留学。
张爱玲看似出身名门,她的童年却一点也不快乐。没有爱、缺乏安全感的生活。让张爱玲的心也变得愈发地坚硬,她的性情从骨子里透出一股子清冷寡淡。
02
张爱玲10岁时,早就没有感情的父母,协议离婚,她跟着父亲张志沂生活。离婚后的张志沂很快就再娶了。
亲生母亲不在身边,每天还要看继母脸色。张爱玲的日子,一点也不好过。
1937年深秋,日军进攻上海,张爱玲父亲家的房子因为在苏州河边,张爱玲听着阵阵炮声,实在难以入睡,便到亲生母亲家住了两个星期。
回来那天,继母当即给了她一巴掌。因为她去找亲生母亲没有向继母报告,显得没把她这个继母放在眼里。
张爱玲本能地抬手就要打回去,却被两个老妈子拉开。
这时候,继母竟然恶人先告状。她冲着张爱玲父亲大喊:”她打我!她打我!”
张爱玲父亲在没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给了女儿一顿毒打。张爱玲的头被父亲揪着偏向了左边,忽然又偏向了右边,不知道被揪着打了多久,最后连耳朵都震得聋了。
直到张爱玲的身子软下去,躺倒在地上。她父亲还揪着她的头发,对她一阵猛踢,嘴里一直骂骂咧咧地喊着:”今天非打死你不可!”
张爱玲就这么任由父亲打着,骂着。不哀求,不反抗,也不大哭。待父亲走后,她试图报警。然而,大门却被锁上了,不管她如何撒泼,如何踢门,都无济于事。
这间空房子成了软禁张爱玲的”牢笼”,中途她还差点因为罹患痢疾而死去。难怪后来张爱玲会说:这个家如同古墓般清冷。
那一年,张爱玲17岁。
《安娜·卡列尼娜》中有这样一段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不管是哪一种不幸,给我们带来的伤痛都会伴随我们一生。
经历过如此惨烈的生活,张爱玲对周遭的一切变得越发冷淡。
03
张爱玲18岁时,在弟弟和佣人的帮助下,连夜逃到了母亲的公寓。虽然母亲告诉她:跟父亲有钱,跟我没钱,是要吃苦的,你想清楚。
渴望自由,渴望母爱的她,果断地选择跟着母亲。
这个留洋归来,习惯了一切新潮事物的独立女子,竟然每天要教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女儿洗衣、做饭、打理头发等等。
面对生活自理能力几乎为零的张爱玲,母亲黄逸梵对她的态度慢慢地发生了转变。
恨铁不成钢的黄逸梵,说起话来也变得尖酸刻薄。
就像张爱玲说的:”这时候母亲的家不复是柔和的了”。
所幸的是,张爱玲还有唯一拿手的绝活,那就是她的”天才”。
1943年,张爱玲的小说《倾城之恋》发表,她被冠以”上海滩最红的女作家”的称号。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上海的世家小姐,一段失败的婚姻,让她受尽了人们的冷嘲热讽。
当身无分文的她,遇到那个名副其实的”钻石王老五”范柳原时,为了摆脱自己的尴尬处境,她企图用自己做赌注,换来一张长期饭票。
范柳原何尝没看穿白流苏的心思?两个人就这样各自算计、各自较量,就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原以为白流苏会在这段感情里,再一次惨败而归,但一场战争彻底将他们推向了爱情的洪流之中。
当日军无情地轰炸浅水湾时,范柳原不顾一切地返回来保护白流苏。在残酷的战争中,城市说毁灭就毁灭,所有生离死别都在一念之间。在这生死攸关之际,范柳原能有这样的举动,让白流苏看到了希望。
在这个世事无常的年代,范柳原选择和白流苏相爱,唯有相爱才不会辜负上天的眷顾。白流苏等来了范柳原的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有了这样一次经历,俩人之间的情感逐渐升温。
在断壁残垣中,范柳原亲自去打山泉水,”少奶奶”白流苏笨拙地熬汤。这样的一餐一饭,比西式大餐更加美味。
有人说:世界上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就是生死与共、同甘共苦的恋人,战火中的爱情更令人感动。
张爱玲笔下的白流苏是幸运的,一场战争让原本互不退让,不肯妥协的两个人,最终真心相爱。
但张爱玲本人却没这么幸运,她与爱人胡兰成这段堪称”传奇”的恋情。同样是在乱世中相识、相知、相恋,唯独没能相守。
04
1944年,胡兰成在南京的庭院里翻看苏青寄给他的杂志,当他读到张爱玲的《封锁》时。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仔细地把它读了一遍又一遍,”惊动”得要闻鸡起舞。
他立马写信问苏青:”张爱玲是谁?”
苏青回道:”女子。”
胡兰成再也坐不住了,如此有才,又是女子,这个风流成性的男人恨不得立马出现在张爱玲面前,告诉她:我爱上你了。
胡兰成刚回上海,就迫不及待地去拜访张爱玲。但张爱玲习惯了独来独往,拒不见客。聪明的胡兰成从门缝里塞了一张字条给张爱玲,上面写有自己姓名和联系方式。
张爱玲竟鬼使神差地约见了胡兰成。
一见面,俩人就聊了5个多小时。虽然张爱玲说话很少,但胡兰成却总能投其所好,聊一些张爱玲感兴趣的话题。
胡兰成送张爱玲回去时,走到弄堂口,假装不经意地说:”你的身材这样高,这怎么可以?”张爱玲怎么不懂胡兰成说这话的意思?
“这怎么可以?”这样的潜台词只有作为男女朋友是否般配,才会如此比较。
张爱玲虽然有些诧异,但有人懂的感觉,真的非常好,她彻底沦陷了。
后来胡兰成与张爱玲结婚。
那一年,胡兰成38岁,张爱玲23岁。
然而,胡兰成这样的风流浪子,怎么会舍弃三千弱水,只取一瓢?他很快有了新欢。
张爱玲毫不在乎,看似高贵优雅的她,背后满是伤痕。这些,只有胡兰成懂得。
当真是应了那句:”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有一次,张爱玲冒着战火千里迢迢地跑到乡下去看胡兰成。
走过胡兰成走过的路,看着胡兰成看过的风景,张爱玲顿时觉得温州城就像是一颗发光的宝珠。
在已有新欢的胡兰成眼里,这不是惊喜,而是惊吓。张爱玲住宾馆,胡兰成和别的女人住一起。
冰雪聪明的张爱玲猜到了一切。
张爱玲回去后没多久,胡兰成就收到了张爱玲寄来的诀别信。
曾经的”倾城之恋”,最终以辛酸收场。张爱玲心底那份美好的爱情就这样枯萎凋谢。
萎谢的不仅是她的爱情,还有她的心。
不管是亲情,还是爱情,都会让人千疮百孔,那何不选择孤独?
05
亚里士多德曾说:”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
张爱玲的特立独行,就如她在《天才梦》里所写道的一样:除了天才的梦之外,一无所有,所有的只是天才的古怪缺点。
我连苹果都不会削,补袜子也是费了好大的努力才学会。我怕见客人,怕去理发店。总之,在现实的社会里,我就像个废物。
在不与人交际的场合,我觉得无比自由,生命充满了欢悦。参加社交活动回来,一想到我说的每句话,做的每个动作,都蠢得要死,甚至恨上这种行为。
她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子,爬满了蚤子。
晚年的张爱玲,过起了长达23年的”幽居生活”。不接电话,不开信箱,不见客人。
在外人看来,张爱玲是孤独的,但她的生活始终保有自我。她选择沉浸在自己的文字里,甚至享受这个孤独,不以为苦。
她一直在写作,那部《小团圆》直到去世前还在不断改写。她还花费了10年的心血研究她痴迷的《红楼梦》,写出了学术考据之作《红楼梦魇》。
叔本华曾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自己。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是自由的。”
既然我们无法控制现实的世界,那就任由自己主宰自己的精神世界。
往后余生,愿你走过千山,踏过万水,依然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评论列表(2条)
张爱玲毕生追求完美,有精神上的洁癖。
所以一生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