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的四大“拜把子”兄弟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号无为,浙江湖州吴兴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中国同盟会元老、青帮代表人物,于辛亥革命初期与黄兴同为孙中山的左右股肱。蔡元培称其可与历代侠士齐名列传,并盛赞陈其美为“民国第一豪侠”。
1906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警监学校,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期间与蒋介石、黄郛结为金兰兄弟。1908年奉孙中山派遣回国,往来于浙沪京津各地联络革命党人。
1909年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
1910年与宋教仁、谭人凤等人组织中国同盟会中会总部,以推动长江流域的革命活动。1911年11月3日在上海发动起义,上海光复后被推举为沪军都督。随即又攻克浙江巡抚衙门,组织苏浙镇沪联军攻克南京。1912年7月被袁世凯解除沪军都督职务。
1913年二次革命爆发,陈其美被推举为上海讨袁军总司令,攻打江南制造局未果,11月应孙中山之命赴日本,继续筹划反袁革命。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任总务部长。
1915年2月潜回上海策动武装反袁,11月在洪宪帝制呼之欲出之际,陈其美策划暗杀了上海镇守使、海军上将郑汝成,12月发动肇和舰起义。云南护国讨袁军兴,陈其美百折不回,誓死捍卫共和,继续在江浙一带策动反袁军事行动,袁世凯对其恨之入骨。
1916年5月18日,受袁世凯指使的张宗昌派出程国瑞,假借签约援助讨袁经费,在日本人山田纯三郎寓所将陈其美暗杀身亡。陈其美遇刺后,孙中山疾呼:“失我长城”,并奋笔疾书悼联:“可怜麟凤供炰脯;如此江山待祓除”。
第二位,戴季陶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
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曾先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国立中山大学校长、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考试院院长等职。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 ,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 。
中华民国政治家、中国国民党元老之一,中华民国国旗歌的作词者,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在训政时期任第一任考试院院长长达20年,也是历史上最年轻的五院院长(就任时年仅37岁)。
第三位,冯玉祥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安徽巢湖市),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沧州市),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有“基督将军”、“倒戈将军”、“布衣将军”之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滦州起义。1921年7月后任陕西督军。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控制的北京政府,并将所部改称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1军军长,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1926年在直奉联军进攻下通电辞职。
1926年3月赴苏联考察,同年5月加入中国国民党。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率领西北军出潼关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3月与阎锡山组成讨蒋联军,中原大战失败后隐居山西汾阳峪,后隐居泰山。
1933年5月,在察哈尔组织民众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1935年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1948年1月1日被选为民革常务委员和政治委员会主席。1948年7月回国参加新政协会议筹备工作,9月1日因轮船失火遇难。
冯玉祥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第四位,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 ,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
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
左起:张学良、宋霭龄、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1990年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101岁。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人称赵四小姐的赵一荻
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他和赵四小姐的爱情也成为一段佳话。
当然喽,蒋介石的四位结拜兄弟并不是每个人都跟他一直保持着兄弟关系。蒋介石一生中有“三不知”,不知道官职有多少,不知道手令有多少,不知道结拜兄弟有多少。这么多的结拜兄弟,与其说是兄弟,还不如说是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