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文:江淳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在南京市玄武区黄埔路和珠江路的交叉路口,有一个部队大院,这里是原南京军区机关所在地,现为东部战区机关驻地。自清朝起,经中华民国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三朝相袭,这里一直是华东地区乃至全国的最高军事机关驻地。75年前,“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就是在这座大院里举行的,现在让我们把目光投向75年前,重新回顾那历史性的一刻。(来源:凤凰网/江淳编辑)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今貌

受降仪式时间地点的选择有深刻寓意

1945年9月9日一大早,南京满城洋溢着喜庆的气氛,披上了节日盛装,人们像过年一样兴高采烈。因为这一天的上午9时,标志着日军正式向中国投降的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将在南京举行。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为什么日军受降时间选在9月9日上午9时?这是因为,中国人在数字中最崇尚九,认为天地之数,始于一而终于九,阳数中九为最高,九代表着大吉大利,古代多用九来象征和附会皇帝,农历九月九被称为“重九”,即“重阳节”。但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不可能等到一个月后再去举行,而公历9月9日也是一个吉日,因而将日军受降仪式举行之时定在“三个九”相遇的“三九良辰”,寓意大吉大利。

受降仪式地点的选择也很有说道。受降仪式的会场在中国陆军总司令部,这里是原国民政府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大礼堂,南京陷落后,这里曾被日军占据并设立“东部地区警备司令部”。南京光复后,中国军方在此设立中国陆军总司令部前方司令部。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员戚厚杰分析,当时,南京是国民政府的首都,也是侵华日军的指挥巢穴所在,选择在南京的军事机构中受降,必定对侵华日军产生巨大震慑作用。

中国在这里举办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既有对场地条件和安全警卫等因素的考虑,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向国人和世界展示胜利姿态,以此洗刷日本侵略中国、占领我首都带来的耻辱,使国人充分感受抗战胜利的荣光,极大地提振民族自信心。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受降仪式会场做了精心布置

作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主会场的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大礼堂,位于该校营区的中央,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高二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这座建筑建于1928年,借鉴了法国文艺复兴时期宫殿式风格,中央门廊前矗立着八根爱奥尼亚式巨柱,门廊顶部有钟楼,即使现在看起来也很有气派。

中国方面对仪式的主会场及陆军总部营院都做了精心布置,显得庄重大气而又肃穆威严。大门口悬挂着“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的匾额。广场四周,旗帜林立,旗杆上高高飘扬着52个盟国的国旗,在每个旗杆前,并排站立着一名中国武装士兵和一名宪兵。陆军总部大礼堂的正面,是一幅用松柏枝扎的匾,上有“和平永奠”金色大字。在大礼堂正门上,悬挂着中、美、英、苏四国国旗。各个入口处都有士兵和宪兵守卫,戒备森严,气氛庄重。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9月9日陆军总部大礼堂外景

会场的四周墙壁上,挂满了红、白、蓝三色布,天花板上悬挂着52个盟国的国旗。会场正面(即北面)墙上,挂着国父孙中山画像,画像左右是国旗和国民党党旗,下边是“和平”两字,在“和平”两字中间有一个象征胜利的“V”字。在对面(南面)墙上,挂着同盟国领袖蒋介石、斯大林、杜鲁门、丘吉尔画像。

整个受降会场呈“口”字形布局。在正面墙前,摆放着一张宽大的长桌,上铺白布,为受降席,受降席坐北朝南,在受降席桌子的正前方,放置着一个座钟与一套中国文具。在受降席的对面,是一张较窄的长桌,为投降席。为了体现胜利者的尊严和地位,中方受降席的桌子比日方的桌子宽大约三倍,中方代表所坐的椅子是气派的雕花太师椅,而日方投降席的椅子则是普通的布包椅。

在受降席和投降席的两侧,是中外贵宾观礼席。应邀前来观礼的外宾及中国官员、中外记者共计405人,其中中国军官219人,中国文职官员51人,中国记者52人,同盟国代表47人,外国记者36人。中国重要官员有:第三方面军司令官汤恩伯、江苏省政府主席王懋功、南京市市长马超俊、接受计划委员贺衷寒,以及李明扬、郑洞国、冷欣、廖耀湘、蔡文治、彭孟辑、谷正纲、丁惟芬、顾毓琇等。外国来宾有:美国陆军少将麦克鲁、准将柏德若、海军少将迈思斯、英国海思少将、法国保义上校,以及加拿大、苏联、荷兰、澳大利亚等国的军官多人。楼上是一般人员观礼席。在礼堂受降席与投降席的座位后面,都站立着全副武装的士兵与宪兵,戒备森严,气氛严肃。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会场全景

载入史册的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

上午8时开始,中外来宾陆续签名入场。上午8时45分,日军投降代表7人,分乘3辆汽车,由中国军官引领,到达中国陆军总部。他们是:“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大将、总参谋长小林浅三郎中将、副参谋长今井武夫少将、参谋小笠原清中佐、日驻华海军舰队司令官福田良三海军中将、第10方面军(台湾军)参谋长谏山春树中将、第三十八军(印度支那北部驻军)参谋长三泽昌雄大佐。他们代表日本“中国派遣军”、驻台湾军与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驻军向盟军中国战区投降。早已在此等候的中外记者立即蜂拥而上,用镜头记录下这些昔日不可一世的战争魔头的落魄形象。日军投降代表随即进入休息室等候。

上午8时52分,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陆军一级上将何应钦率中国4位受降官入场,在正席就座。四位受降官是: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上将、陆军参谋学院长萧毅肃中将、海军总司令陈绍宽上将、空军第一路司令张廷孟上将。何应钦居中而坐,左侧是陈绍宽、张廷孟,右侧是顾祝同、萧毅肃。

5分钟后,日军投降代表由中国军训部次长王俊中将引导入场。日军投降代表入场后,先到指定位置,立正向何应钦鞠躬,何应钦示意后日方代表于投降席就座,冈村宁次居中面对何应钦,其左侧依次为小林浅三郎中将、今井武夫少将、小笠原清,其右侧依次为福田良三、谏山春树、三泽昌雄。7人都身穿日军军服,未佩带军刀。冈村宁次将军帽脱下置于桌上,其他人则始终把军帽握在手里。人们注意到,这些日本投降代表都剃了光头,这是中方要求的,标志着日军战败输光。在日军投降代表的后面,站着一个身穿灰色西装的人,他是日方译员。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日军投降签字仪式会场

9时整,受降仪式正式开始。何应钦首先向中外记者宣布:“摄影五分钟!”顿时,会场上镁光灯不停地闪烁,中外记者都在抓紧拍摄这个重要的场景。

9时5分,何应钦命令日方检验代表签降的证明文件,冈村宁次转命小林浅三郎呈交给何应钦。

何应钦在检验了冈村宁次等人代表签降的证明文件后,当即将该证明文件留下。接着,将两份分别以中、日文印制的日本《降书》,由萧毅肃副总长交给冈村宁次签字。冈村宁次神色黯然,匆匆阅过《降书》,随即在两份《降书》上分别签字,再从上衣右口袋里,取出一枚圆形水晶图章,盖在其签名之下。签字盖章之后,冈村低头俯视《降书》达50秒钟。由于紧张,冈村签字时手在颤抖,还把章给盖歪了。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冈村宁次签字

冈村宁次签字后,由小林浅三郎将两份《降书》送到受降席前,双手呈给何应钦。中外记者赶紧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瞬间,拍摄下这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画面。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油画《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何应钦接过《降书》后,对两份《降书》加以验视并签名盖章,再将其中一份《降书》以及《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第一号命令》连同命令受领证,由萧毅肃交给冈村宁次,冈村宁次起立接受。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何应钦在日本《降书》上签字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日本向中国递交的《降书》(据国家档案局网站)及何应钦签字(下)

随后,何应钦命令日军代表退席。冈村宁次等7人向中方受降官鞠躬,然后手拿军帽黯然退场。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日军投降代表黯然退场(有的媒体将此照片注为日军投降代表入场,那是错误的)

何应钦随即在会场发表了简短的广播演说:“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八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从此开起新的纪元。”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受降签字仪式历时20分钟结束。这历史性的20分钟对于中国来说意义重大,它象征着日本侵略中国的战争终于遭到可耻的失败,也代表着日军对南京8年殖民统治的终结。

不过,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仪式虽然总体上是顺利和成功的,但却并不完美,主要是仪式上有几个重要环节没有处理好。一是日军代表向中方主受降官递交降书时,何应钦的腰居然弯的比日本人还大;二是受降仪式上没有日本人向中方呈献军刀的环节;三是向中方递交投降书的不是日本侵华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本人,等等。关于这些问题,泰哥会在以后的文章中加以详细介绍和解读,请读者朋友们继续关注。

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涅槃重生

“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至今仍在,它是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大礼堂,因此也被称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这座具有9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如今就座落在东部战区机关的营院内。在这个大院里,除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还有众多留有时代印记和民国风格的老建筑。抗战胜利以后的中华民国国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华东军政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南京军区机关都曾在此办公。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如今在大礼堂门前悬挂着“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牌匾

在大礼堂门前西侧,有一块石碑,它是南京市政府所立,上书“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江苏省人民政府2006年5月公布”,标志着这座建筑是年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其实,这座建筑最有价值的地方,不是因为它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旧址”,而在于它在抗战胜利时发挥的特殊历史作用。不过,这处重要的抗战遗址,也曾经历过一段坎坷。文革期间的1969年,南京军事学院被撤销,中央军委在北京组建解放军军政大学,原军院的营区移交给了南京军区。由于大礼堂被数十年风雨侵蚀、年久失修以及当时文物保护意识的欠缺,使得这座承载着抗战胜利荣光的老建筑一度破损严重,屋面墙体出现渗漏,标志性的钟楼也损毁坍塌了。

对于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的保护问题,原南京军区机关曾多次征求规划、文物部门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东南大学的近代建筑专家刘先觉提出,原民国时期的中央军校建筑群属国家级文物,它在政治、历史、建筑艺术方面有着极高价值,特别是大礼堂,它的建筑艺术风格在我国建筑史上有着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并且作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的场所,它还是一处记载抗日胜利的纪念碑。

后来,南京文物局和规划局将这群民国时期的建筑瑰宝申报了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立法保护。南京军区确定将大礼堂改做军区军史馆的序厅,军史馆将陈列新四军和华东野战军的历史文献和部分实物,与老建筑一并作为长久性抗战胜利纪念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南京军区专门出台了《南京军区部队营区文物古迹保护暂行办法》,对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南京军区还投入巨资,在文物部门和建筑界权威专家的指导下,对旧址开展了恢复原貌的修缮工作。对屋顶和墙体进行了防水处理和加固,对房梁进行了不改变原貌的保护性支撑,对建筑残损部位予以翻新,在消防部门指导下重新改造了消防设施,并按原貌复原了钟楼。经历多次保护性修复和改建之后,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和更能体现历史价值的功能,重新出现在了人们面前。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往事与今朝

在军史馆的序厅里,用1:1比例的硅胶像,真实地复原了当年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的场面

“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见证了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的历史,记载着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历史转折点的重要一刻,是中国抗战胜利的重要见证场所。2014年8月,“中国战区侵华日军投降签字仪式旧址”列为国务院公布首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但因其属于军事设施,所以至今尚未对公众开放。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