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宏

康国雄忆重庆岁月:我如何成了蒋介石的“干儿子”

与蒋介石初次见面1941年,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陪都重庆不断遭到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我父亲为了全家人的安全,在重庆南岸汪山上买了一块地(一个小山包),盖了房子,挖了防空洞。黄山——蒋介石和他夫人的别墅就建在这里——再往前就到汪山,我家别墅就在汪山马路边上。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经常在周六或周日下午从黄山乘车到汪山。到了汪山,离我家别墅前不远,就双双下车,沿公路散步。有一天,蒋介石夫妇二人在我家…

江山美人姜毅英:戴笠麾下唯一的军统女少将

军统江山美人 江山军统,与奉化总统,湖州中统,青田将军,并为中华民国时期浙江之“四绝”。这主要是由于军统的创建者戴笠及继承者毛人凤均为江山人。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系统内,军统重用与领导是同乡的江山人就成了很自然的事情了。于是偏居浙西一隅的江山青年纷纷加入军统行列。戴笠常利用他们监视其他非江山籍的特务。这些江山籍特务,被称为“特务中的特务”。在军统局里,江山籍特务相互交谈时,常有意说江山话,不让别人听…

民国时期著名的十大汉奸,你知道都是谁吗?

汉奸,是中国人独有的一个名词,字面上的意思是指”背叛汉族的人”,通常泛指出卖中国国家利益、通敌叛国的中国人,相当于”卖国贼”。《辞海》对汉奸一词的解释是”指中华民族中投靠外国侵略者,甘心受其驱使,出卖祖国利益的人”。 民国时期,中央政权在革命的潮流中力量式微,国内派系林立,军阀横行,各派系组织问、各种政治力量间斗争激烈。为争夺…

传奇特工钱壮飞,生前居功至伟,然而死因成谜

钱壮飞(1895年-1935年3月29日),男,本名钱北秋,又名钱潮,浙江湖州人,中共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之一。 1915年考入北京医科专门学校,1919年毕业后在医院工作;1926年加入中共。1928年初到上海,入上海无线电管理处任职;1929年底,打入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1931年4月25日,钱壮飞及时将顾顺章叛变的绝密消息告知中央,为保卫…

前尘往事:江青在延安为何被人称为“姨太太”?

来源:人民网就这样,因为“革命的需要”,到了延安后的孙维世和江青再次登上舞台。江青扮演剧中的姨太太,孙维世扮演剧中的大小姐。 江青早年照片 孙维世不但是周恩来和邓颖超的女儿,同时也是许多革命前辈的女儿。在延河边那一排排中共中央的领导人家里,她一有时间就会去串门,由于天性活泼,所到之处必带去欢声笑语,大家都很喜欢她。 这天孙维世走近毛泽东家的窑洞,门是开着的,她不敢打扰,就跟警卫员在外面说话。 说话…

逼走贺子珍的延安第一美女“吴莉莉”

吴莉莉(原名吴光伟)1911年出生于河南,两岁时随父母迁居北京。父亲当时是北京盐务局局长,吴莉莉是家中的第三个女儿,她有两个姐姐、一个妹妹和一个弟弟。兄弟姐妹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她就读的小学和中学都是北平的教会学校,在学校里,她表现出了很高的爱国热情。 1926年3月18日北平学生举行抗议段祺瑞政府的示威游行,在北平经世中学读书的吴莉莉和同学们冒雨等候在段祺瑞政府门前,得到的答复却是有的学生被警察…

服侍中国整整27年!他让一个民族热泪盈眶

极苦的生存边缘 100年前的苗族, 以人为马,任人驱使。土目(土司头目的简称,也就是当地地主,世袭的)不把苗人当人,“取其牛马,夺其子女,生杀任性”。 100年前的苗族,性关系非常混乱,每一个苗寨,村头的地方都有一个公共场所,苗人称之为“花撩房”。这是一个公共空间,女孩子13-14岁以后,就可以进入这个房间,就可以和其它男人发生性关系。 所以,在100年前的苗族,常会发现好多非常小的小女孩(大约1…

何凤山是一个中国人,为什么被以色列总理称为“上帝”?

何凤山(1901年9月10日-1997年9月28日),字久经,男,汉族,湖南益阳人。德国慕尼黑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学位,外交官。著有回忆录《外交生涯四十年》。 二战期间,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数千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1999年,由加拿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和犹太人大屠杀问题教育中心联合举办、上海犹太人研究中心协办的一个名为”犹太人在上海”的…

东亚辛德勒:杉原千亩与何凤山,拯救上万犹太人,最后两人都高寿

作者:北冥巨鲲 二战时期的欧洲,无论是纳粹德国,还是苏维埃,对犹太人的掠夺和杀戮都是毫不含糊。当时犹太人唯一的活路就是离开欧洲,可是要想逃离就必须获得外国签证,于是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奔走于各国使馆之间申请签证,在当时一张签证就可以拯救一条,甚至全家的生命,因而被称为“生命签证“。 可惜的是,1938年的国际难民会议上,与会32国中的31国出于各种政治利益的考虑,全部拒绝接受犹太难民(唯一例外的是多米…

秦燕春 : 郑孝胥的“金屋藏娇”

[摘要]物质态度之外,最考验一个人尤其情感的真实质地,当然首推如何处置两性关系。深究郑氏,情同此理。 一 郑孝胥诗文书法均卓绝一时,他的暮年“失节”也因此更像一桩“文化事件”。郑孝胥天资过人,即使不从书法诗文见,论其早岁“衡人”眼力之苛而准,便常多令人动容处。对于同时代一干名流,郑氏常喜下笔臧否。诸如黄遵宪之“口西国之新说而身中国之旧习”、盛宣怀之“辞气举止圆转轻便,只有赡给之姿,而乏沈实之度”、…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