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护国军魂,发动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胜利后不幸病死
他是民国初年的军事领袖,一生做过两过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推翻了清政府的新军,另一件是反对袁世凯称帝。
他就是蔡锷,字松坡,出生在湖南一个贫寒之家。蔡锷六岁时入私塾读书,天资聪颖,未满十四岁便考中了秀才。1897年,十五岁的蔡锷跟随恩师樊锥去长沙参加乡试,结果落榜。虽然落榜,蔡锷的学识却得到了湖南督学徐仁铸的赏识,在他的推荐下,蔡锷进入长沙时务学堂。
在这里蔡锷师从梁启超、唐才常,受到梁启超的赏识。1899年,在梁启超的鼓励下,蔡锷离开湖南到上海南洋公学入读,之后又跟随恩师赴日本留学。唐才常此时成立了“自立会”,策划反清起义。1900年,蔡锷又随唐才常回国,在上海组织自立军,唐才常任总干事。但自立会反清最终失败,唐才常被抓,最后牺牲。
由于唐才常的牺牲,蔡锷立志救国,推翻清政府。他再次赴日留学,投笔从戎,考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四年后蔡锷回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教练新军。由于他技艺娴熟,见解精辟,深受士兵敬佩。新军本来是清政府用来巩固统治地位的,却不想新军在日后成了清王朝的掘墓人。
蔡锷在广西任职时,悄悄进行着革命工作。他常常与同乡的学生接触,广西学生认为他偏心同乡,蔡锷又不想把革命的事情公之于众。蔡锷被本地学生集体抵制,被迫离开了广西。此时,云南总督李经羲(清末最后一任总督)聘他担任军职。
1911年,蔡锷初调云南,任陆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当时云南和其它地方一样,民主革命思想无处不在。蔡锷的新军十九镇和云南讲武堂同盟会成员,积极策划着反清革命。蔡锷虽然没有加入同盟会,却暗中与同盟会保持联系,并给予帮助。
同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影响周边各省,一举发动了武昌起义。随后,南方各省纷纷起义,蔡锷和李根源、唐继尧举兵响应,逮捕云南总督李经羲。李经羲当初聘他到云南,有知遇之恩,蔡锷并没有难为他,还时时注意他的安全,后来还派人将他送出省。之后,蔡锷被拥立为云南都督。
1913年,蔡锷被袁世凯调到北京。袁世凯为掌握各地军政大权,只能将各地都督召到北京,笼络监视,蔡锷也是其中之一。袁世凯一直很笼络他,给他高官厚禄,但就是不给他实权。1915年,袁世凯提出复辟,蔡锷不愿为伍,被袁世凯软禁。
此时的蔡锷找到恩师梁启超为自己出谋划策,梁启超让他装着不关心政事的样子。这之后,蔡锷整日出入烟花柳巷,与小凤仙厮混。袁世凯认为他胸无大志,渐渐对他放松了警惕。一月后,蔡锷谎称生病,要到日本治疗。蔡锷得梁启超帮助,先到天津从水路脱险,辗转回到云南。
同年12月25日,蔡锷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声讨袁世凯的护国战争。袁世凯派北洋军第二路军司令张敬尧与蔡锷对战,蔡锷用不到两万兵力与对方八万兵力打了个平手,泸洲的拉锯战更是牵制了对方大量兵力。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被迫退位。张敬尧见胜利无望,与蔡锷达成停战协议。
袁世凯退位后,黎元洪为民国大总统,蔡锷被任命为四川督军兼省长。而此时,蔡锷喉部疾病(喉癌)恶化,前往日本治疗。1916年11月8日,医治无效,在日本福冈去世,时年34岁。
蔡锷一生光明磊落,常说“人以良心为第一命,令良心一坏,则凡事皆废”。只可惜,正当胜利来临时,他已病入膏肓。蔡锷的灵柩运回上海时,执绋万人,举国摧痛。1917年4月12日,以国葬之礼将他葬于长沙岳麓山,成为民国史上国葬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