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的十字路口:去南京还是去延安?
中共历史上有两个宁死不写检讨(认错书)的大人物,一个是林彪,一个是陈独秀。下面专说陈独秀。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孤独地走出国民党位于老虎桥的江苏第一监狱,完成了他一生在各种监狱“五进五出”的最后一“出”。
作为中共的创始人、《新青年》创办人、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先生,是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却被这个组织开除,他一生从事革命活动、先后5次被捕坐牢;出狱之后拒绝出任国民政府劳动部长,拒绝蒋介石出资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老朋友胡适去美国的邀请,拒绝组织第三党的建议。这些都可以理解,道不同不相为谋,或者志不在此。
走出监狱,58岁的陈独秀该何去何从呢?这是他的人生十字路口,摆在他面前的有两条路。第一条,投奔国民党。
其实,早在陈独秀被关进老虎桥监狱之后,国民党就向他伸来了橄榄枝。一批又一批的国民党要员徐恩曾、陈公博等人纷纷来看望他,有的是来劝降,有的是仰慕名人,有的是兼而有之。甚至连第一夫人宋美龄都出动了。她带着铁道部长顾孟余这位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的老下属,来劝陈独秀“改邪归正”。陈独秀统统拒绝了,带来的礼物也原物奉还。
徐恩曾出去后感叹地说,这个倔强的老头子,谁也不可能说服他。
这些国民党要员们没能说服陈独秀,但他们的探监还是让陈独秀受益匪浅。典狱长见蒋夫人都来看望这位“陈先生”,自然不敢请他玩“躲猫猫”之类的游戏。非但如此,还给予他看书、写信、接待客人的自由。所以,陈独秀在监狱里闲着没事干,还鼓捣出一本《小学识字课本》。顺便说一句,当时教育部长陈立夫知道这事后,要出版这本书,还预支了10000元稿费。
陈独秀出狱后,蒋介石派当时的教育部长朱家骅来找陈独秀谈话。这时候,蒋介石已经知道陈独秀不可能倒向国民党了,于是,就开出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条件:资助2万元经费,拨给5个编制,让陈独秀自己独立组织一个党派。同时,请陈独秀作为独立党派代表,担任国民政府的劳动部长。
陈独秀几乎想都没想就拒绝了。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他虽然作为党内持不同政见者,早就被免除了党内一切职务,甚至还被开除了党籍,但他自始至终以共产党自居,这样一个纯粹的共产主义者,怎么能够投向国民党的怀抱呢?此路不通。或者说,陈独秀自己不想走。
第二条路是去延安——当时中共中央所在地。
从内心讲,陈独秀是想去延安的。甚至为了能去延安,这位生性倔强的知识分子,不惜对自己的主张进行了妥协。在这之前,陈独秀坚决反对与国民党任何形式的合作;而从老虎桥监狱出来之后,陈独秀专程来到南京八路军办事处,向叶剑英、博古表示,赞成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
应该说,对于这位曾经的领袖,共产党一直都在关注他的一举一动。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在上海被捕时,共产党就在《红色中华报》上评论,“陈独秀在上海被捕,或者还会因祸得福,做几天蒋家官僚呢”。他被判有期徒刑13年后,《红色中华报》又及时发表评论,“陈独秀在国民党法庭求饶,所以保住了性命,而且很快便可以在国民党的皇恩浩荡下大赦,说不定还可以做大官呢。”
不过,陈独秀出狱后,中共中央还是对他持欢迎态度。1937年11月20日,中共中央的理论刊物《解放》发表评论《陈独秀先生到何处去》,“当独秀先生恢复了自由以后,大家都在为陈先生庆幸,希望他在数年的牢狱生活里虚心地检讨自己的政治错误,重振起老战士的精神,再参加到革命的行伍中来。”
紧接着,毛泽东和张闻天提出了陈独秀来延安的三个条件:1、公开放弃并坚决反对托派的全部理论和行动。并公开声明同托派组织脱离关系,承认自己过去加入托派之错误。2、公开表示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3、在实际行动中表示这种拥护的诚意。
应该说,陈独秀非常高兴中共中央的表态,但对公开声明承认错误的条件表示难以接受,“回党固我所愿,惟书面检讨,碍难从命。”
大家知道,陈独秀是个倔脾气,他说不写“书面检讨”,那就一定不写。事情就在这时僵住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从苏联刚刚回到延安的王明和康生,分别在《解放》杂志、《团结》周刊上发表文章,把陈独秀称为“匪徒分子”“日寇侦探”,给他戴上领取日本津贴的“汉奸”的帽子。
有评论称,王明、康生等党内实力派人物选择这种敏感时刻攻击陈独秀,实质上是借此树立自己在党内的权威,他们与陈独秀未必有什么过不去的个人恩怨。但陈独秀回到延安的道路,基本上已经堵死了。
1938年3月17日,陈独秀给《新华日报》写了一封公开信,质疑中共中央欢迎自己到延安的诚意,表示“百思不得其故”。虽然在徐特立等中间人士的斡旋下,双方没有扩大事态,但陈独秀与共产党的关系算是彻底破裂了。
陈独秀没有去成延安,他出狱后,先后在武汉和重庆居住过。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今重庆江津)。晚年的陈独秀可以用“凄凉”两个字形容。他没有稳定的生活来源,仅靠微博而且不固定的稿费过日子,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了下顿。在江津时,连房子都是朋友接济的。
1939年,陈独秀在重庆宽仁医院养病时,周恩来刚好来到重庆,曾经专门去探望陈独秀,表示想把他接到延安去。陈独秀想都没想就拒绝了。其后,周恩来又到江津去看望陈独秀,再次请他回延安,并表示这是毛泽东的意思。陈独秀依然拒绝了。周恩来留下的100块银元他也坚持退了回去。
1942年5月12日,贫病交加的陈独秀听信偏方,喝了发了霉的蚕豆花煮的汤,引起腹胀不适。13日,包惠僧来看他,他一高兴,吃了许多四季豆烧肉,夜里呕吐不止。此后,病情一日重甚一日,不见好转,最终在27日病逝,享年63岁。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陈独秀不去延安的原因,只能从他的性格、思想中找到答案。但有好事者问,他若是真的去了延安,那又会怎样呢?只能说,这个玩笑开大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