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杂志:被遗忘的时尚范

来源: 北京晚报师永涛

1944年,24岁的张爱玲与38岁的胡兰成相识。这一年,这个24岁的女子写了一篇《谈女人》,文中有一段文字谈及自己青春期的生活:

一九三零年间女学生们人手一册的 《玲珑》杂志就是一面传授影星美容秘诀,一面教导“美”了“容”的女子怎样严密防范男子的进攻,因为男子都是“心存不良”的,谈恋爱固然危险,便结婚也危险,因为结婚是恋爱的坟墓。

张爱玲提及的《玲珑》杂志,便是中国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时尚杂志。

《玲珑》杂志于1931年由中国摄影先驱林泽苍先生在上海创刊,到1937年停刊,共计发行298期。其最初全称为《玲珑图画杂志》,1933年改名为《玲珑妇女图画杂志》,1936年再改为《玲珑妇女杂志》,一般则简称为《玲珑》。

这本杂志长13厘米,大概也就是现在的智能手机大小,每册大洋七分(1926到1936年,上海每市斤大米为6分多钱),以“提倡社会高尚娱乐,增进妇女优美生活”为办刊宗旨,多以社会名媛、摩登女性或女学生的照片为封面,和今天的时尚杂志极其类似,但版式设计更加优美,刊名“玲珑”二字的字体优雅、时尚,整本杂志放在今天亦不过时,有一种中国式的时尚感。

这种浓郁的时尚感,不仅来自杂志里大量的女性形象照片,更来自于内容的“时尚化”。杂志主要关注民国都市女性的生活、婚恋、常识、衣饰美容、育婴、电影资讯等,后期因时局紧张,杂志中的新闻时评、域外见闻、呼吁团结抗战等内容渐有增加。

漫画家叶浅予经常为《玲珑》绘制各类妇女时装,既是新品介绍,还有对发型、衣服、鞋帽的完整穿搭建议。今天的时装杂志其实也是这么干的,只不过《玲珑》上的服装多是中式改良的旗袍或中西混搭的设计,用今天的审美看,也一点都不过气。比如《玲珑》创刊号的封面女郎就是上海“邮票大王”周今觉的第六个女儿周淑蘅,她身上的裙装上身是中国旗袍的式样,而下摆又加上了西方礼裙的裙摆,一身时装兼有中西方的典雅与新潮。2015年,互联网上有一则民国杂志截图风靡一时,原因是这文章的标题太过吓人——《怎样玩男子》。其实这篇文章就出于1932年第65期《玲珑》,原文并非是教人如何玩弄感情,而是略带调侃地教女性在谈恋爱的时候如何考察自己的情侣,比如其中有一条:在热的时候,须故意热至百度以外,在冷的时候,要降至零度以下。

《玲珑》关于女性的话题并不局限于恋爱、婚姻,还能更前卫地延伸到女性的精神生活层面,有些话题放在80年后的今天看,仍然非常“辣眼睛”。比如,1936年第6卷第44期的《玲珑》“妇女”栏目刊发了一封读者来信:“我是一个25岁的女子,我立志要抱独身主义,但是时常感到性的烦恼,性的冲动,我想将来年纪大了一定更甚。现在我已常常头痛心跳……”《玲珑》“妇女”栏目编辑陈珍玲给出的建议是:“最好是洗浴,运动和别的有益身心的读书娱乐等”;或者是去做一些自己感兴趣且可以专注的事情,“有了兴趣,就会快乐。”

1936年第259期《玲珑》刊登了《这时代需要哪一种女性》一文,或许可以看作是《玲珑》的摩登新女性的标准:“有能力、有思维、能够劳动,拥有强健的体魄、新颖的思维、不做 性 的依附、娶亲不要妨碍前程”。

2010年,上海家化邀请台湾设计新贵蒋友柏(蒋介石曾孙,台湾橙果设计公司老板)为百年海派复兴品牌“双妹”做品牌设计,为了在新品设计中展现当年上海上流社会的名媛风范,蒋友柏和团队花了整两年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重温了大概120本《玲珑》老杂志。

2014年年末,知名媒体人、前《纽约时报》中文网副总编辑于困困翻阅《玲珑》杂志时,发现里面的很多问题与女性社区热门问题几乎如出一辙:恋人、生活、装扮、明星。于是,玲珑便成了他的创业项目“玲珑沙龙”的名字。

在网络问答社区“知乎”里,有人问:除了龙袍,时尚界对中国时尚还有什么想象?其实这个问题代表着中国时尚行业的现状,大量的时尚杂志面目相似,大量的时尚人群消费着国外的时尚。有人说,中国有时尚产业,没有时尚。回头再翻看80年前的《玲珑》杂志,一种同步世界但有着自己审美情趣的惊艳感油然而生。曾经,我们有着自己的时尚趣味,今天,我们和国际时尚界在空间上几乎没有差别,但是在审美上却成了面目模糊的那一个。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