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网

风流将军,90岁高龄娶17岁少女还生了一个女儿

我国有长达三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在封建社会的时候,盛行一夫多妻的“妻妾制度”,基本上只要有点社会地位的人都会妻妾成群。 中华民国成立后,虽然展开了移风易俗活动,社会各界开始逐步推行“一夫一妻制度”,但是在军阀界,各路军阀仍然盛行“妻妾制度”。 原四川军阀、国民党陆军上将、20军军长杨森就是其中的一位,上世纪20年代初,重庆是四川的省会,刘湘任四川省省长,杨森任重庆商埠督办之职。 杨森为重庆的市政…

民国经典:胡适致毕业生/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

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这一两个星期里,各地的大学都有毕业的班次,都有得多的毕业生离开学校去开始他们的成人事业。       学生的生活是一种享有特殊优待的生活,不劣稚一点,不脸吵闹闹,社会都能纵容他们,不肯严格的要他们负行为的责任。现在他们要撑起自己的肩膀来挑他们自己的担子了…

一个聪明的女人/江青为什么要从上海到延安?

文:叶永烈(选自叶永烈《出没风波里》) 日本人对江青特别感兴趣日本人很守时。日本电视台的摄制组约好在2008年9月4日上午9点到我家拍摄。8点50分门铃响了。一进门。仅仅是因为早到10分钟。他们就连声说抱歉,说来早了。我家是记者们经常光顾的地方。通常,电视台的摄制组最少两人。即一位编导、一位摄像,多的也不过四五个人。即再加上节目主持人以及照明人员。这一回。日本电视台的摄制组显得有点庞大,开了两辆商…

前尘往事:沙皇一家的惨死与清室优待条例

文:江淳 一个武装集团对待敌酋的态度,最能映照出其文明或野蛮的程度以及人性的光辉。 与末代沙皇相比,大清溥仪皇族是幸运的。而末代沙皇一家的命运凄惨人寰,沙皇本是全俄国的皇帝,只要是俄国人都是沙皇的子民。 二月革命时,俄国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只是被推翻下台,他和家人都被当时的临时政府软禁了起来,但是后来他们下落不明。 1918年,俄罗斯帝国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曾经被拘禁在叶卡捷琳堡城内一座称做伊…

8首民国诗词经典,风采不输唐宋

民国时每一个有根底的学者,因为都曾经受过系统的旧学训练,不但几乎人人能够做旧体诗词,而且质量都很高,相比之下,今天的人应该汗颜。 今天我们不涉政治,只观文学,让大家一起来看看民国时期的文化风流: 《读陆放翁集》 梁启超 诗界千年靡靡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小编:晚清民国,风雨飘摇,颇似当年南宋。仁人志士一心报国,古今心情相通。一心变法,渴望救国的梁启超推崇有着…

汪曾祺 | 1949——沈从文为什么要转业改行?

《花花朵朵 坛坛罐罐》代序 沈先生忽然改了行。他的一生分成了两截。1949年以前,他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以后,他变成了一个文物研究专家,写了一些关于文物的书,其中最重大的一本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一些读了他的小说的年轻读者觉得非常奇怪:他为什么不再写了呢?国外有些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学者也为之大惑不解。我是知道一点内情的,但也说不出个究竟。沈先生去世后,沈虎雏整理沈先生遗留下…

前尘往事:于右任和青楼女子的情感交集

在古代,男女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是没有自由的,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甚少有感情可言。但是自古才子又多风流,在家里被封建礼教扼杀的爱情,在哪里生根发芽呢?当然只能是在古代的“红灯区”里,因此历史上诞生了无数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风流韵事。 诗词与情愫本就是水乳交融、形影不离的,所以古代的文人墨客大多偏爱青楼女子,尤其是我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的唐宋时期,留下了无数关于妓女的香艳诗词,其中不乏李白、杜甫…

二女共嫁一夫,却情同姐妹,生前“三人行”,死后合葬一墓

在现代人的思想中,一夫一妻制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甚至在古代的时候也有追求“一生一世一双人”的痴情人儿。 加上大型宫斗剧的热播,我们认为的一夫多妻的情况就是妻子们暗潮汹涌,危机四伏,每时每刻都在想得到丈夫的宠爱以及如何打倒其他妻子们,甚至如何想让其他非自己所出的子嗣死亡或者不被重用。 如果说真的有两个妻子共同嫁给一个丈夫还相安无事,甚至情同姐妹,死后还葬在一起,你信吗?如果说甚至妻子同意丈夫娶回来的…

北伐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覆灭

(一) 1928年5月,国民党北伐军抵北京,老同盟会员章太炎说:“今之拔去五色旗,宣言以党治国者,皆背叛民国之贼。”(《致李根源书》)。章至此以“民国遗老”自居。 章继而大骂:“党治主义,民不聊生主义。今日中国民不堪命,蒋介石,冯玉祥尚非最大罪魁,祸首实属孙中山”,“袁世凯个人要做皇帝,他们是一党要做皇帝,这就是叛国。”(《章太炎先生年谱》)结果遭到通缉。 章太炎没说错,辛亥革命所建立的中华民国随…

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以陈寅恪与傅斯年为例

“为什么天才成群地来?”人类学家克罗伯曾问过这样一个问题。 19世纪90年代的中国,似乎就印证了“天才成群地来”这句话。今天分享的是其中的两位——傅斯年与陈寅恪的交往。 本文选自思想史大家、台湾中研院院士王汎森先生代表作《中国近代思想与学术的系谱》(增订版,理想国,2018年4月)。王汎森先生通过台湾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档案”中傅、陈两位的通信,勾勒了两位一代大才二十几年让人感慨的因缘。 文: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