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溃!胡适如何看待陈独秀“最后的见解”?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陈独秀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青年陈独秀,大力批判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更不知有人权的国民性。他创办《新青年》推动新文化运动、发表《宪法与孔教》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年陈独秀,他投身革命洪流,创建共产党并成为领袖,推动中国的苏联化、斯大林主义化,因为革命而先后5次被捕坐牢。 晚年陈独秀,他被共产党开除,同时又拒绝国民党的拉拢,宁愿穷困潦倒,在反思中度过贫病交加的残年余生。 陈独秀去世…
中国近代政治思想史,陈独秀是一个特别的存在。 青年陈独秀,大力批判只知有家不知有国更不知有人权的国民性。他创办《新青年》推动新文化运动、发表《宪法与孔教》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中年陈独秀,他投身革命洪流,创建共产党并成为领袖,推动中国的苏联化、斯大林主义化,因为革命而先后5次被捕坐牢。 晚年陈独秀,他被共产党开除,同时又拒绝国民党的拉拢,宁愿穷困潦倒,在反思中度过贫病交加的残年余生。 陈独秀去世…
宪法与孔教 作者:陈独秀 “孔教”本失灵之偶象、过去之化石,应于民主国宪法,不生问题。只以袁皇帝干涉宪法之恶果,天坛草案,遂于第十九条附以尊孔之文,敷衍民贼,致遗今日无谓之纷争。然既有纷争矣,则必演为吾国极重大之问题。其故何哉?盖孔教问题不独关系宪法,且为吾人实际生活及伦理思想之根本问题也。 余尝谓:“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
陈独秀被誉为启蒙思想家,他却认为自己的“认识不彻底”,而性格上的感情用事,摇摆不定,又助长了这种理论弱点向极端发展。……他晚年达致的思想高度,终于表现了真正启蒙思想家的境界。 爱国与恶国之辩 1914年,讨袁失败,陈独秀亡命日本。一边反思革命之路,一边研究文字学,打发寂寥岁月。此期所写《字义类例》,专注字义渊源。又与章士钊合办《甲寅》,第一次用“独秀”笔名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奇文,向传统思想挑战…
2020年12月,庚子年冬,温家宝的母亲杨志云去世,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走完了她的一生。她的儿子,大国总理温家宝,岗位上退休后,八年来一直守候在她的身边,陪伴她走完最后人生路。母亲走后,温家宝写下《我的母亲》,深情回顾母亲的一生及对自己的影响,首次公开提到母亲写给他的两封信:2003年11月,温家宝刚担任第一届总理的时候,这位母亲写道,“你今天能位居人臣,如此高的地位,没有任何靠山,家里更不用说了,…
“二次革命”失败后中国时局变化使陈独秀深受刺激,他认为在中国搞政治革命没有意义,而欲”救中国、建共和,首先得进行思想革命”。 经过努力,上海群益书社应允发行由陈主编的《青年杂志》。 1915年 9月15日创刊﹐陈独秀主编﹐上海群益书社印行(月刊)。6期为一卷。第1卷名《青年杂志》。 陈独秀所写的发刊词《敬告青年》是该刊的纲领性文章。 该文开明宗义指出…
1915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两位主将,一位陈独秀,一位胡适之。 都在北大开坛讲学,桃李满天下;他们一同创办《新青年》,当时发行量将近两万份,北京城里能识文断字的人几乎无人不读,可谓一纸风行,洛阳纸贵。 有人曾说,陈独秀和胡适之间的友谊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因为二人性格迥异,还经常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面孔,可在大事大非面前,二人又能瞬间化干戈为玉帛。 与人打交道,陈独秀总是剑拔弩张,胡适则待人…
作者手记:在我的案头摊着的,是陈独秀的一本书信集,还有几篇从陈独秀的“最后见解”中复印来的文章。闭上眼,就看见陈独秀晚年的病容,看见陈独秀那几乎不能支持的躯体,而目光却炯炯有神,像一双火炬,可以照彻黑暗,可以使魔鬼现形。但火炬需要燃料,而陈独秀已经燃烧将尽,却拼着最后的力气,作最后的闪耀。好在历史毕竟记下了陈独秀那最后的燃烧。 陈独秀从五四出发,从西方出发,走向苏俄,走向托派,然后又回到了西方,回…
随着历史档案的解密,作者托托从大量的俄文原始史料及其俄国和欧美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获悉,“皇姑屯事件”其实是苏俄特工的一件杰作。2011年12月16日《上海法治报》B5版,作者托托v ge b 《1928年“皇姑屯事件”事相》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这一历史事件的新的解说。 联共(布)指令 1926年8月初的一天。苏联红军军事情报总局局长办公室内,别尔金将军反复默念着刚刚收到的命令:根据斯大林同志的意…
有人曾说,陈独秀和胡适之间的友谊不能用常人的眼光看待,因为二人性格迥异,还经常摆出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面孔,可在大事大非面前,二人又能瞬间化干戈为玉帛。(来源:爱思想网) 鲁迅就曾经这样评价二人:“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开着的,里面有几枝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适之先生的是紧紧的关着门,门上粘一条小纸条道:‘…
文:冯学荣 今天老冯跟大家侃一侃民国史上,都有哪些人娶了日本妻子,然后,他们的结局如何,其中有的人物,出乎你意料之外。 李叔同 鲜为人知的是:那个谱写歌曲《送别》的李叔同,他的老婆,竟然是日本人。许多历史爱好者都不知道这件事,这事实在是出人意料!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是的,你没有看错,就是这首歌曲《送别》,它的作者李叔同大师(弘一法师)的太太,是一个日本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