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谈“主义”的人多? 研究问题的人少?
编者按:1918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胡适先生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公开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在思想界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抛开历史成见,今天重读这篇原文,也许能使你有所启迪。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作者:胡适 本报(《每周评论》)第二十八号里,我曾说过:“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
编者按:1918年,中国正处在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代,胡适先生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公开了自己的一些观点,在思想界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抛开历史成见,今天重读这篇原文,也许能使你有所启迪。 《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 作者:胡适 本报(《每周评论》)第二十八号里,我曾说过:“现在舆论界的大危险,就是偏向纸上的学说,不去实地考察中国今日的社会需要究竟是什么东西。…
[摘要]认定瞿秋白是“叛徒”至少是在1964年底,此时“文革”尚未开始,“四人帮”远未形成。也正因为主要并非“四人帮”为瞿“定性”,所以瞿秋白的平反过程才非常曲折艰难。 《文史参考》2010年第8期发表了瞿秋白女儿瞿独伊的口述回忆,在这篇文章中,她披露了一些瞿秋白被害、家属后来遭遇等以往人们知之不详的细节,颇有意义。不过,她说“‘四人帮’为了改写整部党史,不顾事实,硬把我父亲打成‘叛徒’,使父亲的…
我们在教科书上看到,许多英雄人物临死前都会留下一句豪言壮语,例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杀了夏明翰,自有后来人”,就连阿Q临死前也说了句“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这些遗言,让后人一直讴歌崇拜。 但有一位英雄大人物,英勇就义前,写了一篇长文叫《多余的话》,其中结尾最后一句竟然说:“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凭这句遗言,有人说他没骨气,有的说他这是文人的浪漫。后人对此…
这是一组民国时期武汉的老照片,集中反映了当年武汉的繁华。武汉是著名的“九省通衢”之地,晚清时是洋务运动的重镇,还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城。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 东方芝加哥:民国时期武汉旧照 这是一组民国时期武汉的老照片,集中反映了当年武汉的繁华。武汉是著名的“九省通衢”之地,晚清时是洋务运动的重镇,还是辛亥革命首义之城。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图为:俯瞰武汉。图集整理:普希金皇村 武汉的洋楼。 …
《新月》是一个以文艺为主的月刊,鼓吹“为艺术的艺术”,与当时的左翼文学相对峙。但胡适是“发愤要想谈政治”的人。1929年,他便在《新月》杂志上发起了关于“人权问题”的讨论。由此,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首次“人权运动”。 首先出马的是胡适本人,他发表了《人权与约法》一文。这开头一炮颇为猛烈,直对着国民政府、党部机关,以及蒋介石本人。 他这文章是由国民政府的一道命令引起的。那时,侵犯人权的事,本来屡见不鲜。…
人权与约法 作者:胡适 四月二十日国民政府下了一道保障人权的命令,全文是: 世界各国人权均受法律之保障。当此训政开始,法治基础亟宜确立。凡在中华民国法权管辖之内,无论个人或团体均不得以非法行为侵害他人身体,自由,及财产。违者即依法严刑惩办不贷。著行政司法各院通饬一体遵照。此令。 在这个人权被剥夺几乎没有丝毫剩余的时候,忽然有明令保障人权的盛举,我们老百姓自然是喜出望外。但我们欢喜一阵以后,擦擦眼镜…
由于地缘原因,越南历史上一直仿习我中土之制,1919年还开考了最后一科进士。胡志明(1890~1969年),原名阮必成,出生于越南中部义安省南坛县黄稠村。其父阮生辉,十九世纪末阮朝进士副榜出身,教书为生的汉学家,担任过南部大夫。 中文不仅是越南的科举用语,也是衡量越南知识分子修养程度的一大标志。1920年代中国大革命时期,胡志明等越共领导人就与中共关系密切。1930年代,在第三国际指导下,…
1935年华北事变后,抗战迫近,大批知识青年投身军政,国共两党都认识到”谁抢到了知识分子,谁就抢到了天下”,”谁得到青年的拥护,那就是谁获得了胜利”。中共改变1928年以来对知识分子的关门政策,改共青团为”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以强调抗日,批判”关门主义”,打开大门”广招天下士,诚纳四…
日前,智效民所著《大学之魂:民国老校长》出版上市,引来各界再次关注大学的各种问题。 高等教育的任务到底是什么?大学该如何培育出德才兼备的人才?针对考生和家长关心的话题,广州日报记者采访了智效民。他接受采访时表示,“虽然历经时代变迁,民国那几个校长仿若成为高等教育的绝唱,他们民主治校、培养通才、注重人格教育的光辉思想,在今天看来依然熠熠生辉。” 文: 吴波 “北大功狗”、“浙大保姆”…… 智效民告诉…
文/轻舟唱晚 抗战硝烟起,壮士身先卒。江山连故地,卫国把倭驱。 我家在抗战时期,和千千万万中国人民一样,为赶跑日寇竭尽全力。现就我家抗战前后几个人生片断展现给大家。 投身抗战的父亲 捐躯赴国难,誓死亦如归。我父贾忠勇,出生农家,年少时,从祖教,私塾启蒙。越三载,适逢益阳督学周仙梯(周立波父)视察督办新学,见其聪慧,破例应试入县立二校(高小)。12岁考入湖南省岳云中学,后入省立一中,立志精忠报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