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网

看图说话:传教士究竟在中国做了些什么

基督教传教士以自己的青春、生命为代价,为中国的美好未来,倾注了满腔热血,中国的女子学校是由基督教传教士创办的,从而结束了几千年来女人读书难的问题。基督教传教士为中国带来了“大学、中学、小学、医院、女子学校、盲校和盲文、聋哑学校和手语、麻风病院、汉英、英汉字典、汉语拼音、现代农业先进理念、女子留学等等”。 令人遗憾的是,基督教传教士对中国的杰出贡献,很多中国人却不知道,令人痛心的是,有很多中国人非但…

前尘往事:抗战时期中国各主要城市陷落时间表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各主要城市陷落时间表—— 辽宁-沈阳 1931年9月19日 辽宁-安东(丹东) 1931年9月19日 辽宁-抚顺 1931年9月19日 辽宁-本溪 1931年9月19日 辽宁-营口 1931年9月19日 辽宁-辽阳 1931年9月19日 吉林-长春 1931年9月19日 吉林-四平 1931年9月19日 吉林-吉林 1931年9月21日 黑龙江-齐齐哈尔 1931年11月20日 辽…

陈独秀的十字路口:去南京还是去延安?

中共历史上有两个宁死不写检讨(认错书)的大人物,一个是林彪,一个是陈独秀。下面专说陈独秀。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孤独地走出国民党位于老虎桥的江苏第一监狱,完成了他一生在各种监狱“五进五出”的最后一“出”。 作为中共的创始人、《新青年》创办人、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先生,是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却被这个组织开除,他一生从事革命活动、先后5次被捕坐牢;出狱…

陈独秀之死:一个“终身反对派”的悲剧人生

中共的创始人、《新青年》创办人、新文化运动主将陈独秀先生,是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他的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他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却被这个组织开除,他一生从事革命活动、先后5次被捕坐牢;出狱之后他拒绝周恩来去延安的邀请,拒绝出任政府劳动部长,拒绝蒋介石出资让他组织“新共党”,拒绝胡适去美国的邀请,拒绝组织第三党的建议。因此,他的晚年生活相当贫困,其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朋友接济。 江津德感坝九中教务处主任潘赞化…

前尘往事:民国文人为何敢于冲撞蒋介石

原题:我为什么同情蒋介石 娶了宋美龄之后信奉基督教的蒋介石先生,虽执掌民国最高权力,威风无双,但性格却十足儒派。也许怪他运气不好,竟然经常碰到作风刚强、性格自我的名士学者,把他弄得灰头土脸。                              …

石破天惊!胡适当众驳斥蒋公:总统,你错了!

中国文化中最深入人心的人格,便是君子。 何为君子?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该怎样做君子? 若求答案,毫无疑问,胡适是一个标杆。 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唐德刚说胡适:“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如此一个厚德君子之风。” 钱锺书说胡适:“统言之,胡适之品格绝高于鲁迅、蔡元培等。” 人们都说:世间如果有君子,名字一定叫胡适。 ▲ 胡适与江冬秀 君子言而有…

胡适之死:30万人送别一颗自由之星

1962年2月24日,一生仗义疏财的胡适在“中央研究院”第五次院士会议上说:“我挨了40年的骂,从来不生气,并且欢迎之至,因为这是代表了中国的言论自由和思想自由。”这句话说完不久,胡适便意外辞世。其秘书王志维在帮助胡家清点遗物时发现,除了书籍、文稿、信件等,胡适留下的全部财产只有135美元。 1958年4月8日,胡适由美国回到台湾,10日上午9时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一职。就职典礼上,蒋介石亲自出…

民国经典:李大钊《再论问题与主义》

编者按:李大钊和胡适都是《新青年》杂志的撰稿人、编辑团队成员。他们和陈独秀先后接受蔡元培的邀请,赴北京大学担任教职,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坚力量。胡适在1919年7月20日的《每周评论》发表了《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一文,引起热烈反响,李大钊特此撰写这篇《再论问题与主义》参与讨论。 《再论问题与主义》 作者:李大钊 适之先生: 我出京的时候,读了先生在本报31号发表的那篇论文,题目是&#82…

孙中山让出总统之位,革命领袖都干什么去了?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劝说下,清帝退位,不久后,孙中山信守承诺,将大总统之位让给袁世凯。那么,在中华大地改天换日,实现共和之时,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党领袖又都何去何从了呢? 孙中山:光荣下岗,投身民生 孙中山下野后,并未停止为革命事业奋斗的脚步,他只是换了个方式报效国家,他对记者说:“我不做大总统,并不是不做事了。现在民族主义革命已经成功,民权主义交给袁大哥,而我则要投身民生主义。这样…

多余的人写《多余的话》:瞿秋白的文学世界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世界”这个论题,近三年来已经写了二十几篇文章,陆陆续续都发表了,自以为该涉及的话题均涉及了,最后一篇《关于〈多余的话〉——兼及瞿秋白的评价问题》写完时,似乎也讲清楚了瞿秋白这个自称“多余的人”临终前吐出的“多余的话”,不管是弦上之声,还是弦外之音,正如这篇文章的副标题所列,大抵已将瞿秋白在中国现代左翼思想文化史上的地位摆正了,即画出了他恰如其位的坐标。 瞿秋白早在《赤都心史》中已…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