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穿衣秘籍
张爱玲说:“要想人家在那么多人里只注意你一个,就得去找你祖母的衣服来穿。”女工吓了一跳:“穿祖母的衣服不是穿寿衣了吗?”张爱玲说:“那有什么关系,别致就行!”
在现当代著名的作家群中,才女作家张爱玲是极富个性的一位。这不仅体现在她的作品中,也表现在她的为人处世上。有一次,她为小说《传奇》的出版去印刷厂校清样,穿了一身奇装异服,惹得全厂工人停工停产,争相观看。这百分之百的“回头率”让张爱玲感到十分满意,她很自得地对身边的女工说:“要想人家在那么多人里只注意你一个,就得去找你祖母的衣服来穿。”女工吓了一跳:“穿祖母的衣服不是穿寿衣了吗?”张爱玲说:“那有什么关系,别致就行!”张爱玲这“别致就行”的着装理论,尽管很新潮,但却十分有限。因为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她的这一理论不但行不通,而且很可能招来杀身之祸。就拿明朝来说吧,开国皇帝朱元璋不但在政治上极端专制独裁,在服饰上也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什么人穿什么颜色、什么款式的衣服,都有严格规定,违者轻则重罚,重则要掉脑袋。例如有一次,一些不知深浅的年轻人一时兴起,将脚上穿的高帮靴子的帮截短,并用金线装饰一下,又穿了身鲜艳华丽的“奇装异服”在街上玩耍。他们这种“大逆不道”的行径很快被人告发,于是一根根铁链子将他们拴进兵马司,在朝廷的亲自过问下,一顿严刑拷打,然后又将他们的双脚剁掉。你看,在如此险恶的政治环境中,你能“别致”得起来?
其实,就是在当代社会,“别致就行”的理论也不完全适用。如在极左路线盛行的上世纪60年代,在我们就读的大学里,哪个同学穿得稍微好一点就被指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在政治上受到歧视;而“穿得越破越革命”的理论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许多莘莘学子,破旧衣服似乎成了“革命”的标签。等到“文革”到来,红卫兵大破“四旧”,这些错误理论更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笔者亲眼看到“文革串联”时,北京街头的红卫兵拿着剪刀,虎视眈眈地盯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看到穿瘦脚裤的,摁倒就剪;发现穿尖头皮鞋的,脱掉撕烂……他们把这种无法无天的强盗行径称做“革命行动”,当时谁敢说半个“不”字?只是后来改革开放了,人们的穿着才逐渐自由起来,女人脱掉了蓝布褂子,换上了各式各样的美丽时装;男人也将清一色的中山装,换成曾被指为“资产阶级货色”的西装革履。此时若真的有人把老祖母的衣服穿出来,也不会有人反对。
这样看来,穿着打扮也并非等闲之事,它与政治气候密切相关。通常人们说的“穿衣戴帽,各有所好”也好,“别致就行”也罢,都离不开相对清明的社会环境。君不见当今的青年人敢于随心所欲地穿红戴绿,无所顾忌地争奇斗艳,不正是我们社会更加进步、更加开放的真实反映吗?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戴永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