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称帝的真正原因
王贵成/文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就会有人大摇其头了:这么个弱智的问题还不好回答?主要是袁世凯出于对独裁权力的贪婪,受野心的驱使,才铤而走险去过把皇帝瘾的。这是吾辈几十年所受的主流史观,以前觉得也没什么大错,但读史愈多,就愈发觉出了其中的荒谬,具体到袁世凯当皇帝这件事情,就更是如此。
一
如果袁世凯是出于权力的野心,独裁目的,想独揽国家大权的话,他根本就不必去当那个皇帝。1914年以后的袁世凯,已经是总统终身制了,已经是权倾天下了,还有必要称帝吗?!按照朱尔典等人的看法,袁世凯当时的政治权力架构,已超过英皇、德皇,甚至比美国总统的权力都要大很多。袁世凯要成为君主立宪的皇帝,首先必须得拱手让出很大一部分权力,只能成为国家的象征。袁世凯有这么傻吗?
众所周知,袁世凯在恢复帝制的运动中,始终表现出犹豫和迟疑,这说明他内心对当皇帝是有所顾忌的,并不是出于什么狂热的权力野心。实际上,当皇帝是被众人放在火炉上烧烤,一不小心就会被烧烂烤糊,对此下场,袁世凯有着清醒的认识,这有他的一段话为证。1915年,当袁世凯筹划帝制的小道消息在全国不胫而走,他的心腹、素有北洋狗之称的冯国璋从南京北上谒袁,问及此事,袁非常惊讶,向他的老部下表示:“华甫啊,你我共事多年,别人不知尚可,你难道不懂我的心事?这皆是无风起浪的议论。我绝无当皇帝的心思。袁家没有能活过60岁之人,我今已58岁,就是做皇帝,还能做上几年?况且皇帝传子,可我大儿子克定腿残了,能叫瘸子当皇帝吗?二子克文一心想学个仙士,一天到晚云山雾罩,别说当皇帝,就是当个排长我都不放心。再则,我熟读二十四史,你看看,帝王家从无善果,我即使为子孙想,也不能称帝来害他们啊!”一般史家均判定这番话纯粹是用来蒙蔽冯国璋的,这么说固然有些道理;但难以让人理解的是,即便袁世凯知道冯不支持帝制,以其精明,也应该预先给他下点毛毛雨,使他有点心理准备,有必要说这种掏心窝子的话吗?其实,这是袁世凯对当皇帝的真实看法,在他内心深处,可能真的不愿意当什么皇帝。
问题就出来了,不愿意当皇帝的袁世凯最终为什么还是要当皇帝呢?这就必须要从袁世凯的私心和当时的天下大势说起了。
二
先说袁世凯当皇帝的私心。这与其家族的病史有相当的关系。让袁世凯心悸的是,袁家男人都是不满花甲而死。袁世凯的曾祖父袁耀东没活到40岁就死了;祖父袁甲三1863年染病去世,算是袁家人寿命最长的一个,也只活了57岁;袁世凯的亲生父亲袁保中终年51岁,过继以后的父亲袁保庆终年只有49岁,堂叔袁保恒只活了52岁。袁家后人对去世先祖寿命进行一番统计后,得出一个结论:袁家男人生命最大极限为57岁。
1909年,袁世凯被摄政王载灃以患有足疾而开缺回籍,隐居于彰德时,他醉心于相命、堪舆之术。据说一个当地有名的相命大师也称老袁活不过58岁,袁很焦急,询问有什么解法?大师说:难呀!只有龙袍加身才能化解。熟读历史的袁世凯应该知道,中国的皇帝虽然自命天子,被群臣高呼“万岁”,但长寿者并不多,超过80岁的只有5位,包括最长寿的清高宗乾隆皇帝(88岁),宋高宗赵构81岁,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也是81岁。短命者倒不少,50岁以下的占一半以上。
病急乱投医,虽然老袁平时特别注意饮食,刻板而单一,一年四季都是一套固定规矩。据其三女儿袁静雪回忆,在担任总统期间,袁世凯每天早上6点钟起床洗面,6点半吃早饭,为一大海碗的鸡丝汤面。但袁世凯生于1859年9月,到1916年就是57岁,1916年,可就是他人生的一个坎儿啊!袁世凯在心理上不可能不受到这样的暗示。这也可能就是袁世凯下决心称帝的一个隐秘原因!
可悲的是,袁世凯还是57岁病逝,还是没能躲得过这个魔咒年龄,但造化弄人的是,积极参与帝制的袁克定后来却能够长寿,活到了81岁,而袁世凯其他的子女都没有活过60岁。到了袁世凯的孙辈,寿命才算恢复了正常。不管怎么说,袁世凯称帝,总算打破了家族的寿命魔咒。
三
再说民国初年的天下大势,不管后人对袁世凯多么厌恶,但对他的治国理政之才,却不能不佩服。民国的最初几年,在袁世凯务实原则的统治下,国家基本上保持住了松散的统一,与各列强的关系也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可以说是中国资本主义的短暂黄金期之一。从1912年至1916年间,中国的工业经济增长率平均每年达12%以上。
尤其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交战各国忙于战事,使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有了喘息发展的机遇。国家的商品进口量1912年为4.73亿海关两,1915年降为4.54亿海关两;与此相反,商品的出口量逐年增多,1913年为4.03亿海关两,1916年达4.81亿海关两。一些大企业集团相继出现,1912年全国资本额超过百万元以上的企业仅有25家,而七、八年后则增加到40多家,个别资本超过千万元的大企业,如简氏南洋烟草公司,荣氏福新公司,都在这一时期形成了规模。
然而这种表面的平静与繁荣是非常脆弱的,它全赖袁大总统这个实力人物的强力维持;各地的实力派集团,之所以不敢胡作非为,不是怕约法,而是怕大总统的权势与能征善战的北洋军。袁世凯心里非常清楚,这种繁荣局面他只能勉强维持于一时,要想在民国创造出一种制度性的健康秩序,使之长治久安,按照当时中国的国情,一下子过渡到民主制度是不行的。
他要为中国政治寻找一种最适合的模式,为自己的政权寻找一种能表明合法性基础的象征符号。出于对“中国传统”的妥协,他认为只有皇帝适合中国国情,非皇帝不能治国,他只有当一个德国威廉皇帝式的中国君主,获得比大总统还大的权力,才能让目前的繁荣局面维持下去。
读史我们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形势一味苛责于前人,尤其不能戴着现在的有色眼镜看前人。持有袁世凯类似看法的人当时并不少,总统府顾问美国人古德诺,首先发表文章谈论这个问题,指出中国从君主专制政体,骤然过渡到共和政体,跨度太大,人民不适应,不如应行君主立宪制过渡。
名士杨度看得更深刻,他认定没有君主就不能把中国从军事割据的危险中救出来,共和式民主必须靠强大的中产阶级支持,而中国的中产阶级尚未形成。时至今日,我们还在民主的道路上艰难跋涉,谁又能说他们的这种看法就完全没有道理呢?
虽然,袁世凯手下的少数得力将领如冯国璋、段祺瑞等人不支持他称帝。但这些人并不是从中国的大局和前途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个人利益。如果不实行帝制,袁世凯一死,手下的大将们都有上位的机会。可是成了帝制,老袁一死,皇位就跟非姓袁的人没关系了。北洋那些大佬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袁世凯咽气之后听袁克定的指挥。
四
但中国人的忽悠功一向是天下第一的,即使精明干练如袁世凯,也照样被忽悠得云遮雾罩不辨东西。特别是老袁的大儿子袁克定和谋士杨度等人,在北京不断地组织群众上街劝进,什么工商情愿团、洋人请愿团、妓女请愿团,乞丐请愿团,可以说社会各阶层的民意全有了。
更让老袁心花怒放的是,各省督军的劝进电报也是每天几封。这些军阀关心的只是个人的权位,只要权位不变,他们不仅不反对变更国体,反而还想争先恐后去做开国功臣。
就在袁世凯召见之后,这些军阀纷纷发出通电,“痛论共和制度之不善,请袁早日建元称尊”。最后,在一片劝进声中,各省的军事长官由段芝贵牵头,共同上了一个“请速正大位”的密呈。
就连老袁身边伺候他的小童也加入了这忽悠的大军。袁世凯有一个喝茶用的玉杯子,是碧玉雕成的,他非常珍视,据说是当年他在朝鲜的时候,朝鲜王给他的。结果有一天,给他端茶的小童,不知是脚底下打滑还是腿软,总之,“啪”地一声,碎了。
小童可被吓坏了,袁世凯醒来之后问,怎么搞的,小童急中生智,说我打碎了茶杯,是因为我看到床上睡的不是大总统。袁世凯说那睡的什么呀,他说一条五爪金龙,张牙舞爪的。小童自然没事,老袁高兴极了,龙就是皇上的象征嘛!从那以后袁世凯就更加坚信,自己是真命天子(不知道这个传闻是否真实)。
这里边忽悠功最厉害的是老袁的长子袁克定。由于袁世凯的着意培养,袁克定不仅旧学功底深厚,而且德语和英语都相当不错,袁世凯与洋人交涉时,经常由袁克定充当翻译。在他的书房里,堆满了德文和英文书籍。
这样看来,袁克定并非一庸懦之人,而是很有抱负的,只是这抱负有点不合时宜。辛亥革命后他极力鼓动帝制,忽悠之功可说是无所不用其极。
袁克定忽悠他父亲的第一件事是编造天降祥瑞。1914年底,袁克定指使远在河南项城袁家祖坟的坟丁韩诚进京来报,说在袁世凯的生父袁保中的墓旁,夜间不时有红光出现,形如火炬,方圆一里左右都很明亮。还说附近长出一条紫藤,有一丈多高,蜿蜒曲折,形如盘龙。
袁世凯听后,重赏了坟丁,并一再叮咛他不可对外人谈及。为此袁世凯还派长子袁克定回乡验证真伪,袁克定在项城写信称:“紫藤长得很快,已经和我的手臂一样粗了,而且颜色鲜艳得像血一般,或许这就是天命攸归的祥瑞啊!”袁世凯阅后大喜,回信让儿子招募坟丁,筑墙护卫,防止牛羊践踏。
袁克定最具代表性的忽悠就是给他父亲编造《顺天时报》。《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北京办的报纸,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列强无暇东顾,因此,袁世凯十分关注日本的态度,《顺天时报》就是袁世凯的重要消息来源。
由于该报纸经常发表一些对帝制不利的消息,于是,袁克定心生一计,决心瞒天过海,偷梁换柱,自己花钱编造忽悠版《顺天时报》,经常刊登一些鼓吹帝制的文章,袁世凯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认为日本方面不会有问题,于是加快了帝制的步伐。
不过,忽悠的时间长了,任何事情都是要露馅的。说来也是凑巧,袁世凯有15个女儿,其中三小姐袁静雪最受宠爱。袁静雪有个丫头叫小苍,这小苍可不是普通的丫头,其母曾是三小姐的奶娘,所以,小苍每次回家看父母,三小姐总要给奶娘带点礼物,奶娘知道三小姐爱吃零食,也让小苍带点核桃、栗子什么的。
一次,奶娘给三小姐买了2斤德顺斋黑皮五香蚕豆,三小姐吃蚕豆时,无意识地看到包蚕豆的《顺天时报》和家里的不一样。于是三小姐就把这事捅到袁世凯那里,袁世凯把袁克定找来,问明情况,气愤至极,即便袁克定已经跪下求饶了,袁世凯还是拿起皮鞭就打,边抽边骂:“孽子!欺父误国!”
这时袁世凯虽然知道受了儿子的蒙骗,但为时已晚,在帝制复辟的泥淖里他已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了。因为袁克定和他的吹鼓手们同时也蒙蔽了外界,给人造成了一种袁世凯决心下定,复辟帝制大势所趋的假像。
受此影响,没人敢逆潮流而动,各界纷纷向陷阱上抛鲜花,主动上书拥戴劝进,就连对帝制持激烈反对态度的段祺瑞将军,为保全身家性命,也不得不违心地把自己的名字写入劝进者的名单。
就这样,袁世凯被忽悠得完全蒙蔽了双眼,因为他惊喜地发现,形势确实一片大好,最起码要比他当初想像的好多了。
五
让袁世凯想不到的是,他一生纵横捭阖,一向惯于造时势,临到人生的终点,时势却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当他兴冲冲的宣布称帝之后,却是举国反对,众叛亲离,最后只能一命呜呼。
袁世凯要称帝,难度是曹操的几十倍乃至上百倍。他要想登上龙位,首先要解决体制问题。当时,不管怎么说名誉上已经是“民主共和”的中华民国了,是否真的民主先暂不讨论,袁世凯要称帝,就得把共和制改为封建帝制,但这样一来,就要逆历史潮流而动。
袁世凯以为中国人没有皇帝就活不下去,却没有料到,中国几千年的皇权统治,已经让人们对皇帝深恶痛绝。世上虽然有很多国家从共和国变成王国,但在中国却不能再倒退回去了。
历史的无情之处在于,敢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而且最后会死得很难看。不幸的是,英雄一世的袁世凯就触了这样的霉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