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日记里53次写到的北大校花,是她
在民国时期,有不少值得称道的爱情故事,其中主要是文人墨客与才女名媛的最为吸引人。而今天我们讲的这位才女,她是北大最美校花,而且还迷倒了鲁迅,在鲁迅的日记中有53次都写到了她,但是她最后却嫁给了一名普通人。她就是马钰。
1910年,马钰出生于日本东京。他的父亲是马裕藻,昨天去日本留学过,和鲁迅交往密切。马裕藻回国之后,在北大担任教授,鲁迅也经常来拜会他。
马钰慢慢长大了,生的是亭亭玉立,如花似玉。因为鲁迅常来家里的关系,马钰对鲁迅也十分推崇,常常向他询问有关国学方面的知识。后来马钰在15岁的时候,还写过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里面不乏敬佩与称赞之情。
鲁迅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也十分喜欢,一来二去,两人就成了忘年交。每次鲁迅有新书出版,总要先去送给马钰一本。后来有人查看鲁迅的日记发现,里面竟然有53次写到了马钰,可见马钰在鲁迅心中的地位。
18岁的时候,马钰考入了北京大学。当时马钰的美貌很快就在北大传开,不少人都给马钰写情书。虽然在当时北大没有评校花的传统,但是在很多人的心里,马钰就是当之无愧的北大校花。不是还在北大,还流传这么一句话:“马裕藻对北大有啥贡献?最大的贡献就是为北大生了一个漂亮的女儿。”
1933年,还在上海的鲁迅得知了马钰要结婚的消息,不由得大为惊异。知道当时的马钰大学都还没有毕业,就如此急着结婚,不知道是因为什么原因。原来,马钰在读书期间受到很多人的追求,其中不乏使用极端手段来追求她的人。比如曾经有一位同学,因为追求马钰没有成功,竟然跳楼了,虽然最终被救活。但是马钰也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对此马钰承受了很大的压力。所以马钰想要尽快结婚,来打断其他人的念想。
马钰的结婚对象叫做杨观保,是天津海关的一名职员。据说两人相识已久,杨观保为了能够见到马钰,每周都要从天津跑到北京来,最终坚持获得了回报,终获美人心。
附录:
马珏,浙江鄞县人,父亲马裕藻,母亲陈德馨。1903年父母双双考取官费留学日本,父亲在日本帝国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就读,母亲进日本目白女子大学学博物,经过7年苦读,一起毕业。1910年马珏出生于东京,在日本期间马裕藻曾与鲁迅等人一起听章太炎讲文字音韵学。1911年马裕藻回国后,担任浙江教育司视学。1913年至191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研究所国学门导师,讲授文字音韵学。1921年任北大国文系主任,1920年8月6日《鲁迅日记》云:“晚马幼渔来送大学聘书。”是两人共事于北大之始。
马珏晚年在《女儿当自强》一文中,这么回忆着:“鲁迅先生一度在北大任教,与我父亲是同事,他们性格相投,过从甚密。鲁迅先生经常来我家做客,与父亲一谈就是半天。”在1925年间,年仅15岁的马珏写下了《初次见鲁迅先生》一文,刊登于1926年3月的《孔德学校旬刊》上,那是马珏所就读的学校刊物。
马珏晚年回忆道:“不久,鲁迅先生来孔德学校,读到那期《孔德旬刊》,我没想到,先生看到我那篇小文章后,十分高兴。他夸我写得好,说我写的都是实话。后来先生把它收进了他亲自编选的《鲁迅著作及其他》一书中。他还送书给我。过了几天,父亲还带我去八道湾鲁迅家去玩。
从那时起,鲁迅先生到我家,常问起我;如果我在,便和我说几句话。我们还多次通信。根据《鲁迅日记》的记载,我向鲁迅先生请教的信和鲁迅先生的回信自1926年元月3日至1932年12月15日,通信持续六七年之久。1926年元月3日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写道:‘夜,得马珏小姐信。’这封信是我对元月一日先生寄赠《痴华鬘》一书的道谢信,信中也表达了对先生敬慕和渴望指教的热烈愿望。鲁迅先生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几乎每信都回。非常令人痛惜的是我珍藏的那些鲁迅的亲笔信,在30年代初白色恐怖中被烧毁了。”
今查《鲁迅日记》中记有马珏者,共有53次之多,其中马珏给鲁迅信有28封,而鲁迅回信有13封。
马钰结婚之后,为了避嫌,鲁迅也就不再给马钰送书了,之后随着交流越来越少,最终也就断了联系。1994年,马钰病逝,享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