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艺人刘文斌,把京东大鼓唱成了农民摇滚
民国时代京东大鼓艺人刘文斌,类似于如今的旭日阳刚、大衣哥,都是出身乡野的平民草根,没念过几年书,横空出世红极一时。当然刘文斌显然走得更远,最终达到艺术巅峰,属于别开天地、另立门户的大艺术家。
马三立、赵佩茹有一段相声《三字经》,马三立在其中提到自己的小学同学——王元堂(唱河南坠子的)、沈君(学口技的)、王富贵(弹弦子的)、白全福(唱快板的)、郝树旺(耍坛子的)和曹永才(河南坠子的琴师)。接着又介绍他们的老师——姓刘,上文下斌。赵佩茹说:“这混蛋都跑一块儿去了!”
接着马三立学唱刘文斌的京东大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二暑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那把摇滚嗓,几乎是可以听到的马三立唱得最到位的一次。令人惊叹。
(马三立)
常宝堃也爱拿刘文斌砸挂。他和赵佩茹合说的《闹公堂》,县长办的第一个案子就是刘文斌状告数来宝演员张三调戏他的“妻子”——河南坠子演员乔清秀。
艺人被砸挂说明两个问题,一是人缘好、脾气好;二是人火。人要是不火,你拿他砸挂,观众听不明白;要是脾气不好,你拿他砸挂,他得去法院告你诽谤。
刘文斌(1891—1967)本名刘存有,生在直隶宝坻县尔王庄镇黄花淀村,父亲叫刘守柏,外号刘三亩,家中条件还行,刘存有念过两年私塾。农闲时农民没事干,很多人都聚在田间地头唱大鼓书。这种大鼓书,一人左手持铜板,右手击鼓演唱,另有人分持三弦、扬琴伴奏。刘存有从小爱唱,学会了《刘公案》《拆西厢》《洪月娥做梦》,渐渐在四邻八乡出了点儿名。
(刘文斌)
武清大黄堡镇有个李景山(1898—1960),左眼失明,右眼高度近视,外号“傻样儿乐不够”,从小苦练三弦。他听说宝坻黄花淀有个叫刘存有的能唱大鼓书,便背着三弦去访小刘。俩人一见如故,惺惺相惜,从此开始合作,在周边村镇边走边唱。
28岁那年,刘文斌和李景山来到天津,和一帮做小买卖的一起,住在天津老城一家小旅馆,到大沽路小营市场撂地卖艺。唱了几天,周围的艺人发现这二位没有门户,便告到张寿臣那里。
这一天,张寿臣来到小营市场,刘文斌把鼓架子支上刚要唱,张寿臣走过来,拿一块白毛巾,把鼓给蒙上了。刘文斌不明白对方什么意思,问:“您想干啥?”张寿臣问了他几句春典,刘文斌听起来像天书,不知道怎么回答。张寿臣说:“您没有门户,不能专业唱。”刘文斌不服气,说:“您凭啥管我?那我要是就要专业唱呢?您能把我咋地?”张寿臣说:“想唱也行,那得把您大褂剪一块下去,把袖子也剪一块下去。才能唱。”刘文斌杠上了,说:“成!让唱就成!”
大褂被剪得七长八短,刘文斌梗着脖子,脸上表情又委屈又沮丧,他还梳着大辫子,一副农民造型,心里憋着一口气。那李景山,看上去更是傻了吧唧的,没想到两人这一弹一唱,剑出偏锋,竟然火了。可能如果没闹这一出,他还火不了。
(张寿臣)
但刘文斌还是想有个门户,毕竟要吃这碗饭,自己一个人破了行规也不是事儿。他回到宝坻,通过老乡介绍,拜当地唱大鼓的宋恩德为师。拜师时还摆了知,在庙会上请许多艺人一起,吃了一顿驴肉烧饼,花光了他全部积蓄。
宋先生其实并没教刘文斌怎么唱大鼓书,但教了他关键的东西——春典和门户规矩。按辈分刘是“文”字辈,取艺名“文斌”,以前那个名字——刘存有,就没了。
刘文斌真正的成名作是《刘公案》中的一节——《左连城告状》。红了以后,在茶园书场演出时,掌柜的不知道水牌怎么写,问刘文斌唱的叫嘛。刘文斌说:“我是京东人(指河北三河、香河、北京平谷、天津宝坻等地区),就叫京东大鼓吧!”从此“京东大鼓”在天津传唱开来。
(民国天津)
后来刘文斌在南市燕乐升平茶园、庆云茶园、平安茶园等园子演出,与刘宝全、白云鹏、花四宝、王佩臣、陈士和、张寿臣、常连安、常宝堃、马三立、侯宝林、郭启儒、戴少甫等大腕同台,慢慢地从前几场的位置唱到攒底。他跟张寿臣也握手言和,两人与白派京韵大鼓白云鹏、西河大鼓张起荣、评书陈荣启结为兄弟,相逢一笑。
刘文斌对京东大鼓大胆改革,把上场词抹去,改为“表的是……”开板即唱,直接入活。后来这三个字成了众所周知的标志。他尽量简化唱词,减少冗长的语句,在尾腔处加拖腔,创造了“十三咳”的特色唱腔。他的嗓音粗犷苍劲,表演纯朴平实,叙述清楚、字字入耳、通俗易懂。他借鉴京剧的背工音,声音通过头腔共鸣,唱出来含蓄浑厚。
刘文斌自己创作了大量作品,他在书场演出,每天唱两段,一个月不重复。大鼓怎么创作?拿刘文斌来说,就是靠买书、读书,把书中故事通过消化理解,变成自己的作品。这种创作方式,实际就是原创,曲艺圈有些人爱择毛,认为刘文斌的作品是抄袭,但你也抄个试试?你抄的,能和刘文斌比吗?
(刘文斌唱片)
刘文斌是天才加勤奋,他整理了小段如《红月娥做梦》《周仓送子》《双锁山》等,长篇包括《呼家将》《小八义》《响马传》《刘公案》等,一共上百段。就是这个数量,其他人就比不了,没资格说三道四甩闲话。
50年代,刘文斌参加天津市河西区书曲队,又开始新的创作,演唱过《杨靖宇》《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刘巧儿》等。但现在这些都已失传,网上唯一的一段他的作品是《王三姐剜菜》。
唱大鼓,三分唱七分弹。就像现在的摇滚乐队,离不开吉他手一定是乐队的灵魂人物。刘文斌的成功,弦师李景山功不可没。李景山的三弦弹得快稳准,国乐唱片公司为刘文斌灌制唱片时,李景山伴奏,他把两把椅子摞起来自己坐在高处弹,刘文斌在低处唱,音色效果非常好。
刘文斌的演唱没有固定板式,他说:“都说我唱的没板,我这玩意还就是没板。”其实他手里打的鸳鸯板是在板上的,但有的句子张嘴的地方和板配合不上,有时候全靠李景山托腔保调。
(刘文斌师徒)
刘文斌在茶楼演出,赶上大段,一唱四五十分钟,李景山手从不软。有一次弹着弹着弦突然断了一根儿,他竟坚持下来,不洒汤不漏水,还落了个满堂好。刘文斌晚年时,有时候觉得一场演出下来特别累,就半开玩笑地对李景山说:“我就盼你小子死了,你死了我就不唱了!”
两人珠联璧合,合作几十年没分开,李景山1960年病故,他的徒弟张书杨为刘文斌伴奏过不长时间,刘文斌淡出舞台。
当代最有名的京东大鼓名家董湘昆也出生在宝坻,算是刘文斌的老乡。年少时他到天津城一家印刷局做学徒,1954年春参加天津市文艺汇演摘得一等奖后,拜刘文斌为师,成为刘文斌最重要的传人。
(文:何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