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往事:郁达夫请客,为沈从文解困

文:江 舟

1923年秋天,20岁的沈从文挟着铺盖、孑然一身从湖南来到北京。这位土得掉渣的湘西青年,对北京怀着一份美好的梦想:读大学、读好书、救国家。

到了北京,沈从文全身上下只有27元钱。这27元钱,是他从15岁开始,在湘西王陈渠珍手下当兵五年的全部收入。

前尘往事:郁达夫请客,为沈从文解困
沈从文


   在北京游荡一天后,沈从文找到了清代湘西人出资建立的湖南酉西会馆,因与会馆管事有点远房表亲关系,沈从文厚着脸皮在那儿借住了半年。
  在北京呆了一段时间后,沈从文报考了燕京大学。20岁的他,只有小学学历,连标点符号都不会使用,考试题目也看不懂,最后自然就落榜了。落榜后,沈从文被所借住的湖南酉西会馆赶了出来,万般无奈之下,沈从文找了一间放煤的隔断间居住,他称之为“窄而霉小斋”,开始了他的写作自学之路。
  那段时间,沈从文每天早上吃一点冷馒头、泡咸菜,就走出“窄而霉小斋”,跑去京师图书馆看书,一直到闭馆才返回住处。他除了吃饭和睡觉,其它所有时间都在阅读、写作。但是,投出去近百篇稿件,却如同石沉大海,沈从文连一毛钱都没挣到。到了1924年冬天,沈从文经济上陷入了彻底的困窘之中。
  天寒地冻,在穷困和茫然之中,沈从文怀着一丝希望,给在北京大学做统计学讲师的郁达夫写了封信,诉说了自己的不幸和困境。1924年11月一个冬夜,郁达夫按照信件的地址,找到了沈从文,看到沈从文饥饿、瘦削、红肿的脸颊,他瞬间明白了沈从文的境遇。
  闲聊了几句,郁达夫才知道沈从文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了。他立刻邀请沈从文一道出去,在附近一家小饭馆,点了一个白菜,一个青椒肉片,一个汤,两人吃了一顿饭。郁达夫拿出5块钱结了帐,将找回的3块多钱全给了沈从文。

前尘往事:郁达夫请客,为沈从文解困
郁达夫

当时,郁达夫经济上也极为窘迫,月薪只能拿到30元,正处于“袋中无钱,心头多恨”的时期。看到苦心于写作的沈从文如此境地,诗人郁达夫愤懑不平、感慨良多。他写了一封《给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发表在北京的报纸上,沈从文的名字,渐渐引起了一些报刊杂志的关注。
  郁达夫给沈从文的3块多钱,成了他的最后临门一脚。这一年的12月,在郁达夫的介绍下,沈从文终于在《晨报》副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后来又陆续在《现代评论》和《小说月报》等报刊发表了作品。自此以后,沈从文的辛勤笔耕开始有了收获。他的散文、诗歌、小说相继出现在《晨报》副刊上,并与当时的《晨报》副刊主编徐志摩相识,结下深厚的友谊。
  “千金难结一时之欢,一饭竟致终身之感”。寒冬里的一顿饭,成了沈从文永远的感恩和回忆。

后来,郁达夫的侄女郁风来拜访沈从文,此时他已是70多岁的耄耄老人了。说起此事,沈从文的眼睛湿润了,又笑得那么天真,那么激动,他说那情景一辈子也不会忘记。没有郁达夫的同情和善举,沈从文可能会客死他乡,或者放弃文学,继续从军。郁达夫和沈从文,这两位大师的相交犹如一幅温暖的画卷,传唱了一段令人感动的友情佳话。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