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画断想
作者:易振荒
一、
“好象是幻觉/好象是梦境/人和自然得到谅解/自然赋有人的心灵。”
这是著名诗人艾青在观看了日本画家东山魁夷画作时的体会。把这段话用到来形容贺安成先生水彩画的新创作,应该是最恰当不过。
安成先生已是“古稀”之人了,但你看他那些笔触饱满酣畅淋漓充满了生命力和创作热情的画作,你就不得不为他焕发出来的艺术青春叫好!为他笔下洋溢的艺术激情感染!
艺术创作有“井喷”之说。
看到安成兄脱颖而出的水彩画新作,便产生了强烈的“井喷”的联想。
20多年前,看过了安成先生水彩组画《新城之光》,知道是不同凡响的力作,正当朋友们翘首期待新作的时候,他老兄搁下了画笔而致力于另一项伟大的事业——支持儿子们的成长。
如今,两个儿子全都学有所成。老大贺奕是当下“新生代”作家群的领军人物。老二贺羽是油画界新秀,首都“国庆60周年大典”游行队伍里的胡主席画像便是其力作之一。
与此同时,由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等国内多家艺术馆筹办的馆藏品献礼展:《向祖国汇报——中国美术60周年》遴选了贺安成水彩画《新城之光》。
应该说正是这种无异于历史检验的选拔激发了画家沈酣已久的创作热情。于是,如今的他创作起来一发而不可收拾。眼前的这批新作好象是在地底里窖了多年的陈酿,一经开出香气四溢——
二、
于水彩画创作,安成先生十分娴熟。尤其是在水彩画的用水上,他更是有独到之处。我们回顾地看贺安成水彩画,显然是在传统水彩画技法上有所突破和发展。有激情,有超前意识。20多年前的作品,今天看来还是那样摄人心魄,还是那样富有感染力。足以见作品的成功。
水彩画,讲究的是用水,是水与颜色对物象的表现。应该是一种轻巧灵动的绘画样式。恰如文学体裁中的诗词小令。让水彩画去表现大幅或大型的内容显然是勉为其难的事情,正如词曲小令不好表达宏大叙事一样。
安成先生有人物画的绘画功底,有极强极准确的捕捉形象的基本功。如今,他画水彩画,把先前人物画的绘画经验融入进来,做起来一切都得心应手。
画人物画,先得有与人的交流,与人的情感的交流。捕捉人的性格特征与表现性格特征的典型形态。只有这样,画中人才会看起来呼之欲出栩栩如生。
——把这样一些经历感受认识全部融入到水彩画的风景画创作之中。也就是把眼前的景物都看成是有情感有意识的“造化”——这又回到了中国画创作传统的理论上了。中国画主张:万物皆有灵气。万物的各种形态都有它们对环境以及自己生长的一种表述——这种理论区别于西方风景画论。西方画派讲究具象讲究写实,虽说后来的西方画派有印象派——一种接近于中国画理论的西方艺术主张。但在风景画上,尤其是水彩画创作上,人们能够自觉地运用中国画理论指导自己的创作实践者还不多。从眼前这些作品看得出来,安成先生是一位大胆的实践者。他的实践获得了极大成功。这些成功直接冲击着我们的视觉,并让我们若有所思。让我们从他的艺术创作中感受生活。
三、
水彩画《清明》:
兀立于画面的是高耸入云的韶峰,青山环绕着的故居虽说置于画面中心位置,但被淋漓的水蒸气(?)雾气(?)泪水(?)所湿润所淡化。
突立于我们眼前的是挺拔耸立的翠柏,还有绿荫下的点点小白花——小白花不是刻意的描画,而是“留白”(典型的中国画“知白守黑”理论法则)。只有山间那条有着条条车辙印痕的山路是画出来的。
这画面上的一虚一实让我们看得出画家在这个细部上一改画面主要色调和挥洒酣畅的笔触,用了精细的描画,山路上条条车辙,车辙间生长着青葱馥郁的小草——-
画面上韶峰是特定的,去过韶山的人们一望便认识;故居是特定的,是水气蒙胧的一座民居;翠柏、山路是特定的,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只有小白花是“随意”的点缀,那是山间随处可见的蔷薇—–然而,唯独是这“随意”的点缀和淋漓酣畅的笔触,让我们联想浮翩。
凝视《清明》,我的耳畔回想起艾青老另一首诗: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艾青:《我爱这土地》)
四、
水彩画《故居》:
纯粹的风景,纯粹的写意,纯粹的诉诸水与颜色的交融与张力。
这幅作品里,我们看到的似乎不是一般意义上对伟人足迹的缅怀和瞻仰,而是对一种信念的崇拜与向往。
酣畅淋漓的笔触,让我们看见了画里的各色人等,看见了红旗、红伞、红衣,还有故居荷塘里一抹淡红的倒影。
红色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激情。
激情与纪念。这是我对这幅作品的解读,也是我能感受得到画家在创作这幅作品时的情绪和理念。
我们常说,想要感动别人先得感动自己。
在这幅作品中,我想象得到,安成先生不仅仅是被韶山的景象和人物所感动,而且是被燃烧被激发
——他的灵感、他的活力、他的艺术追求!
五、
水彩画《长城》: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长城是有生命力的记忆,长城是中华民族力量的象征,长城是亘古的历史见证——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人,上至国外的元首总统,下至国内的平民妇孺,到了北京,必登长城。有道是“不到长城非好汉”。
长城,一个常见的艺术创作题材。它有别于一般的风景,总是为历代歌者所歌,画者所画。
以物寓情,是一个经常性的创作手法。如何使一个亘古的景物创作出拔人心弦的新意来,这是个问题。
在这幅作品里,我们看到,安成先生在冬日长城湛兰而宁静的天空上抹了二道白线——恰到好处的两缕白色的轻云,那么轻盈,那么明快,那么有力!那是两架正在巡天的战斗机飞翔的印痕。
古长城,高科技。时空在同一个画面霎时对话。
于是,画家的创作立场、情感、智慧与时代责任感十分强烈地凸现出来了!
面对长城,面对深厚的中华文明发展史,我们需要的是什么?保障我们宁静生活的是什么?
《长城》是个很好的答案。
答案深刻且有几分沉重。画面却是那样的明快鲜活。你看画面上那一排女墙上的箭垛,仿佛是一只只欢欣鼓舞的眼睛。
六、
水彩画《沧海》:
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说:“地球上,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加博大的是人的胸怀——”
这是我看到《沧海》这幅作品时的自然联想。细品《沧海》,我又感觉画家想表现的不仅仅是博大这一层意义。不然,作品不必标题为“沧海”而如其他作品一样注明具体地点“北戴河”、“好望角”就行了。
有两句古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说的是一种人生经历一个境界升华。还有魏武帝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诗篇,都让人有很多的联想。
面对“沧海”,面对那海天一色浩瀚无垠的画面,犹如面对深遂的真实的大海一般。我的心在颤栗。一个人应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外在的一切面对一切不可知的世界?人生的不可知如眼前沧海。尽管如此,我们仍须应对,这才是真正的生活态度。
在这幅作品里,我们看到画家不是重复自己,不是延续《虹》、《竟秀》、《故居》、《归窝》等表现情感的这类作品的处理手法。在这里,画家用色均匀,用水极有层次上的控制。画家是想通过这样的画面与大自然做哲学上的对话吧?
总之,《沧海》给人感觉更多的是深层次的思考。
哲学意义上的?人的生命本质意义上的?慢慢品吧,答案在每一个观者的心里。
于是,我以为水彩画《沧海》,表现的是浩淼广博深沉,追求的更是一种精神境界。
七、
水彩画《通向山顶的小路》:
兰天下,山顶一片光明、炫丽,色彩奇妙无比。山脚有一条小路,坎坷不平的小路。山脚到山腰,幽深莫测,黑黝森严——它既是画面的纵深,又是一个暗示:山里面蕴藏了艰辛、苦难。荆剌在林莽中遍布,凶险在林莽中潜伏。这是一段未知的世界。
小路在画面下方。一个陡坡,一片草地。它既是一个难度(对于任何既定目标选择就意味着难度),又是一种美好的诱惑。
明与暗,光明与幽深,美好与险恶,并存于一个画面,好象是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在这里,画家几乎是用哲人的情怀,诗人的语言,在与景物交流他的思想,在与观众交流他的感情。以他变幻的画笔向我们展示一幅“创世纪”的风景画:
——迈向山顶的小路,你准备好了么?
八、
水彩画《归》
暮雪之中,泥泞的小路,一行人往屋宇间疾走。
灰暗的天空中,几只暮鸦盘旋在林梢上,它们要归巢了。
这个画面让人想起一些老话“宿鸟投林追飞急”,“鱼奔深潭客奔家”。暮雪,暮鸦,雪景,屋宇,留给了我们很多的联想空间。
我以为,这是一幅令人乡愁顿起的画面。
——或是为人夫者,一天劳作归来?
——或是为学者,一个学期结束,急于回到父母身边?
——或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在除夕之夜,辞去别人城市里的种种声色的诱惑,坚定地赶在这年终岁末,回到自己的妻儿身旁?
一幅小小的《归》,仿佛是一段民俗的诠注,实在是让人想起许多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