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北上广:买房比租房容易,物价却开始飞涨
北上广不仅是现代青年十分向往的地方,即使是在民国时期,也十分受广大青年的追捧。当然,不管是民国还是现在,想要在大城市有个容身之处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北上广这些城市的房租如今是水涨船高,然而在民国时期,年轻人想要在这些一线城市租个合适的房子,其难度之大,远超今天。
民国时期的北京
1、民国时期的北京,买房要比租房划算很多
民国时期,北上广这3个城市中,北京的工商业和金融业兴起的最晚。所以,在同一时期来说,房价是要比较便宜的。当时北京区位最好的普通瓦房,均价算下来也就只有1300多块钱一平米,相当于今日北京同地段房价的几十分之一。我们熟知的大作家鲁迅就在北京买过两回房子,第一次是在1919年,购买的是西直门内八道湾胡同一座四合院,花费了3500块大洋,折合如今的人民币大概是18万元,第二次是在1924年,在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买下另一座四合院,花了800块大洋,折合人民币大约是4万元。
鲁迅北京故居
虽然当时在北京买房是不太贵,可当时房屋的租金却是高得离谱,尤其是在1912年到1925年,是北京房租价格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有很多外地人都来北京打工,如果没有熟人的话,就必须要通过中介来租房子。而当时,在北京干房屋中介的人很少,多数都是个人,没有成规模的公司,所以收取的中介费用是非常高。再加上当时北京的一些房东在收取租金以后,还会另外想租客索要茶钱和扫钱,以此来诓骗房客钱财。所以,当时在北京租房要比买房难得多。很多租不起房子的人都只好住在城墙边上的贫民窟,成为“棚户”。
2、上海租金最贵,可仍有许多人趋之若鹜
上海作为最早开埠的城市,工商业和金融业发展非常迅猛,其租金相比同期的北京和广州来说,也是最贵的。据统计,1930年上海城区的人口已经达到了300万人,当时的住房根本满足不了这么多人的需求,甚至一度出现了“房荒”,地价飞涨,租金也高得离谱。即使是像鲁迅这样的大文豪,在北京能买得起一座四合院的人,在上海也感到压力山大。直至鲁迅去世,在上海的住所都是一直租别人的。可想而知,当时的普通小市民租房压力有多大。
上海石库门亭子间
因此,上海也诞生很多的“亭子间”,就是非常小的小隔间。著名的民国作家:叶圣陶、茅盾、郭沫若、沈从文、丁玲等,到达上海后,都曾住过这样的亭子间。你可别小看这样的亭子间,它的房租当时可高达将近100块大洋,一般人还住不起呢。不够,即便如此,还会有很多的人不断地涌入上海。
1937年10月的上海外滩
3、广州房租起步晚,租金中等,但大部分人买不起房,只能租房住
1928年以后,广州也开始飞速发展起来,当然租金也开始水涨船高。不过,当时广州有将近80%的人都没有自住房,要靠租房过日子。当时广州的大部分工人一个月的收入不过在25—50元中间,一个月光房租就要刨除十几二十块钱,剩下的钱要应付日常开支根本就不够,所以很多人过得都非常的困窘。
民国时期的广州
房租压得人喘不过气,房东和房客都快成水火之势了,但是各种地产投机者和炒房团却成了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