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三次下野的时间和内幕

首次下野 当属意外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对昔日并肩作战的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一周后,在南京组建新的国民政府,与在武汉的汪精卫政府相对抗,汪精卫闻之大怒,立即通电要蒋“下野”,否则将进行军事讨伐。

当时面对唐生智、孙传芳两路夹攻蒋介石遭遇两路强敌,一时手足无措,只好紧急从前线回到南京,召集党政军要员开会,希望大家群策群力,共同商讨解决危局的办法。但令蒋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在北伐战争中对其唯命是从的亲密盟友和部下,此番竟然都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甚至打算对其取而代之。

会上,白崇禧公开顶撞蒋介石,拒绝执行出兵命令。大出意外的蒋一怒之下说:“如果这样,我就走开,让你们去和好了。”白并不在意,马上接茬说:“此时为团结本党,顾全大局计,总司令离开一下也好。”蒋本来是以辞职要挟,想逼白退让,不料白顺势逼宫,反倒把蒋逼到了进退不得的地步。

于是,蒋介石在8月8日签发了”下野”文告:”中正复有何求,今既疚戾于一身,即应自劾而归去,解除职权,以谢天下。”
  蒋介石一下野,武汉方面就失去了”东征”之口舌。当”下野”文告电达武汉后,汪精卫于15日”有十万火急电,由九江拍至南京,请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等速到九江会议”。

    8月22日,李宗仁等代表南京方面与武汉方面的汪精卫、谭延闿、孙科等在九江庐山会议,双方取得妥协,缓住了唐生智的”东征军”。李宗仁回到南京后,与何应钦、白崇禧等于8月26日至30日的五天时间内,在龙潭全歼孙传芳渡江的11个师,扭转了危局。9月间,宁汉沪三方代表在南京开会,联合组成了一个国民党中央”特别委员会”,改组了南京”国民政府”。接着,桂系又联合西山会议派迫汪精卫”下野”。10月,李宗仁挥师西进,将唐生智部击溃,唐部10多万军队尽为桂系收编。

  正当桂系势力在南京、武汉日益膨胀之际,蒋介石从溪口到了日本,与日本政界人士广泛接触,尤其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进行长时间”恳谈”,取得”谅解””11月10日,蒋介石从日本回到上海,恰逢汪精卫从广州到上海联络组织力量,遂抓住时机串通一气,互相支持,相约同时复职。12月3日,蒋介石支持汪精卫反对南京”特别委员会”,汪精卫力推蒋介石复职。北方的冯玉祥和阎锡山想对张作霖作战,也主张蒋复职。何应钦则要蒋出来”主持军事”。这样,预备会议顺利通过了蒋介石复职的议题,并决定由蒋来负责筹备二届四中全会,南京的”特别委员会”当即解体,胡汉民、孙科等一班人被迫”出洋”。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州起义爆发,桂系借机攻击汪精卫等对广州起义负有责任,蒋介石鉴于复职的目的已经达到,立即参与劾汪。汪精卫也被逐”出洋”。蒋介石于1月4日从上海抵达南京”主持大计”,9日正式通电就”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职,接着又担任了军事委员会主席、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等拥有实权的职务。


  内外交迫,再次”引退”

  1930年胡汉民出任立法院长,蒋介石未经立法院通过,与日本签订了《关税协定》,因而胡对蒋不满。蒋又擅自公布《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胡更不满。1931年初,蒋介石坚持要召开”国民会议”,另制《训政约法》,胡汉民认为”总理之建国大纲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宣言中之对内政纲,较任何约法都完备,无需再作出钦定式之约法”。蒋听此言甚为恼火。2月26日,他派人给胡汉民送去一个请柬,约28日于总司令部晚餐。28日晚胡开完会到达司令部,不见有宴,只见首都警察厅长吴思豫一人坐在那里。不久蒋介石出来相见,两人发生争执,蒋即下令将胡汉民软禁,后送去汤山。

  胡案发生后,国民党内部矛盾尖锐起来,粤派要人纷纷离开南京去广州,有孙科、古应芬、王宠惠、刘纪文等。汪精卫和邹鲁乘机活动指责蒋介石。4月30日,邓泽如、林森、肖佛成、古应芬囚监委正式提出”弹劾”案,要蒋介石”下野”。蒋被迫向中央监委”自请查办”。在两广方面,陈济棠、陈策、李宗仁、张发奎等相继通电响应,要蒋介石在48小时内”下野”。而南京方面以何应钦为首,发出”忠告陈济棠”之通电,进行对抗。5月27日,汪精卫、孙科、邹鲁等于广州成立”中国国民党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发表宣言,指责南京之”党部为个人势力所劫持,实无存在之价值”。当晚又在广州另立”国民政府”。28日,在广东省政府二楼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典礼,又在燕塘阅兵,分别组成”国民革命军第一、第四两个集团军,陈济棠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双方剑拔弩张。”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的中央大学、金陵大学,以及各中等学校学生纷纷集会、游行示威,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出兵抗日。9月28日,学生冒雨到丁家桥国民党中央党部请愿,蒋介石被迫出来”接见”。 11月24日,全国各地到南京请愿的学生5千多人到中央党部请愿,蒋介石对他们说:”如三个月内不出兵,砍蒋某之头,以谢国人。”学生们不信他的话次日在国民政府的大门前悬挂一口大钟,不时敲打,以示警告。蒋介石被迫”手书”答应学生”抗日”。

  在学生要求抗日的同时,各省响应东北马占山的抗日运动,纷纷指责蒋介石,要求出兵抗日。蒋介石内外交困,终于”软”了下来。蒋先派陈铭枢携亲笔信去上海说项,又派蔡元培、张继陪陈去香港与粤方会晤。9月28日和29日,粤方之汪精卫、孙科等与陈铭枢等会谈于香港,议定由蒋介石先发一通电,”为时局危机引咎,并声明议定统一政府办法时,即行下野”。接着双方在广州退思园开会,粤方坚持”须蒋先下野而后开和平会议”。蒋方代表向南京请示,蒋复电表示只要粤方要人到南京,当即”通电下野”。10月初陈铭枢返沪,由陈任京沪卫戍总司令兼淤沪警备司令,调十九路军进驻沪宁卫戍,保证粤方要人安全。10月24日,粤方要人与蒋介石在上海戈登路伍朝枢宅举行会议,前后开了七次,经过反复讨价还价,于11 月7日达成协议,改组国民党中央党部及南京国民政府,俟改组后,广州国民政府当即取消。12月15日,蒋介石在各方压力之下被迫宣布下野,辞去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及陆海空军总司令等职。26日,南京国民政府改组为合议制,由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孙科为行政院院长,张继为立法院院长,伍朝枢为司法院院长,戴传贤为考试院院长,于右任为监察院院长。蒋介石虽然下野,仍是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常委。蒋在下野前已布置亲信,控制了军队等要害部门。

  蒋介石下野后,国民党内部各派系争权攘利并未停止下来,在广州出现了”国民党中央党部西南执行部”和”西南政务委员会”等机构。陈济棠倡议”西南五省大团结”,何成浚又发起”九省联防”,张学良、阎锡山、冯玉祥等也在筹划”北方六省大联合”。国民党四分五裂。1932年1月4日,孙科迫于形势,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南京政权出现危机,亲蒋派趁机提出”请蒋介石到南京主持中央政治会议”之动议,当即得到通过。2月21日,蒋介石回到南京。3月6日被推举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军事参谋部参谋长。


  三次”引退”,全盘失败

  1948年底,东北、华北全境和华中、华东的长江以北地区均为解放军占领,蒋家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介石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唾弃,连美国政府也对他不满。

  早在1948年10月,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就向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建议,”劝告蒋委员长退休”,让有前途的其他国民党领袖人物上台执政。11月16日孙科接任行政院长,美国大使司徒??”欲实现国共和议,非蒋介石去职不可”。美国的态度使蒋介石非常着急,他立即派夫人宋美龄飞往美国访晤美国总统杜鲁门,要求”支持”。但未得结果。

      12月24日,拥兵50万的”华中剿总司令”白崇禧在武汉通电提出”国共双方立即停止军事行动”和蒋介石”下野”等要求;紧接着李宗仁与甘乃光等又提出五项和议主张:1.蒋介石下野;2.释放政治犯;3.言论集会自由;4.两军各后撤30里;5.划上海为特别市,作为和谈地点。

  接着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四省相继通电主和,并要蒋介石下野。除夕日,蒋介石邀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征询意见,除谷正纲等少数几人外,其余一致认为蒋是和谈的主要障碍,应当去职。蒋介石深知这不仅是同僚们的意见,就是美国政府也对他打问号了。遂于1949年1月1日发表《元旦文告》,说”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中华民国的国体能够确保,中华民国的法统不致中断,……则个人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公意是从”。

      1949年1月8日,蒋介石嘱外交部长吴铁城以《和谈决议》通知美、英、苏、法四国驻华大使,请其协助完成和谈,均遭拒绝。9日,蒋介石一面派张群、黄绍竑去武汉和长沙,听取白崇禧和程潜的意见,一面调整南方各省之党政军要员,安排后路。18日,任命陈诚为台湾省政府主席兼台湾省警备总司令,彭孟缉为副总司令。19日任命朱绍良为福建省政府主席,方天为江西省政府主席,汤恩伯为京沪杭警备总司令,张群为重庆绥靖主任,余汉谋为广州绥靖主任,薛岳为广东省政府主席,蒋经国为国民党台湾省党部主任。蒋介石既不能打下去,又没有”和谈”之可能,只得于1月21日”引退”。

      1月21日下午4 时,蒋介石乘飞机到杭州,次日到溪口。蒋经国在他写的回忆录《风雨中的宁静》一书中说:”父亲引退,离开南京,临行时候,曾到紫金山国父陵寝谒别。当天晚上到达杭州,就住在览桥空军军官学校,那时父亲的心情当然显得十分沉重。”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