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选李登辉当接班人是一个错误?

蒋经国选李登辉当接班人是一个错误?

2020年7月30日,台湾当局前领导人李登辉在台北病亡,终年97岁。众所周知,被称为“台独教父”的李登辉,在政治生涯前期,得到蒋经国的青睐和提携,最终出任蒋的副手。在1988年蒋经国突然去世后得以接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和国民党党主席。很多人都会发生疑问,两蒋父子一直坚持一个中国,怎么会将李登辉这个台独教父错选上台?这里我们要梳理一下蒋经国提拔并最终选择李登辉的前前后后。

默默崛起 因能力被蒋经国看中

李登辉从政,从1972年“入阁”担任“政务委员”开始。在此之前他只是一位在台大任教的农业专家。

李登辉(左)与蒋经国合影

(李登辉(左)与蒋经国)

而且,因为李登辉早年有参加共产党的“案底”,台当局对他并不信任。1970年,联合国开发总署东亚支部邀请李登辉到曼谷主讲农业经济问题。台当局因李登辉政治上的怀疑,以“观察中”为理由,没有允许他出境参会。

但是,李登辉依靠其过硬的业务能力,让自己进入了当时“行政院”副院长蒋经国的视线。李登辉对台湾农业提出的许多合理化建议在实践中获得的短期效益。蒋经国多次找李登辉咨询农业问题。每一回,李登辉总是拿出一大叠剪报、文件,上面有他阅读时所画的记号,他引用诸多数据加以分析,观点新颖,立论扎实,让蒋经国对他的才能刮目相看。在蒋经国的提携之下,李登辉开始步入政坛。

1972 年5 月,正在新西兰出席农业会议的李登辉,突然接到电报,蒋经国出任“行政院”院长,他被提名为“行政院”中的“政务委员”。

李登辉夫妇与蒋经国合影

(李登辉夫妇与蒋经国)

5月31日,蒋经国在日记中写下新“内阁”名单时提及李登辉。6月2日他在日记中写道:“接见新任‘政务委员’,谈得很投机,为一优秀之科学人才。”蒋经国对李登辉印像之好,可见一斑。

而步入政坛之后,李登辉全身心投身政务。他技术官僚出身,透着并无野心抓权的形象。其事事躬亲的作风很得蒋经国赞许。而李登辉表现出的学历高,能力强、为人谨慎的特点,也深得蒋经国赏识和欢心。蒋经国因此将李登辉安置身边,提携教导。

据推荐李登辉步入政坛的王作荣回忆,自从时任“行政院长”的蒋经国把李登辉拉拔成“政务委员”后,“就一直把李当儿子看待,亲自观察、培养、训练”;当了“总统”后,因无法亲自盯着,便把这工作交给他所信任的亲信孙运璿。

而李登辉也处处以蒋经国学生自居,他称自己毕业于“6年制的蒋经国学校”,从蒋经国身上学到许多关于政治的事,并感叹曾多次感受到蒋经国的“厉害之处”。

从1972年到1978年,李登辉短时间内从“政务委员”连连擢升,担任“台北市长”。

李登辉(右)接受蒋经国赠予的花瓶

(李登辉(右)接受蒋经国赠予的花瓶)

在蒋经国1979年3月13日的日记中,他写道:“约台北市李市长查询市政,并作数项指示。李市长有工作热情,又有新的科学观念,可以培植的一位人才。”

在蒋经国心中定性“可以培植的一位人才”,为李登辉后来的登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就在李登辉刚被任命为台北市长的1978年,蒋经国已经在日记中记录下,暗中内定李登辉更上一层楼,接任台湾省“省府主席”。

同省内斗 蒋经国终选李登辉当副手

蒋经国时代,出于团结台湾“本省人”的目的,蒋经国在自己出任“总统”,由出身“外省人”的国民党人担任掌握行政实权的“行政院长”的同时,会安排一位台湾“本省人”担任相对没有实权的“副总统”。

后来的李登辉,正是以这个“副总统”的身份,接替突然去世的蒋经国,登上权力顶峰。

但我们将目光注视在李登辉当上“副总统”的1984年,就会发现,当时,李登辉并非这个“副总统”的唯一人选,在当时人眼中,他甚至不是第一人选。

在李登辉之前,有一个论能力不在李登辉之下,论资历更强于他,被视为更合适担任“副总统”的人选——林洋港。

林洋港在当时,是台最炙手可热的本省籍政治明星。而且他的资历正好压过李登辉。在政坛上,他担任每个重要职位都走在李登辉前面,包括台北市长、台湾“省主席”,都是“林走李接”。对此,政坛上有李登辉“望洋兴叹”之说。

李登辉(左一)与林洋港(左二)等人合影

(李登辉(左一)与林洋港(左二)等人合影)

但198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蒋经国提名当时的台湾“省主席”李登辉为副手,而非时任“内政部长”的林洋港。这个决定不但使林、李两人的政坛之路就此分道扬镳,对台政局后来的发展也影响深远。

当年林洋港势头正盛,每项政治职务都走在李登辉前面,蒋经国为什么最终“舍林取李”?对此,台前“行政院长”李焕生前曾总结,蒋经国所以没有选择林洋港而选李登辉,主要有四个因素。这四个因素,让李登辉对林洋港心怀不满,有所顾忌。最终导致了李登辉的胜出。

第一,林洋港“省主席”期间,将农田水利会总干事由官派改为民选,此一影响基层农民势力关键职位从此不受台当局制约,蒋经国大为不满。

第二,林洋港在任“省主席”期间,未充分沟通就把新竹市与嘉义市升格为“省辖市”,改变很多财政分配,造成官场纷扰不和,“行政院长”孙运璿要求收回却被林以辞职威胁。林洋港的这一做法,让蒋经国认为他难以驾驭,且做事缺乏通达。

第三,林洋港在“内政部长”任上言行不谨。林曾在“立委”面前承诺3个月内改善治安,做到“铁窗消失”,一时被没提热炒成了社会名言,结果未能做到,使得台当局威信受损。蒋经国因此认为此人办事说话不稳重,难当大任。

第四,林洋港出身台湾南投的世家,家族成员庞大复杂,林洋港自己曾当选民选的南投县长,他的弟弟林源朗也在他之后当选南投县长。如果林洋港更上一层楼做了“副总统”,甚至将来还有机会接替蒋经国出任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则很可能发展家族势力,形成政治特权,这是蒋经国极不愿见的局面。

因此,在林洋港担任“省主席”到“内政部长”期间,蒋经国对林洋港的映像愈加败坏。1978年林洋港刚担任台湾省主席不久,蒋经国就在6月27日的日记中写道:“林洋港之为人,逐渐可以发现其好名善变,不可不防。”

到了仅仅一个月后的7月29日,蒋经国又记下:“林洋港初任省主席。由其言行可以发现,此人沽名钓誉,好大喜功,不但难成大事,恐将害事,密切加以注意。”

又过了半个月,到8月12日,蒋经国在日记中记载:“林洋港有才能,但是在品德方面不够正直,在紧要关头恐怕把握不住,应深加注意,时加考核。”

至此,蒋经国对林洋港的政治生涯,已经基本判了死刑。

蒋经国选李登辉当接班人是一个错误?

而相比林洋港,李登辉的家世和做事方法,让蒋经国在对比之下越发觉得赞赏。

一方面,李登辉担任“省主席”期间表现很好,解决了许多前任“省主席”林洋港没有解决的实际问题。其手段也圆滑融通,与林洋港形成了鲜明对比。

如当地地方人士抗争,阻挡了北台湾若干防洪工程计划。李登辉数度到地方上与民众碰面协商,最后说服地方人士接受防洪计划,以有利乡梓。这与林的作风大相径庭,深得蒋经国赞许。

另一方面,李登辉家族凋零,兄弟与儿子都早早去世,没有什么家族势力。这也让蒋经国不必对他产生类似于林氏家族的戒心。

1984年6月1日,就在李登辉获提名为台湾地区副领导人不久之后,林洋港就从“内政部长”明升暗降为“行政院副院长”。从此对李登辉再难有威胁。

时也命也 真正接班人病退助李登辉更进一步

1984年2月5日,国民党第十二届二中全会上,蒋经国“跌破众人眼镜”,提名李登辉为副手。由于李登辉的提名太出人意料,当时流传了这样一个笑话:在国民党十二届二中全会遴选时,幕僚拟妥候选名单,呈请蒋经国选定最后人选,正好蒋经国急着上厕所,便说:“你等会儿。”蒋经国的浙江口音被误听为“李登辉”,于是幕僚马上安排发布李登辉出任。

笑话自然当不得真,据知情人透露,蒋经国挑选副手绝非临时起意。至少在1983年底前,蒋经国已经决定选取李登辉担任“副总统”。

而促使蒋经国下此决心的,是李登辉在大众面前表现出的“忠心”。

蒋经国选李登辉当接班人是一个错误?

时任“省主席”的李登辉曾在省议会与议员辩论,驳斥“台湾独立”理念。李登辉向省议会报告说,中国从来没有摒弃台湾,台湾也绝不能忘掉中国。蒋经国得知后非常高兴,当场交代一名高级助理邀请李登辉到几天之后召开的“中常会”作报告,发表简短演讲,“鼓励鼓励”他。

李登辉在“中常会”上就省政作了简短的报告。他坐下后,蒋经国很难得地在这种场合做出评语:“李登辉同志的表现非常好。”

这一简短的评语,实则给李登辉出任“副总统”的选择在蒋经国心中打上了最后的勾。

1984年初国民党十二届二中全会前夕,蒋经国在高雄西子湾“蒋中正行馆”,召集了党政军大老密会,提出要李登辉接替谢东闵出任本省籍人士担任的“副总统”。一向作为蒋经国心腹,并代蒋经国观察李登辉的大佬“行政院长”孙运璿立刻表示赞同,其余大佬倪文亚、严家淦、黄少谷、俞大维等便纷纷表示赞同,为李登辉背书。

但是,当时谁都知道,李登辉这个“本省人”担任的“副总统”,只不过是个“花瓶”,他不是蒋经国选中的真正接班人。据郝伯村回忆,蒋经国曾亲口对他说,准备让孙运璿做下一任的“总统”。这在当时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事——蒋经国指定的真正接班人,就是他的心腹,时任“行政院长”的孙运璿。

郝伯村指出“那孙院长当然是很合适的一个接班人,很可惜他们年龄相差太小,只差三四岁,如果孙运璿没有中风,那么他没有病倒,那当然就是现在我们所知道的,那孙运璿接班了。”

天有不测风云,在国民党第十二届二中全会后不到一个月,1984年2月24日凌晨,时任“行政院长”的孙运璿脑溢血中风,自此不但失去部分语言及双手活动能力,且也造成了下半身无法行动。这打乱了蒋经国对身后接班人的布局,至此,李登辉才正式成为蒋经国构想中的接班人人选之一。

蒋经国与孙运璿合影

(蒋经国与孙运璿)

而国民党内部,尤其是蒋家人,包括蒋介石夫人宋美龄,蒋经国的两个儿子蒋孝武、蒋孝勇,弟弟蒋纬国等,均认为国民党“党主席”才是抓住实际大权的关键。他们关切的是国民党“党主席”若不归蒋家人,是否可交给忠心的外省人。而并没有将出任花瓶“副总统”的“本省人”李登辉视为威胁。

就这样,在各种巧合和助推下,李登辉偷偷进入了蒋经国接班人的候选行列。

天降馅饼 “江南案”逼走李登辉最大竞争者

孙运璿之后,谁才是蒋经国的真正接班人?台湾各界一直认为,蒋经国要二儿子蒋孝武接班的意图非常明显。蒋经国对蒋孝武的培养路数,一开始就基本是对蒋介石培养他路数的复制——就如蒋介石在世时先培养蒋经国控制情治系统一样,蒋经国掌权后,也安排蒋孝武出掌情治系统。

而看似极受蒋经国器重的李登辉,至此时还一直是个光杆司令,并无自己的团队。因此,台湾内外大部分政治分析家都认为,一旦蒋经国去世,李登辉只会是有名无实的“虚君”。在后蒋经国时代,掌控国民党才是关键,这自然将由蒋家人或军人接班。

蒋孝武

(蒋孝武)

“我们不认为李登辉是个强人,可以击退外省籍强人”成为一般典型的评语。除了复制蒋经国道路的蒋孝武被普遍看好成为蒋经国真正的接班人外,蒋经国的弟弟蒋纬国也有人青睐。因为他们姓蒋,“当变动时期来临时,可以增加几分安定”。

但横空出世的“江南案”,将这一切打得粉碎。

刘宜良

(刘宜良)

江南,真名刘宜良,生于1932年,江苏靖江人。他幼年在家乡念完初中,后只身随国民党去台湾,加入“国防部”政治干部训练班,班主任是蒋经国。后曾任《台湾日报》记者。

1967年以《台湾日报》特派员身份迁居美国,并加入美籍。在美国期间江南写作《蒋经国传》并采访蒋经国的政敌吴国桢。1984年10月15日,江南在美国旧金山遭遇“竹联帮”成员陈启礼、董桂森、吴敦等人刺杀身亡,一时震惊世界。

随着案情的披露,有足够证据显示,陈启礼曾数度面见过主管情治系统的蒋孝武,事后也有多项疑证指蒋孝武涉入此案。

“江南案”给蒋经国和蒋家势力以极大的压力。案件发生后,蒋经国不再信赖情治机关,蒋孝武迅速失宠,蒋孝勇变成父亲的亲信,每星期二、星期五要向他报告最新的政情发展。某些反对派刊物开始称呼孝勇是“地下总统”。

但蒋经国在台湾朝野的逼问下,不得不公开澄清“蒋家人不会接班”。

当蒋经国获悉孝武、孝勇兄弟有意竞选国民党“中央委员”时,就交代秘书长马树礼制止。12月15日向“国民大会”发表讲话时,蒋经国明确地对在他身后是否有蒋家人或军人出现主政的问题做出回答:“既不能,也不会。”

过后不久蒋经国派蒋孝武出任“台湾驻新加坡副代表”,形同放逐,李光耀答应蒋经国,会帮忙“看管”蒋孝武。

就这样,一个突如其来的天降馅饼,帮助李登辉扫除了接班人道路上最后也是最大的一个障碍。李登辉接班蒋经国,就呼之欲出了。有政治学者甚至认为,这是让李登辉“捡到便宜”,阴错阳差成为台湾地区领导人的主因。

终露本相 李登辉接班后拆台国民党露台独本色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突然逝世,因为尚在蒋经国“总统”任期之内,“副总统”李登辉当天继任“总统”。

蒋经国与李登辉合影

(蒋经国与李登辉)

在蒋经国生前,对于身后事也有所安排。他布置了“副总统”李登辉、国民党秘书长李焕,“行政院长”俞国华和“参谋总长”郝伯村的“四驾马车”,保证李登辉在接任“总统”后,另三人可以在权力上对他既辅助又制衡。

李登辉爬上台湾最高政治宝座之初,对蒋经国生前的许多重要政治决策尚能维护执行,力图给人以民主、团结和尊重元老派的印象。对有恩于他的蒋经国,李登辉偕夫人连续为其守灵半月,还大笔一挥给蒋经国的遗孀批了一笔钱,作为养家之资。对蒋经国和蒋家遗孤的慰挽之情,使得李登辉一度深得好评。

然而,李登辉很快就露出了隐藏已久的面目:

为了争夺国民党代理主席之位,李登辉利用宋楚瑜等少壮派人物封杀蒋介石夫人宋美龄,成功夺取国民党党主席。

紧接着,李登辉又将蒋孝勇排挤出局,甚至连蒋孝勇亲自登门求见也屡屡拒之门外,最后让蒋孝勇不得不远走加拿大避祸。

随即,李登辉玩弄权术,对“四驾马车”中的另外三人连拉带打,分化瓦解,最终在1990年的“二月政争”中,运用围攻加各个击破的办法,将以蒋纬国、李焕、林洋港、郝伯村等为首的反对派联合彻底击败,真正控制了国民党军政大权。

李登辉与郝伯村合影

(李登辉与郝伯村)

1990年的“二月政争”导致了国民党第一次公开大分裂,更直接引发后来郁慕明、赵少康等相当一部分党内优秀人才出走,另立新党,国民党元气大伤。

李登辉控制国民党军政大权后,对内在国民党内大肆排斥异己,对外借重台湾本土力量巩固自身权力,牵制国民党内的反对派,1993年,更是借助台独势力逼迫“行政院长”郝伯村辞职。同时,李登辉与台独势力操纵省籍议制造本省与外省对立,为“台独”势力做大提供了土壤。

当时已经有评论文章指出:“李登辉从前文雅谦和的学者面目,在他执政后逐渐为强悍和霸道所替代了。

宋楚瑜与李登辉合影

(宋楚瑜与李登辉)

当李登辉看到自己曾经的亲信宋楚瑜的势力扶摇直上,又感到威胁,借用“兴票案”打压宋楚瑜,最终迫使宋楚瑜退出国民党,另立亲民党——国民党终于四分五裂。

终于在2000年3月的大选中国民党败于民进党陈水扁之手——人们讽刺说:“李登辉对于国民党的‘贡献’,就在于他使国民党分裂为三个党———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

面对李登辉逐步暴露的本来面目,2001年,蒋经国之子蒋孝勇的遗孀蒋方智怡女士曾向公众披露,蒋经国曾在日记中“对于选李登辉做‘副总统’人选有些反悔”。与此类似,当年曾受命考察李登辉,并明确表态赞同蒋经国提拔李登辉的孙运璿,后来在谒蒋经国之灵时也曾痛哭流涕,深恨当时没看出李登辉会“变了态度”。

李登辉之所以能得到蒋经国的信任成为蒋经国身后的接班人,就如前文所引评论,是李登辉用“文雅谦和的学者面目”掩藏了他的“强悍和霸道”。蒋经国在相当长的考察与试用阶段,并没有真正看清李登辉的伪装面目。加上一系列巧合与机遇的加持之下,等蒋经国最终有所察觉的时候,已经木已成舟,难以挽回了。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