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派留学生。公元1872年到1875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国留学。这批学生出洋时的平均年龄只有12岁,因此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130多年以前,这批幼童远涉重洋,被送到了太平洋彼岸一个建立尚不足百年的年轻共和国,开始了他们计划长达15年的留学生活。他们被分配到了美国东北部新英格兰地区的50多户美国人家中,快速适应着在美国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速度越过了语言障碍,成为各学校成绩优异的学生。同时他们也迅速适应了异国的文化,脱去了长袍马褂,活跃在各项体育运动的赛场上。

他们是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他们和美国大文豪马克吐温比邻而居,曾受到美国总统格兰特的亲切接见。19世纪末,当世界格局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他们恰好被送到了那场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然而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大清国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全部留美幼童被招回国。这批幼童原计划留学15年,但由于政治文化的差异,9年后就中途撤回,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受中国固有传统文化熏陶的幼童,越过太平洋去拥抱风格迥异的美国文化,自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阵痛,其中的酸甜苦辣是颇耐人寻味的。

这批饱受欧风美雨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今天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回国后的这批西学所造之子历经中国晚清政坛的跌宕起伏,目睹了近代中国的荣辱兴衰。

留美幼童的命运,离奇曲折;他们的故事,美丽忧伤。他们有一个永远的名字:留美幼童。

“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第一批幼童于公元1872年8月11日由上海出发,跨越太平洋,在美国旧金山登陆。他们乘坐刚刚贯通北美大陆的蒸汽火车,到达美国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从此开始留美幼童了他们长达15年的留学生涯。

他们以惊人的速度克服了语言障碍,成为他们就读的各个学校中最优秀的学生。他们群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令美国人惊叹不已,据不完全统计,到1880年,共有50多名幼童进入美国的大学学习。其中22名进入耶鲁大学,8名进入麻省理工学院,3名进入哥伦比亚大学,1名进入哈佛大学。

这一群身穿缎袍、拖着长辫的孩子,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留学生。他们中有多人在战争中阵亡,其中包括甲午海战中邓世昌的大副。他们中有人成为中国电报业、矿业的开山鼻祖。他们中,出现了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他们中,有清华大学最早的校长。他们中有李鸿章和袁世凯的幕僚。他们中,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位总理。他们中有宋美龄的姨父,是他把宋氏姐妹带到美国留学。

“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改变

幼童在美国接受西方的教育,过美国式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甚至不少幼童索性把脑后的长辫子剪掉。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

幼童学习西方教材,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的自然科学知识,而且也接触了较多的资产阶级启蒙时期的人文社会科学文化,这使他们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失去了兴趣,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不大遵守,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

他们与美国的女孩子暗暗约会,参加各类体育活动……所有这些新变化都被清政府的保守官僚视为大逆不道,不可容忍,一场围绕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冲突不可避免。

召回

1881年,原定15年的幼童留美计划中途夭折。当时,耶鲁大学的22位留学幼童中只有詹天佑和欧阳庚二人顺利完成学业。容揆和谭耀勋抗拒召回,留在美国耶鲁大学完成学业。李恩富和陆永泉则是被召回后,重新回到美国,读完了耶鲁。这样,120名留美幼童,除先期因不守纪律被遣返的9名、执意不归及病故者26名外,其余94人于1881年分三批被遣送回国。

这群中国历史上首批官派留美学生回国后即遭到社会的谴责,当时的《申报》写到:

国家不惜经费之浩繁,谴诸学徒出洋,孰料出洋之后不知自好,中国第一次出洋并无故家世族,巨商大贾之子弟,其应募而来者类多椎鲁之子,流品殊杂,此等人何足以与言西学,何足以与言水师兵法等事。

贡献

第一批返回的21名学生均被送入电局学传电报,第二、三批学生由中国当时的新式企业如福州船政局、上海机器局留用23名外,其余50名分赴天津水师、机器、电报、鱼雷局等处当差。

这批留美幼童后来分散到政界、军界、实业界、知识界等各个领域;在他们中,有铁路工程师詹天佑、开滦煤矿矿冶工程师吴仰曾、北洋大学校长蔡绍基、清华大学校长唐国安、民初国务总理唐绍仪、清末交通总长梁敦彦,成为中国近代历史上的知名人物。

“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当时人们仍认为只有读”四书五经”、由科举当官才是”正途”,国内的新式学校本只能招收到没有地位身份的穷人家子弟,出洋留学更被认为是有辱门楣之举,被所有人耻笑,略有钱财的家庭都不愿子弟出洋留学。所以,第一批留学生30名在上海竟然招不满额。

派留学生出国,本来是近代世界文化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专制积淀甚深的中国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演进过程。

幼童们怀着寂寞、凄凉、悲哀但又兴奋、好奇、激动的复杂心情来到了万里以外的新大陆。当他们从美国西部乘火车去东部的时候,幼童们欢呼雀跃,高兴不已;再看到印第安人插着羽毛的奇装异服,成群的野牛在山谷中奔跑,他们更无法抑制心中的快活。

“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到达东部城市哈特波特Hartford)后,一系列困难就接踵而来,幼童们兴奋的心情顷刻挥之而去。扑面而来的是语言问题,没有经过英语训练,无法和美国人交流,而且将他们三五人一组分到了美国友人家里,生活上更摸不着门道。他们的女主人出于爱怜,常常见面就抱起来亲他们的脸颊,这些幼童个个满脸通红,不知所措。礼拜天房主人带他们去教堂,他们想拒绝又不好张口,只好偷偷地溜走,因为清廷明确规定他们不许信仰基督教。这自然破坏了他们和房主人的友好感情。

至于西餐,他们更吃不惯,饿肚子在所难免。带队的清廷官僚自带了一些腌黄瓜,没几天就被幼童给偷吃光了。刚到美国的幼童一身中国打扮,瓜皮帽,蓝缎褂,崭新的黑布鞋,油亮的黑大辫,特别引起美国人的好奇感。幼童一上街,就会有一群美国小孩子跟在后面围观,有的还高喊:”中国女孩子”!让这些中国幼童非常难堪,有的急得直哭。

清政府派留美幼童的如意算盘是,在政治和思想上保持封建文化传统的前提下,把美国的先进技术学到手,旧瓶装新酒,换汤不换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幼童们在美国接受的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教育,过的是美国式的生活,特别对于十来岁的孩子来讲,非常容易”美国化”。

“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幼童不愿穿中式服装,经常是一身美式打扮。尤其是那根拖在脑后的长辫子,既麻烦,又常遭人白眼,不少幼童索性把辫子剪掉,见清廷长官时再弄一根假辫子装上。

众所周知,在清朝,辫子不是简单的装束问题,而是是否忠于清廷的政治问题。当清廷官吏发现有的幼童剪掉了辫子,就一面严厉管教,一面上奏清廷。清政府自然对这批留美幼童失去了政治上的信任。

还有一些幼童受美国宗教文化的影响,渐渐地信奉了基督教,诵圣经,做礼拜,十分虔诚。几个极端分子还暗地里组成了”中华归主团”,提出”中华帝国基督化”。这更是清政府不能容忍的。

他们渐渐地对学习《四书》、《五经》等失去了兴趣,对孔夫子也不那么崇拜,对烦琐的封建礼节也不大遵守了。反而对个人权力、自由、民主之类的东西十分迷恋。

个别的幼童还和美国的女孩子暗暗约会,自由恋爱。现存的几位留美幼童所写的情书,充满着缠绵悱恻而情真意切的炽热情感。充满青春活力的幼童们还特别好动,他们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经常出没于篮球和足球场上,詹天佑等人还组织了棒球队,在不少比赛中取得幼童典型代表–詹天佑了好成绩。这也是中国最早的棒球队了。

“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1905年,部分留美学生的聚会合影

以中国留学生为主组织的耶鲁大学划船队,曾多次在比赛中击败了哈佛大学队。在受过美国文化熏陶的容闳眼里,幼童们的这些变化都是很自然的,他在《西学东渐记》里说:”此多数青年之学生,既至新英国省,日受新英国教育之熏熔,且习与美人交际,故学识乃随年龄而俱长。其一切言行举止,受美人之同化而渐改故态。……况彼等既离去中国而来此,终日饱吸自由空气,其平日性灵上所受极重之压力,一旦排空飞去,言论思想,悉与旧教育不睦,好为种种健身之运动,跳踯驰骋,不复安行矩步”。

但是,和他一起负责管理留美幼童的清廷守旧官僚却视幼童的这种新变化为大逆不道,处处给幼童们出难题。一场围绕留美幼童的中西文化冲突不可避免了。最后不得以1881年将幼童凄然撤回而告终。

光绪七年(1881年9月6日),对留美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阴云密布极为伤心的日子,清朝政府下令将他们这些留学生全部招回。他们被迫中断学业,悉数被”遣送回国”。这一百多名留学人员经过八九年的美国生活学习,已经融入到这个自由的国度。遣送回国的指令让他们都黯然神伤,眼前一片迷茫。由于这些留学生大部分都在美国民众家生活,也结下一定的情谊,大棒强加下的分离更加渲染了一份悲情。

“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幼童被撤回的消息,对这些幼童,乃至教育幼童的美国老师和朋友,都似晴天霹雳。因为,再过四五年,有一些幼童就要大学毕业,其他的一部分也会陆续升入大学,真是眼见成熟的果子被硬给剥掉了!耶鲁大学的朴德(Porto)校长联合一批美国友人致信清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有理有据地指明了撤回留学生的错误,并要求改正。但清政府从政治着眼,还是将幼童撤回来了。

除了病故和设法留美不归者外,94名幼童平安抵达上海,像犯人一样被关在了一所学堂里,连中秋节都不许外出。幼童们讲:”只有睡觉,似乎让死亡结束一切痛苦和折磨”。经过数天的”关押”,终于等来了长官的训话,并随意将他们分配了工作。例如学工程的詹天佑却派往广州教英语。

然而,这批人毕竟学到了一些先进技术,高人一筹,经过他们个人的努力,到20世纪初年,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据笔者初步统计,这批留美生中从事工矿、铁路、电报者30人,其中工矿负责人9人,工程师6人,铁路局长3人;从事教育事业者5人,其中清华大学校长1人、北洋大学校长1人;从事外交行政者24人,其中领事、代办以上者12人,外交部部长1人、副部长1人,驻外大使1人,国务院总理1人;从事商业者7人;进入海军者20人,其中14人为海军将领。总之,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留美幼童”:亲历中外文化冲突的悲喜剧
“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1828-1912)

附录:留美幼童名单

第一批留美幼童名单——

姓名 英文姓名 籍贯 年龄 职业

蔡绍基 Tsai Shou Kee 广东香山 14 珠海人,北洋大学校长

邓士聪 Ting Sze Chung 广东香山 14 珠海人,海军军官

容尚谦 Yung Shang Him 广东香山 10 珠海人,海军舰长

张康仁 Chang Hon Yen 广东香山 14 珠海人,律师

谭耀勋 Tan Yew Fun 广东香山 11 珠海人,早年病逝于美国

蔡锦章 Tsai Cum Shang 广东香山 14 铁路官员

程大器 Ching Ta Hee 广东香山 14 教师

欧阳赓 Ouyang King 广东香山 14 外交官

史锦镛 Sze Kin Yung 广东香山 15 商人

钟俊成 Chung Ching Shing 广东香山 14 供职于外国领事馆

钟文耀 Chung Mun Yew 广东香山 13 外交官、铁路官员

刘家照 Liu Chia Chew 广东香山 12 政府官员

陆永泉 Luk Wing Chuan 广东香山 14 外交官

潘铭钟 Paun Chia Chew 广东南海 11 早年病逝于美国

何廷梁 H o Ting Liang 广东顺德 13 军医

梁敦彦 Liang Tun Yen 广东顺德 15 清朝外务尚书

黄仲良 Wong Chung Liang 广东番禺 15 外交官、铁路官员

陈钜溶 Chun Kee Young 广东新会 13 病逝于海军

陈荣贵 Chun Wing Kwai 广东新会 14 就职于工矿业

邝荣光 Kwong Yung Kong 广东新宁 10 矿业工程师

吴仰曾 Woo Yang Tsang 广东四会 11 矿业工程师

曾笃恭 Tseng Tuh Kun 广东海阳 16 报纸编辑

黄开甲 Wong Kai Kah 广东镇平 13 政府官员

罗国瑞 Low Kwok Sui 广东博罗 12 铁路工程师

钱文魁 Chin Mon Fay 江苏上海 14 外交官

牛尚周 New Shan Chow 江苏嘉定 11 服务于电信业、造船业

曹吉福 Tso Ki Foo 江苏川沙 13 律师

詹天佑 Jeme Tien Yau 广东南海 12 铁路工程师

石锦堂 Shin Sze Chung 山东济宁 14 早年病逝于美国

黄锡宝 Wong Sic Pao 福建同安 13 早年病逝于美国

第二批留美幼童名单——

姓名 英文姓名 籍贯 年龄 职业

蔡廷干 Tsai Ting Kan 广东香山 13 珠海人,海军元帅

邓桂廷 Ting Kwai Ting 广东香山 13 珠海人,在日本经商

黄有章 Wong Yau Chang 广东香山 13 珠海人,乡绅

梁金荣 Liang Kin Wing 广东香山 14 珠海人,电报局长

容尚勤 Yung Shan Kun 广东香山 11 珠海人,教师

张有恭 Chang Yau Kung 广东香山 12 珠海人,早年在上海落水身亡

唐国安 Tong Kwo On 广东香山 14 珠海人,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校长

唐元湛 Tong Yuen Chan 广东香山 13 珠海人,电报局长

卓仁志 Chuck Yen Chi 广东香山 12 珠海人,服务于电报界

李恩富 Lee Yen Fu 广东香山 13 报人、作家

李桂攀 LEE Kwai Pan 广东香山 14 在美国经商

宋文翙 Sung Mon Wai 广东香山 13 海军将领

陈佩瑚 Chun Pay Hu 广东南海 11 就职于外国领事馆

邝景垣 Kwong King Huan 广东南海 13 早年病逝

邝永钟 Kwong Wing Chung 广东南海 13 阵亡于中法海战

苏锐钊 Sue Yi Chew 广东南海 14 外交官

梁普时 Liang Pao Shi 广东番禺 11 铁路工程师

梁普照 Liang Pao Chew 广东番禺 13 铁路和矿业工程师

方伯梁 Fong Pah Liang 广东开平 13 电报局长

容 揆 Yung Kwai 广东新宁 14 外交官

温秉忠 Won Bing Chung 广东新宁 12 政府官员

吴应科 Woo Ying Fo 广东四会 14 海军将领

吴仲贤 Woo Chung Yen 广东四会 14 外交官

曾 溥 Tseng Poo 广东朝阳 12 矿业工程师

陆锡贵 Lok Sic Kwa i 江苏上海 13 铁路工程师

张祥和 Chang Hsiang Woo 江苏吴县 11 外交官

王凤陛 Wong Fung Kai 浙江慈溪 14 外交官

王良登 Wong Liang Tign 浙江定海 13 海军军官、铁路官员

丁崇吉 Tign Sung Kih 浙江定海 14 报人、海关官员

陈乾生 Chun Kin Sing 浙江宁波 14 死于义和团事变

第三批留美幼童名单——

姓名 英文姓名 籍贯 年龄 职业

梁如浩 Liang Yu Ho 广东香山 12 珠海人,交通大学创始人

唐绍仪 Tong Shao Y i 广东香山 12 珠海人,民国首任内阁总理

唐致尧 Tong Chi Yao 广东香山 13 珠海人,铁路官员

容耀垣 Yung Yew Huan 广东香山 10 珠海人,参加反清革命,晚年经商

徐振鹏 Chu Chun Pan 广东香山 11 珠海人,海军将领

郑廷襄 Jang Ting Shan 广东香山 13 在美国担任机械工程师

徐之煊 Chu Chi Shuan 广东南海 12 海军军官

邝贤俦 Kong Kin Lign 广东南海 12 矿业工程师

邝景扬 Kwong King Yang 广东南海 13 矿业、铁路工程师

杨兆楠 Yang Sew Nan 广东南海 13 阵亡于中法海战

杨昌龄 Yang Chan Ling 广东顺德 12 铁路官员

曹嘉爵 Tsao Ka Chuck 广东顺德 12 早年病逝于美国

曹嘉祥 Tsao Ka Hsiang 广东顺德 11 政府官员

黄季良 Wong Kwei Liag 广东番禺 13 阵亡于中法海战

林沛泉 lin Pay Chuan 广东番禺 12 铁路官员

卢祖华 Loo Tsu Wha 广东新会 11 铁路官员

周长龄 Chow Chang Ling 广东新安 14 政府官员、香港太平绅士

祁祖彝 Kee Tsu Yi 江苏上海 12 政府官员

朱锡绶 Chu Sik Shao 江苏上海 10 服务于电报界

曹茂祥 Tsao Mao Hsang 江苏上海 10 海军军医

康赓龄 Kong Kin Ling 江苏上海 12 早年病逝于美

沈嘉树 Shen Ke Shu 江苏宝山 11 铁路官员

周万鹏 Chow Wan Pung 江苏宝山 11 电报局长

朱宝奎 Chu Pao Fay 江苏常州 13 政府官员

宦维城 Won Wai Shing 江苏丹徒 10 商人

孙广明 Sun Kwong Ming 浙江钱塘 14 服务于电报界

袁长坤 Yuen Chan Kwon 浙江绍兴 12 电报局长

吴敬荣 Woo King Yung 安徽休宁 11 海军将领

程大业 Ching Ta yeh 安徽黔县 12 电报局长

薛有福 Sit Yau Fu 福建漳浦 12 阵亡于中法海战

第四批留美幼童名单——

姓名 英文姓名 籍贯 年龄 职业

唐荣浩 Tong Wing Ho 广东香山 13 珠海人,政府官员

唐荣俊 Tong Wing Chun 广东香山 14 珠海人,商人

吴其藻 Woo Kee Tsao 广东香山 12 珠海人,铁路官员

谭耀芳 Tan Yew Fong 广东香山 10 珠海人,早年病逝

黄耀昌 Wong Yew Chong 广东香山 13 铁路官员

刘玉麟 Liu Yu Lin 广东香山 13 外交官

盛文扬 Shen Mou Yang 广东香山 12 服务于电报界

陈金揆 Chin Kin Kwai 广东香山 12 阵亡于中日甲午海战

陈绍昌 Chen Shao Chang 广东香山 13 早年病逝

陈福增 Chen Fu Tseng 广东南海 14 早年病逝

梁金鳌 Liang King Ao 广东南海 11 早年病逝

陶廷赓 Tao Ting King 广东南海 12 电报局长

潘斯炽 Paun Sze Chang 广东南海 11 工厂厂长

林联辉 Lin Yuen Fai 广东南海 15 医院院长

林联盛 Lin Yuen Shing 广东南海 14 服务于电报界

冯炳忠 Fung Bing Chung 广东鹤山 12 服务于电报界

梁丕旭 Liang Pe Yuk 广东番禺 12 外交官

邝炳光 Kwong Pin Kong 广东新宁 13 矿业工程师

邝国光 Kwong Kwok Kong 广东新宁 13 海军军官

沈寿昌 Shen Shao Chang 江苏上海 11 阵亡于中日甲午海战

陆德彰 Lok The Chang 江苏川沙 13 服务于电报界

吴焕荣 Woo Huan Yung 江苏武进 13 电报局长

周传谏 Chow Chuen Kan 江苏嘉定 11 铁路工程师

周传谔 Chow Chuen Ao 江苏嘉定 13 军医

朱汝淦 Chu Yu Kin 江苏华亭 11 军医

金大廷 Kin Ta Ting 江苏宝山 13 军医

王仁彬 Wong Yen Bin 江苏吴县 12 早年病逝

沈德辉 Shen The Fai 浙江慈溪 12 早年病逝

沈德耀 Shen The Yew 浙江慈溪 14 商人

黄祖莲 Wong Chu Lin 安徽怀远 13 阵亡于中日甲午海战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