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尘往事:国民党召开“一大”为何是在1924年?

中国国民党的党史大概可以追溯到1894,可是国民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却开在1924。究竟为什么?我上学时读教科书不得其解。

前尘往事:国民党召开“一大”为何是在1924年?

中共党史也有说:1921夏,一个叫马林的俄国人到上海,约13个中国人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大会定名为共产党“一大”。两年半后的1924年1月,国民党才在在广州召开了“一大” 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此时孙中山的阳寿还有一年。

本人寡闻,没读过国民党人写的国民党史,但从台湾国民党代表大会召开的排序上看,国民党并没否认1924年是他们的“一大”。(每4年召开一次。2017年“20大”。)

看来都认可1924这个年份国民党召开一大?我也没看到过海外学人的有关见解。但官方出版的现代史文章读多了,也捋出一些大事记,做一个简单推论。

一、兴中会时期。1894年的6月,时年28岁的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未果。同年11月24日在檀香山,成立的兴中会,成员多华侨和粤省人士。通过有《兴中会章程》,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为誓词。不过那时的驱除“鞑虏”两字的意思并非专指列强。

前尘往事:国民党召开“一大”为何是在1924年?

二、同盟会时期。1905年,广东兴中会(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和湖南华兴会(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还有江浙光复会(陶成章、章炳麟、蔡元培、秋瑾等)、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在日本东京建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负责执行部的庶务。中国同盟会的本部设在日本东京。确认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归纳为三民主义。

同盟会1907年就露出分列端倪。孙因收受日本政府资助离开日本,导致光复会退出单独活动。孙中山与汪精卫、胡汉民等于南洋另组总部;而黄兴则继续支持孙中山。以后各派也是时有分合,各自为战。

三、辛亥革命爆发后及国民党建立,期间,同盟会本部由日本东京迁至上海;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再迁南京。武昌起义后,有一些人并不赞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对平均土地更有反对,章炳麟等与黎元洪组建共和党,到1912年中国同盟会已经四分五裂了,南京临时政府的九个成员中只有三个是中国同盟会的成员。孙大总统此时不仅领导不了中国,也领导不了他的同盟会。

1912年4月同盟会本部迁北京。宋教仁等感到要实现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以与袁的独裁行径相抗衡,就必须联合其他小党团成一真正强大的政党,因此极力主张再次改组同盟会。孙、黄对表示支持和赞同。统一共和党、国民公党、国民共进会、共和实进会同意加入合并。8月11日,五党代表开会通过宋教仁等起草的《国民党组党宣言》。25日国民党在北京湖广会馆召开正式成立大会,孙出席大会并发表演说。宣告国民党成立,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黄兴、宋教仁、吴景濂等8人为理事。党务实由宋教仁代理主持。孙中山旋即委任宋教仁为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在京主持党务,  几天后孙离开北京去上海。在宋教仁带领下,国民党在1913年的全国选举中,参议院与众议院皆获得最多席次成为国会最大党。

四、中华革命党时期。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遇刺身亡。黄兴等主张在民国法律框架下解决,孙中山力主武装反袁,7.22日仓促发动二次革命,8、13即失败再次亡命日本。

孙中山从二次革命的失败中深切感到:国民党内部思想混乱,组织严重不纯,“非袁氏兵力之强,乃同党人心涣散”,已不能领导革命继续前进。

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

1913年9月27日,孙中山亲自拟定入党誓约,规定入党者须绝对服从其领导,无论资格多老,皆须重立誓约,加按指印

     中华革命党的党章规定党员分为三等,分别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黄兴强的反对,更让黄兴难以接受的,是入党宣誓与按指印仪式。

     孙中山在党章中规定,党员入党宣誓词为:——愿牺牲一己之生命、自由、权利,附从孙先生再举革命。还规定,每个入党党员,都必须在誓约上按上自己的指纹,并表示:永守此约,至死不渝,如有二心,甘受极刑。

黄兴认为:宣这样的誓词,按这样的指印,实在有辱党员人格。这样的做法也受到了其他老同盟会会员的强烈反感。

如此一来中华革命党便成了类似于孙中山为首领的的私人帮会,而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政党组织了。后来胡汉民提出一个妥协方案:将誓词中的“附从孙先生”改为“附从总理”,老同盟会会员可以免打指印。但被孙中山拒绝。黄兴见孙中山一意孤行要建这样的中华革命党,便坚决拒绝入党。两人于是因此彻底闹翻。

1914年5月29日,孙中山给黄兴写了一封信,历数了他对黄兴的种种不满,最后说:——你可以不入我的中华革命党,但请你不要干扰我的革命事业。!——今后弟(孙中山自称)欲为真党魁,不欲为假党魁。

黄兴离开孙去美国,孙留中华革命党协理一职虚席以待,黄两年后去世。

五、1916年6月,袁世凯病亡,副总统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在京议员及各埠同志”要求恢复国民党名称。孙中山考虑中华革命党影响甚微,同意恢复国民党。

新党章第四条规定:“凡中华革命党党员,皆得为本党党员,以中华革命党证书,领取本党证书。 

前尘往事:国民党召开“一大”为何是在1924年?

《中国国民党总章》规定:“本党以三民主义为宗旨”“以创立五权宪法为目的”。新党章放宽了入党条件,规定凡赞成党的宗旨,经党员两人介绍,交纳党费10元者即可入党;放弃了中华革命党所规定的入党须按指模,并宣誓服从孙中山个人等带有帮会性质的苛到条件。 

、“一大”召开前几年大事记:

1917年7月,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护法军政府。

1918民国七年夏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祝贺俄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1919年10月10日, 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之所以在“国民党”前加上“中国”二字

1920民国九年8月,孙中山指示驻闽、粤军回师广东,驱逐了桂系军阀。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举护法旗帜。孙中山从本年开始与苏俄人士接触。

1921年4月,国会非常会议在广州召开,成立中华民国政府,1921.5,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设总统府与广州

1922,民国十一年4月,又在广州与苏俄的全权代表会见,为寻求援助转而希望联俄。6月,因政见不合与陈炯明决裂,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

1924年4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综上所述:国民党一大前,从兴中会——同盟会——前国民党——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虽然吸纳的地域人员,政治派别的越来越广泛,然而始终有不同程度的帮会色彩。但也没出现比孙中山更强有力的党领袖。早期三个会党过于松散,孙也做不到对其实行强有力的领导。孙虽然有多年海外背景,实则专制权力欲较强。当了3个月临时大总统让出是无奈。他领导不了民国初年的政治局面,甚至领导不了他创建的同盟会。他赞成宋教仁的改组计划,建立国民党,但又极不满意这个党和宋致力于宪政选举的主张。从兴中会起,孙一贯主张暴力革命。宋遇刺身亡,他有了不顾一切发动二次革命的借口。

再度流亡日本,创建中华革命党彰显了他个人独断及权利欲。他向黄兴说地很清楚:“欲为真党魁,不欲为假党魁。”之后,他是做了真党魁革命党的帮会色也彩越来越浓。这也是他晚年之所以转向苏俄的深层原因。1919,在中华革命党基础上改组后的国民党是放宽了门槛,但基本保留了服从领袖及组织的严密性。此时的国民党与1912宋教仁的国民党在组织结构和政治主张已完全是两码事了。

1924年,国民党“一大”,以俄为师,党指挥枪,北伐统一,党国体制,一套规划已成型了。孙去世后,蒋完成了其未竟大业。

来源:黄老道札记

相关新闻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