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敦刻尔克:曾救150万人却被逼自杀,死不瞑目。
在鲁迅先生的追掉会上,好友郁达夫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英雄却不知珍惜的民族更可悲。”
这句话,让我想起一个人,民国船王卢作孚。
现在热映的美国电影《敦刻尔克》,讲的是二战时期掩护几十万人撤退的故事,可歌可泣,非常感人。
可还有多少人记得?我们的船王卢作孚,也曾经主导过一场“敦刻尔克”式的撤退,那一次,他拯救了150万人的命运。
那是1938年的秋天,猖獗的日军经过四个半月的狂轰滥炸,夺取了长江重镇武汉,为避免武汉遭到南京大屠杀的噩运,就在城破的前40天,以蒋介石为最高统帅的国军做出一项决定——将城中各类人员和13万吨战略器材,几十万吨物资运送到重庆,抢救抗战实力。
40天,150万人,近百万吨的物资,想要全部运走,谈何容易。
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当时的船王卢作孚临危受命,以备日军炸毁船只16艘,牺牲员工110名的代价,在40天的时间里,将人员、物资全部安全运抵重庆,免遭日军涂炭。
当载满难民的船只驶离港口,卢作孚亲自送行,大家趴在栏杆上齐声高歌,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的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团结一致,令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洒下热泪。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亲授卢作孚一等一级奖章;在这段时间中,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又收购了由沦陷区逃出的长江中、下游华轮公司轮船70多只。顶峰的时候,共拥有船只137只、员工17000余人,成为战时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名副其实的船王。
这样一位民族英雄,这样一位拯救了150万人的中国版“敦刻尔克”,却在59岁的时候与世长辞,其中的缘由,至今无人说清。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卢作孚的死,不是意外,而是自杀。
可恶的是,有些人在宣传他的事迹时,这一笔却轻描淡写地带过,仿佛卢作孚是因为自己不小心吃多了安眠药而意外身亡。
今天,就让我来揭穿他们的谎言,告诉你这样一位民族英雄是怎样不堪受辱,愤而自杀的。
1949 年,国军溃退,天下解放。
卢作孚先生抱着对新中国的美好憧憬,拒绝了友人邀请他去台湾的好意,从香港投奔北京,一开始,也是受到了有关领导人的热情接待,并授予官职。
卢作孚的政治觉悟也相当高,当时国家号召公私合营,就是鼓励民营资本家们把企业交给国家,成为国企,著名的北京同仁堂就是因此成为了现在的样子。卢作孚也是将自己经营了半辈子的民生公司上交国家,成为了一家公私合营的公司。
当时公私合营的企业家一脸欢喜,但没想到的是,不到三年时间,事情起了变化。
先是公司高层受到冲击与批判,接着他本人又遭受许多不公,被指为“不法资本家”。他本就是个高傲的人,有些羞辱是难以承受的。所以,1952年2月8日白天在接受了一场声势浩的批斗后,他选择了悄悄地离开——当晚,在给家人写下一封简短的遗书后,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
此志,只是义无再辱。
卢作孚死后,民生公司副经理及大船船长以上骨干,则几乎全部入狱“审查”,其中两人被处决。卢作孚先生本想以自己一死,换取民生公司的太平,要是泉下有知,也当不肯瞑目。
卢作孚先生死于1952年,如果他那时候没有选择自杀,后面一样还是有更为剧烈的运动在等着他。
一直到1980年,卢作孚先生逝世28年后,中共四川省委做了一个结论:“卢作孚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这才算是翻了案。
几十年来,关于卢作孚先生的纪念越来越多,联想集团的柳传志曾经说:
“我可以谈谈我特别尊敬的人,比如民国时期的卢作孚,但我绝不敢跟他比。抗日时期,他让员工为国家运送物资,损失很大。之后他又一心做建设,后来蒙受不白之冤。我做事情之前会盘算半天,看对企业有利没利,之后我会尽力为社会做最大的贡献。而卢作孚完全是无私的。如果我处在战争年代会不会那样做,我不知道,但我很敬佩这样的人。”
附录一:揪心之问,谁该为民国“船王”卢作孚之死负责 ?
几年前收看央视9台的记录片《大后方》时,才第一次听说卢作孚的名字。这是个被历史尘封了许久的名字,以致许多人很难想起。从纪录片中看到了那场被誉为“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的宜昌大撤退后,心中对那个名叫卢作孚的民国实业家肃然起敬。
宜昌大撤退的背景是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武汉保卫战失败,大量后撤重庆的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近百万吨,屯集宜昌无法运走。整个宜昌也成为日军重点轰炸的目标,宜昌安危也命悬一线。
国民政府将这次抢运任务交给了民生公司。而此时的日军除了每天派飞机飞步步逼近宜昌,加之再过40天长江将进入枯水期,如何赶在枯水期之前利用仅有的24艘船将难民和抗战急需的战略物资转运至大后方重庆,就成了承担这次撤退任务的民生公司当家人卢作孚心头痛。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和大部分业务人员,采取分段运输,昼夜兼程抢运,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将全部屯集的人员和物资抢运到了四川。
就是这样一位有功之士,为什么就会被历史所淹没呢?怀着一腔好奇与崇敬,这才开始搜集有关卢作孚的一切。
卢作孚是中国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农村社会工作先驱。1925年创办的民生公司是中国近现代最大和最有影响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有人评价卢作孚时说: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4个人是我们万万不可忘记的,他们是:搞重工业的张之洞;搞纺织工业的张謇;搞交通运输业的卢作孚;搞化学工业的范旭东。卢作孚跨越了”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且在几个方面都各有成就。
1893年4月14日,卢作孚出生在重庆合川一户普通的农家,因家境贫寒,刚上完小学即辍学,后艰苦自学成才。早年投身教育,立志以教育救中国,但由于连年军阀混战而很难实现他教育救国的理想。由此转而产生了“实业救国”的念头,并于1925年秋,弃学从商,在合川创办了民生实业公司,设想以办轮船航运业为基础,兼办其它实业,把实业与教育结合起来,促进社会改革,以达到振兴中华的目的。
卢作孚是白手起家创办航运,当初筹资极为困难,靠杨森等人资助的5000元,加上自筹一部分,共得8000元资本,亲赴上海订购载重70.6吨浅水铁壳小船一艘,于1926年秋驶回重庆,取名“民生”,开辟嘉陵江渝--合航线。他在民生企业中占到1/2000的股份,一直拿一份工资维持家庭生活,虽然持有公司的1股,但从来没从公司分过一次红。卢作孚在公司的月薪是30大洋,杨森想延聘他为地方官,月薪是500大洋,是总经理薪俸的十几倍,但卢不为所动,卢的团队都心系实业,不为高薪所动,坚守实业。
当时的长江航运一直为外资航运公司所把持,卢作孚靠着一条70.6吨浅水铁壳小船起家,投身到波急浪涌的激烈竞争中。卢作孚是个天才的企业家,通过兼并、化零为整,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轮船公司,创造了与荣氏兄弟发展速度媲美的“民生神话”。几年后,卢作孚统一川江航运,迫使外企退出长江上游。十年后,相继在上海、南京、武汉、宜昌等地设立分公司。从一条七十余吨的客船发展到一百三十多条的三万六千余吨的船队,职工七千余人,他成了名副其实的“船王”。
卢作孚虽身为民生公司总经理,其夫人子女乘坐民生公司轮船一律按规定买票。他担任民生公司的总经理,但多年来只靠一份工资维持家庭生活,在他担任交通部次长时,在交通部领工资,就停民生公司的工资;兼任全国粮食局局长时,也不领全国粮食局局长的工资。任何时候,都只领一份工资,绝不多领。其他兼职收入都捐给了北碚的公益事业,家中的经济状况一直是相当紧张的。
1944年美国《亚洲和美国》杂志曾经谈到了卢作孚的家居环境:“在他的新船的头等舱里,他不惜从获菲尔德进口刀叉餐具,从柏林进口陶瓷,从布拉格进口玻璃器皿,但是在他自己的餐桌上却只放着几只普通的碗和竹筷子。甚至这些船上的三等舱中也有瓷浴盆、电器设备和带垫子的沙发椅,但成为强烈对照的是,他那被称为‘家’的六间改修过的农民小屋中,围着破旧桌子的却是一些跛脚的旧式木椅。”家里的设施近乎贫寒——“家里唯一一件‘高级’用具,是一把三十年代初期买的小电扇,漆都褪尽了,破旧不堪,毛病不少。”
张群说他是“一个没有受过学校教育的学者,一个没有现代个人享受要求的现代实业家,一个没有钱的大亨”。
被西方人称为“伟人”的晏阳初先生则称赞卢作孚先生是一位完人:“我一生奔走东西,相交者可谓不少,但唯有作孚兄是我最敬佩的至友。他是位完人,长处太多了。”
卢作孚的命运在1949年后发生了改变,虽然高层领导都关心过他,但他还是在1952年年初选择了自杀。这一结局虽然使他逃过了后来的历次运动,却使得他从整整几代中国人心中消失了。
站在1949年的转折点上,当时在身香港的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人生本有多种选择,但他却然义无反顾地选择返回家乡,因为他的内心对这片热土和他所关注的事业情有难舍。1950年6月10日,他踏上北上之路。返回内地后,他即安排和指挥民生公司滞留香港和海外船舶驶返内地的行动,在民生公司各分支机构和船员的同心协力之下,18艘滞留香港的主力船舶突破封锁,陆续驶返内地。
正当他满怀壮志,准备为国家的交通航运事业作出更大贡献时,形势却突然发生了变化。先是公司高层受到冲击与批判,接着他本人又遭受许多不公。他本就是个高傲的人,有些羞辱是难以承受的。所以,1952年2月8日白天在接受了一场声势浩的批斗后,他选择了悄悄地离开——当晚,在给家人写下一封简短的遗书后,服下了大量的安眠药……
此志,只是义无再辱。
关于卢作孚之死,其心路历程,后来者是无法可解的。谁该为他的死负责,早已成为一片迷雾。好在历史被一页一页翻过,时代更是在不断进步中前进。
1980年,中共四川省委为卢作孚作出了政治结论,结论中说:“卢作孚为人民做过许多好事,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
2003年重庆推选“十大历史文化名人”时,卢作孕高票当选,组织者在评语中说,卢作孚留下的“民生公司、北碚实验区、《卢作孚文集》,其中任何一项都足以改变历史”。
附录二:卢作孚的自杀是不是一场“阴谋”?
卢作孚为什么会自杀?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卢作孚还在香港。国民党多次请他入台湾都被他拒绝了,卢作孚也拒绝了好友请他去美国的提议。卢作孚一直都希望能够为新中国的建设作贡献。
1950年,卢作孚将公司的全部船只开往内地。卢作孚一直是中共备受期待的实业家。
可是两年后卢作孚一手创办的公司矛盾频出,国家政策也发生了变化。
公司顺应国家的局势也开始了改革,但是由于领导者没有正确执行政策,导致公司内的股东董事遭到了羞辱,卢作孚整日都在为董事操劳。
与此同时,公司的经营也愈发困难了,债务危机日益严重。这一切都让卢作孚忧虑重重。
国家决定破例贷给卢作孚的公司一千万元,但是卢作孚没有得到这个消息。
在卢作孚去世前两天,中央又打电话确认,可是卢作孚依旧不知道中央的这个决定。后来得知是接受这个消息的人忘记告诉卢作孚了,可悲的是两次接收这个消息的还是同一个人。
不久,公司的轮船发生事故,有舆论说这是有特务在搞破坏,这一切又让卢作孚思虑过重。
三日后,民生公司召开会议,旨在揭发腐败事件。在会上,卢作孚最信赖的人指责卢作孚是资本家,奢靡作风带坏了国家干部。会上的气氛很紧张,卢作孚也感到非常的难堪。
卢作孚后来找那人谈话,那人有恃无恐,对卢作孚态度恶劣。卢作孚没有受过这样的屈辱,这严重伤害了他的人格尊严。压力过大的卢作孚在当晚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附录三:卢作孚的后人情况怎样?
卢作孚和妻子一共有五个孩子,十六个孙辈。大儿子叫国维,他年轻的时候进入自家公司担任技术员,后来又成为政府的高级工程师。最后国维自立门户,创办了自己的航运公司。晚年时将业务发展壮大,成立国际公司,现在卢国维已经去世了。
卢作孚二儿子叫国纪,继承了父亲的民生公司,他的长子晓钟则是公司的总裁。卢作孚的小儿子叫国纶,毕业于重庆大学,往后一直在铁路局工作。卢作孚还有两个女儿,大的叫国懿,小的叫国仪。大姐移民美国多年,小妹是南京大学副教授,现已退休。
卢铿是卢国维的幺子,他继承祖父的遗志,梦想将世界打造成花园。在担任房产公司董事长一职时,卢铿多次发表著作,详细阐述如何让房产建造变得更有文化内涵。现在他已经退休了。卢铿的亲姐姐晓蓉曾在父亲公司担任高管。结婚后,得到北大中文系的教授丈夫鼓励,从事文学工作。1994年,晓蓉陪丈夫西安出差,在空闲的时间完成了一篇散文。她的丈夫严家炎亲自誊抄一遍寄给了杂志主编贾平凹。文章立刻被登出来了,但是贾平凹发现是严的书作后就没有归还稿件。此后,晓蓉发表多篇文章,前后三次获文学奖。卢国仪的儿子也从事文学工作,是一位实力派的网络作家,以清秋子的笔名发表多篇著作。
评论列表(2条)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英雄却不知珍惜的民族更可悲。
卢作孚的自杀是不是一场“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