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有5重身份的间谍,抗战立功,晚景悲凉
《左传》记载,夏朝时,我国出现了第一个“谍”:“使女艾谍浇。”浇是夏朝君主寒浞的儿子,当年,复国的少康在浇身边,安插了一个叫“女艾”的间谍。对于“谍”,《说文解字》中提到:“谍,军中反间也。”一般来说,能成为间谍的人,一定要擅长使用反间计,既要有三寸不烂之舌,也要有一个聪明的大脑。
抗战时,我国有一个拥有5重身份的王牌间谍,他为最后的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同时,他还是电视剧《伪装者》中明楼的原型,他究竟是谁?
袁殊,本名袁学易,化名曾达斋,1911年出生于湖北蕲春蕲州镇。8岁时,他来到了上海,受在国民政府任职的父亲影响,他小小年纪就萌生了一颗报国之心。民国17年(1928年),袁殊前往日本留学,他先后在早稻田大学、日本大学攻读新闻学与东洋史,为日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1931年3月,袁殊回到了上海,他创办了《文艺新闻》周刊,专门揭露一些较为“偏门”的时事。很快,袁殊的行为就被国民政府注意到了,在外界的巨大压力下,袁殊为了保存有生力量,不得不停下《文艺新闻》的工作,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境地。
10月,中共的潘汉年找到了他,经过冯雪峰等人的介绍与考察后,袁殊最终加入了中共组织,专为情报部门工作。由于袁殊父亲在国民政府担任要职,所以党组织派他打入国民党内部。1932年春,袁殊经人介绍,结识了中统头子吴醒亚,于是他顺利混入了中统。
1933年,袁殊因出色的表现,被任命为“干社”情报股股长,在吴醒亚的运作下,他成为了一个“毫无背景”的新声通讯社的记者。获得记者身份后,袁殊就可以出席南京政府的记者招待会,从而与各行各业的人打交道,如果顺利的话,他还会认识日本驻沪领事馆的副领事岩井英一,进而获取日本情报。
袁殊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当时中日正在谈判,双方一直就“货币兑换率与关税问题”争执不下,外界的每一个人,都想在第一时间知道最新消息。然而,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袁殊总是能利用“特殊渠道”,散播出又快又准的消息,于是他成为了新闻界的“宠儿”。
后来,岩井英一也注意到了袁殊,他为了得到中方的消息,以每月200元的“交际费”,雇他为日方做事,他又成为了日方的情报人员。随着袁殊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位置也越来越重要,于是党组织特批之下,他成为了一个拥有三重身份的间谍。
作为一个长期活跃在大众视野下的新闻人,袁殊的活跃自然受到了军统注意。一番调查之后,军统发现了袁殊的不对劲,于是他们把袁殊抓了起来。但是,袁殊却是个聪明人,他除了承认与中统、日本的关系外,什么都没说。
当时,军统与中统是两个不太对付的机构,二者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但一直没有撕破脸,正因为有了这层关系,袁殊才被判了两年零六个月。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毕竟他的父亲是国民政府的要员,结果他父亲稍微一运作,袁殊就提前出狱了,仅坐了八个月牢。
1937年4月,袁殊为了开拓情报来源,又加入了青红帮,他成为了可以与杜月笙、黄金荣平起平坐的“通”字辈师兄弟,这便是他的第四个身份。抗战全面爆发后,军统局局长戴笠一直没有找到一个与日本关系特殊的人,但是在这个时候,杜月笙出现了,他说袁殊与岩井英一关系不错,他应该能帮上忙。
戴笠一听,顿时来了兴趣,于是他亲自登门去找袁殊,希望他可以为军统做事。于是,袁殊请示过党组织之后,又成了军统上海区国际情报组的主要成员,这是他身为间谍的第五重身份。一段时间后,袁殊因工作表现出色,又先后升任为情报组组长、第三站站长。
在整个抗战期间,袁殊灵活运用5重身份,游走于各方势力之间,获取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情报。直到1946年,已经干到被国民党授予中将军衔的袁殊毅然投奔了中共解放区,恢复了真实身份。
1949年,袁殊来到了北京情报部门工作,对日、美两国的动向做调研。晚年时,袁殊卷入一场漩涡之中,被下了大狱。在狱中,袁殊仍读了《资本论》、马列著作,并翻译了大量日文书籍,完成了史料性传记《大流氓杜月笙》,他的精神状态一直不错。
新中国成立后,袁殊在李克农的麾下工作,1955年,潘汉年扬帆被捕,袁殊因长期在潘汉年旗下工作,他也受到牵连,被捕入狱12年,等他出狱时,正是文革时期,他的历史问题很多,他再次被捕入狱,这一次,又是8年的时间。
1975年袁殊被释放时,精神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创伤,1982年,潘汉年被平反,袁殊也被平反,晚年时期,袁殊经常无故嚎啕大哭,众人不知为何,1987年,袁殊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在北京逝世,享年76岁。
1987年,袁殊生了一场大病,意识不清的他经常陷入精神错乱之中,他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谁,要干什么事,苦思无果之后,他还会号啕大哭,令在场众人无不心生悲凉。同年11月26日,袁殊病逝于北京,被誉为“东方佐尔格”的他,在反法西斯的伟大斗争中,书写了属于他的辉煌。